烏克蘭的分裂,是俄羅斯導致的嗎?

姚振博

目前,網絡出現了一些反對俄羅斯的聲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碼歸一碼,不要把任何事情和責任都怪在俄羅斯頭上。烏克蘭之所以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雖然有著俄羅斯的因素,但歸根結底是與烏克蘭自身錯誤的內政外交是分不開的。烏克蘭政府在外交方面缺乏獨立性,在外交思路上左右逢源飄忽不定。時而親俄羅斯,時而又親歐美。這種牆頭草的思路和做法,其實就是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導致了烏克蘭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烏克蘭總統:彼得·波羅申科

首先,俄羅斯和烏克蘭同屬蘇聯時期的加盟共和國。當時俄烏就像是兄弟也算是一家人,隨著蘇聯解體烏克蘭和俄羅斯也各自分道揚鑣。分家後的烏克蘭也和俄羅斯一樣,繼承了蘇聯時期的大量軍工產業。尤其在戰略轟炸機核導彈大型水面艦艇,等戰略核力量方面不比俄羅斯遜色。正是由於烏克蘭龐大的戰略核力量,也使得美歐寢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在這種情況下,美歐在以保證烏克蘭的國家安全為前提的條件下,聯合俄羅斯敦促烏克蘭政府銷燬其戰略轟炸機等戰略核力量。迫於美歐和俄羅斯的壓力,烏克蘭欣然接受了這一決議。實際上從烏克蘭簽署銷燬核武器協議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為日後的分裂埋下了伏筆。核武器銷燬後的烏克蘭,就像一個做了大手術的病人。那一刻起,烏克蘭這個國家已經大傷了元氣!


烏克蘭總統:彼得·波羅申科(左)

舉行 會談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右)

其次,在烏克蘭大量銷燬核武器後,美歐總算是歇下了身上一個承重的包袱。下一個包袱就是俄羅斯,為了進一步抗衡和遏制俄羅斯,並且蠶食和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緊接著美歐又把矛頭對準了烏克蘭,進而對烏克蘭發起了所謂的顏色革命。以此來讓烏克蘭充當美歐遏制俄羅斯的棋子,慫恿和誘惑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當時的烏克蘭政府高層意見存在分歧,是緊隨美歐還是親近俄羅斯進行了抉擇。但最終選擇了向美歐靠攏。因此美歐的算盤已深深的刺痛了俄羅斯敏感的神經!當時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國)已經加入北約,俄羅斯早已是如坐針氈倍感壓力。此時如果烏克蘭再加入北約,那麼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四面楚歌。不僅丟失了黑海艦隊的駐地,而且北約的槍炮會大張旗鼓的架在俄羅斯的家門口。試想,俄羅斯在這種赤裸裸的威脅下,怎麼能心甘情願坐以待斃而不拼死一搏呢?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俄羅斯當機立斷,經過全民公投一舉將克里米亞併入了俄羅斯。因此,烏克蘭走到今天,完全是自己從主動者淪為被動者的下場造成的!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洛維奇·普京

由此可見,烏克蘭淪為如今的下場,跟烏克蘭自身有著莫大的關係。烏克蘭可以選擇與美歐拉進關係,但不應該跟隨美歐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和安全底線。同時,烏克蘭親美派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在主觀上盲目自信在戰略上出現了誤判。殊不知做大國博弈的棋子,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清風拂栁

有關烏克蘭危機因何而起、克里米亞是迴歸還是被佔領的問題,有很多爭議。但從蘇聯解體後烏俄關係發展的過程以及兩國在黑海艦隊財產劃分、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歸屬及租借關係的確認來看,俄羅斯最初並沒有重新取得克里米亞所有權的想法,也不希望破壞與烏克蘭的關係。

事實上,克里米亞公投回歸、頓巴斯地區宣佈獨立,更多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不顧俄羅斯強烈反對堅持北約東擴、在冷戰之後繼續推行冷戰策略遏制和擠壓俄羅斯的結果,是烏克蘭親西方政客不顧民族感情、國家利益,實行向西方“一邊倒”外交政策、讓俄羅斯感到無路可退而被迫採取行動的惡果。

烏克蘭在東部展開軍事行動

1. 在俄羅斯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克里米亞:迴歸祖國之路》中,普京這樣闡述俄羅斯當時做出接收克里米亞迴歸決定的過程:

烏克蘭的局勢非常嚴峻,時任合法總統亞努科維奇面臨生命威脅,俄羅斯應其請求組建特別行動小組展開營救,同時制定了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目標——克里米亞問題的決定權掌握在當地居民手中,如果他們謀求在自治條件下留在烏克蘭,那麼俄羅斯將尊重他們的意志;如果他們做出另外的決定、即迴歸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就不會拋棄他們。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領導人與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簽署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條約

普京強調:烏克蘭極端分子針對克里米亞俄族居民的暴徒不斷升級,克里米亞居民的處境非常艱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產生了不能拋棄他們、不能讓他們身陷苦難之中的想法。

2. 蘇聯解體之後,雖然在黑海艦隊財產劃分上確實出現過分歧,但俄羅斯當時並未就克里米亞向烏克蘭提出領土要求,儘管深知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俄羅斯選擇租借塞瓦斯托波爾,同時開始在黑海東岸的新羅西斯克為黑海艦隊建設新基地以防萬一。

1997年5月31日,在烏克蘭已經開始接近北約的情況下,俄烏兩國還是簽署了《友好合作與夥伴關係條約》,兩國議會分別於1998年1月14日和12月25日予以批准。2008年,該條約自動延期十年。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右)與烏克蘭總統庫奇馬

在庫奇馬擔任總統期間,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是既有分歧也有合作,總體上甚至還保持著傳統的“兄弟友情”,至於民間、特別是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之後,就更難分彼此了。但這種局面在後庫奇馬時代發生了轉變。

在2004年年底的總統選舉中,“美國女婿”尤先科和“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在西方勢力的扶植下,通過“橙色革命”推翻了親俄政治家亞努科維奇勝選的結果,成為烏克蘭新的總統和總理。在尤先科任內,烏克蘭推行親西方路線,並且明確謀求加入北約。

尤先科(右)與季莫申科在集會上

與此同時,尤先科於2005年4月17日表示,將重新考慮俄羅斯黑海艦隊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位問題;烏克蘭外長塔拉修克的立場更為明確:相關協議於2017年到期之後不會延長。這也就意味著,從2017年之後烏克蘭不會再將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租借給俄羅斯。2006年,尤先科下令開始為俄艦隊撤離做準備。

3. 在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於2010年捲土重來贏得大選之後,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大為改善。2010年4月21日,俄烏兩國總統簽署《哈爾科夫協議》,同意將俄租借克里米亞各軍事地基期限在2017年到期後延長25年、之後可以再延長5年(即2043-2047年)。

與此同時,烏克蘭也調整了與北約和歐盟的關係,明確在俄黑海艦隊存在於克里米亞期間不會加入北約。作為回報,俄羅斯則同意以相對優惠價格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並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大規模直接經濟援助。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推遲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一切因此而改變:首都基輔和其他城市發生大規模抗議,對推遲協議簽署的不滿迅速演變成反總統和反政府活動。

隨著政治危機的不斷升級,烏克蘭議會於2014年2月22日罷免了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後者視此舉為“國家政變”,俄羅斯也質疑烏議會決定的合法性,並於2月23日召回了駐基輔大使。2月27日,亞努科維奇請求俄羅斯領導人保障其人身安全。

烏克蘭新政府的反俄立場助長了境內針對俄族居民的民族主義極端活動,導致俄族人聚居的東南部地區(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拒絕服從基輔當局,開始自治、自衛。矛盾最終發展成武裝衝突。在克里米亞則舉行了全民公投,並於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宮簽署了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協議,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4. 烏克蘭局勢惡化是美國西方長期不顧俄羅斯反對堅持東擴並扶植反俄勢力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烏克蘭各派政治勢力不能正確處理與俄羅斯和美國關係造成的惡果。

北約經常與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舉行聯合軍演

美國並未蘇聯解體放棄冷戰思維,反而繼續保持遏制與擠壓,不斷挖俄羅斯的牆角。早在烏克蘭之前,西方已在格魯吉亞策動“顏色革命”;在烏克蘭之後,美國又開始在東歐地區駐軍,美其名曰“保障安全”,實質卻增加了地區不穩定因素。

烏克蘭地處西方與俄羅斯兩大利益集團之間,在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保持“中立”,而不是與其中任何一方關係過於接近。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充當雙方溝通的橋樑,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反之,則可能成為雙方對抗的橋頭堡,進而在對方的反擊中首當其衝。

當然,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過程中的應對也有失誤,並且也因此推動了烏克蘭反俄情緒的升溫。但客觀上說,俄羅斯在西方的攻勢面前一直局面被動,接受克里米亞迴歸是無奈之舉,也是必然的自救手段。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烏克蘭的分裂不是俄羅斯一方導致的。而是由三方。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極度短視的烏克蘭政客,最後加一個保護勢力範圍的俄羅斯,三者共同的作用導致了烏克蘭的分裂。我們在下面會詳細來看。


烏克蘭現任總統波羅申科。

我們首先說烏克蘭,在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繼承了相當一部分蘇聯的遺產。並且還擁有核武器大型戰略轟炸機,大型軍事作戰艦艇等蘇聯時期重要的軍事力量。由於烏克蘭是前蘇聯的重要工業基地。所以烏克蘭國內的工業體系相對比較完整。而且還擁有生產和製造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


並且烏克蘭素有歐洲的糧倉之稱,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黑土地(另外兩塊就是我國的東北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對外出口。而且外部環境相對比較優越,只可惜這麼好的優越條件和歷史機遇,讓烏克蘭的一些短視政客給搞砸了。

美國擔心烏克蘭手中的核武器和大型軍事裝備,於是乎,在剛剛獨立的烏克蘭,開始了其又騙的行為。威懾和忽悠烏克蘭的政客

讓烏克蘭銷燬了其核武器,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彈道導彈。那麼好的白天鵝(圖-160戰略轟炸機)就被烏克蘭給拆解了。確實可惜,當年蘇聯的軍工驕傲,就這樣被美國輕鬆化解。

尤先科和波羅申科烏克蘭的兩位方向標

然而烏克蘭的政客在經濟上學習葉利欽的休克療法。開始大量變賣國有資產,最後導致國家財產向金融寡頭手中聚集,導致了大量的貧富差距。最終國家陷入內部矛盾重重。在美國和北約的蠱惑下,2014年,烏克蘭終於爆發了“顏色革命”,最終導致國內政局動盪,百姓民不聊生。


烏克蘭的白天鵝(圖-160)
與B-2

再說美國和其控制下的北約,美國為了遏制蘇聯的衣缽俄羅斯,不斷的進行北約東擴,侵犯俄羅斯傳統的勢力範圍。先後促使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加入北約,並且大量吸納前華約組織成員。步步緊逼,俄羅斯。這也導致俄羅斯的極利反彈。
波羅申科


與特朗普會見。

2而烏克蘭作為俄羅斯的兄弟,一直以來與俄羅斯並肩前行。然而美國鼓搗的一些親美勢力,在烏克蘭政治當中逐漸佔據了一席之地,再加上烏克蘭民眾的親美想法,就導致了國內政局不穩。尤先科為代表的親美政治團體登上了烏克蘭的政壇,開始讓烏克蘭全面向北約靠攏。

然而這樣的行徑,俄羅斯怎麼可能接受呢?在烏克蘭雙方角逐成了戰場,俄羅斯所扶持的

亞努科維奇上臺,讓烏克蘭開始向俄轉向。可是烏克蘭本身國內的民族矛盾,再加上西方媒體的大肆宣傳與誘騙報道。最終導致了烏克蘭爆發了“顏色革命”,推翻了努科維奇政府,這也導致了烏克蘭危機。

最後我們看俄羅斯,由於受到美國和北約東擴的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越來越小,美國已經將其逼到家門口兒。這樣的俄羅斯怎麼可能不反抗呢?面對動盪的烏克蘭政局,俄羅斯必然要想辦法讓這個兄弟不能離開自己。那就一定要扶持親俄的政治人物上臺。然而烏克蘭的民意基礎已經不牢,最終導致俄方勢力徹底敗陣。



俄羅斯為了保住在烏克蘭的黑海艦隊,守住俄羅斯的南大門。在俄羅斯的鼓動下,黑海艦隊的駐紮地,克里米亞2014年4月7日宣佈獨立。隨後的俄羅斯族人佔多數的頓捏茨克,盧甘斯克,哈爾科夫 等地區紛紛宣佈獨立並且要求加入俄羅斯。這樣就造成了事實上的東,西烏克蘭的對立。從而也導致了烏克蘭分裂的局面。


可以說,正是烏克蘭的一些政客的錯誤經濟政策,導致了國家經濟的低迷 ,國家貧富差距的加大,民族內部矛盾的激增。再加上外部勢力的干預,導致國內不同勢力的對立,最終釀成了國家的危機。用一句話最後總結,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淡然小司

烏克蘭的分裂,是美歐西方實施北約東擴,戰略上打壓遏制俄羅斯的直接結果。當然這其中主要的還是烏克蘭政壇的一幫無腦政客,在美歐西方的唆使下,不顧烏克蘭的現實國情,極力希望投靠西方。以為只要投靠西方,加入北約和歐盟,烏克蘭就能夠過上歐洲人的生活。但是烏克蘭如今的分裂局面,還是有多種原因的;


一、烏克蘭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在近代史上大部分時期屬於奧匈帝國和波蘭,尤其是烏克蘭的西部地區與西方國家的淵源比較深。在烏克蘭西部民眾的宗教信仰是天主教,而不是俄羅斯人的東正教。而烏克蘭的東部地區民眾則與俄羅斯人融合比較早,民眾的語言和宗教與俄羅斯人趨同。烏克蘭一些西部地區如利沃夫和沃倫等州直至二戰結束,才被納入蘇聯領土。

二、正因為歷史上的原因,烏克蘭民眾長期的分屬於不同的國家,形成了不同的語言文化認同。烏克蘭內部民眾是呈分裂狀態的,西部地區的烏克蘭人親歐美,東部地區的烏克蘭人親俄羅斯。烏克蘭內部東西部矛盾對立非常激烈,民族內部趨於分裂狀態。如果是親西方的總統上臺,東部地區的民眾不予支持,反過來是親俄羅斯的總統執政,西部地區的烏克蘭民眾則強烈反對。

三、烏克蘭內部民眾這樣對立的現實狀況,在烏克蘭獨立建國以來,歷任的烏克蘭領導人並沒有為了內部民族的融合,做一些和解方面的努力。致使烏克蘭獨立後無論是誰上臺,也無論是親俄還是親西方,都沒有辦法彌合烏克蘭東西方民眾分歧,使得雙方裂痕越來越大。

四、2013年底,美歐西方利用烏克蘭西部地區民眾,對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的不滿,策劃煽動反對派不顧民主程序,利用街頭暴力推翻了亞努科維奇總統。從此烏克蘭因為美歐西方策動發生內亂,雙方民眾的對立也愈來愈嚴重。標榜民主選舉的美歐西方,在烏克蘭拋開正常合法的程序,慫恿支持親西方的反對派將親俄總統利用暴力趕下臺。

五、因為東烏克蘭民眾反對走親西方道路,克里米亞和頓涅茨克以及盧甘斯克等地區紛紛以自治獨立為名,逐步脫離烏克蘭親西方政府的管轄。

六、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俄羅斯為了反制美歐西方,利用地利之便以及東烏克蘭民眾基礎,以軍事介入幫助烏東部地區與親西方政府的對抗。俄羅斯利用現存在的軍事基地,利用民眾的情緒吞併了克里米亞地區。在烏克蘭東部其它的二個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也由於俄羅斯的支持,處於事實上的獨立狀態。

七、 從目前烏克蘭的現狀來看,毋庸置疑是處於嚴重的分裂狀態。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是美歐西方意圖北約東擴,對烏克蘭內部政治的介入,企圖將烏克蘭成為西方遏制俄羅斯的一個棋子。而作為俄羅斯來說絕對不能容忍烏克蘭成為親西方的北約成員,烏克蘭的政客為了達到個人的政治目的,對烏克蘭是極端的不負責任。

實際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經濟結合度很深,特別是能源上,與俄羅斯交惡不符合烏克蘭利益。如果烏克蘭政客能夠多少學點土耳其的埃爾多安,如何平衡東西方關係,保持中立不倒向任何一方,烏克蘭就不會這麼慘。


亦新湖

烏克蘭的分裂同俄羅斯的關係,有些像小弟在老哥的保護下,日子過的太舒服了,還以為自己的翅膀有多硬,要擺脫束縛創江湖去,結果,讓人刷了,只好乞討為生。還不清醒認為這後果都是“大哥”一手造成滴!比喻是否恰當,請指正!

烏克蘭1991年獨立後,小日子過的最滋潤了。讓獨聯體國家羨慕嫉妒恨。繼承了前蘇聯的36%的軍工企業和軍事裝備研究機構。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軍備出口第三大國。工業門類齊全,教育,醫療,科研特別是農業都特別發達。當時的總統克拉夫丘克,揚言要超過法國,稱雄歐洲這不是說夢話,實力在那擺著呢!可是美歐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烏克蘭橫空出世啊!當時的俄羅斯民眾吃飯都成問題,美女出國“坐檯”就是那時期的事情,普京不出現俄羅斯早分崩離析了,美女回國潮大概2005年左右吧!/那時的烏克蘭是美國人的女婿尤先科執掌大權,石油大王季莫申科正與尤先科不清不楚,火熱的結合期。2010年前尤先科之流開始“走西方民主之道,經濟私有化”,烏克蘭已經埋下了分裂的定時炸彈。/2010年亞努科維奇執政左右搖擺最終選擇俄羅斯。點燃了烏克蘭東西分裂的導火索。俄羅斯就是趁勢收回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克里米亞而已。烏克蘭的分裂是自種惡果自己吃,按理說,誰都不能埋怨,只怨當時的“精英”們,不顧民眾利益瓜分國產,向西方轉移財產,為了保住財產必須依靠美國和歐洲而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與俄毛有半毛關係嗎?


何由之

天生麗質的烏克蘭的分裂,有三大罪魁禍首,分別是美國為首的北約、烏克蘭政客與俄羅斯,他們聯手摧毀了一個前途無量的潛在的歐洲大國。


1、冷戰的頭號利器北約,在蘇聯解體後,一家獨大,為了追求自身的絕對安全,為了擴張霸權,表現越來越咄咄逼人,不斷地實施北約東擴,霸道地蠶食著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使俄羅斯的安全感每況愈下,激烈地反抗著。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俄羅斯的較量更加劇烈,雙方也更加不擇手段,為了自身的利益,把烏克蘭開闢為新的戰場,使用=他被大國的鐵蹄踩踏成爛泥。


2、俗話說,不作不死。烏克蘭的政客為了一己之利,不惜犧牲國家的利益。獨立前期,為了從西方得到一點蠅頭小利,毫不留情地摧毀了前蘇聯加盟國的第二大軍隊、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庫、完整的工業體系,迅速地從一個很有潛力的歐洲大國墮落成一個窮國。

隨著烏克蘭的急劇衰落,國內的政客越來越分裂,更加撕裂,演變成親西方的西部派與親俄羅斯的東方派,為了私利,長年累月地狗咬狗,荒廢政務,撕裂社會,搞亂國家,最終落得了個分裂的悲催下場,跟歐洲強國再也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烏克蘭最大的缺陷,不是他的地緣戰略位置,也不是政治制度什麼的,而是人——政客。政客才是烏克蘭最大的短板、毒瘤。烏克蘭的所有政客都沒有使命感、沒有崇高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沒有獨立自主的眼光與勇氣,更沒有國家利益至上的信念,他們把國家踩在腳下,把人民拋諸腦後,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好端端的一個國家成了他們愚蠢的陪葬品。


3、禍害烏克蘭的第三個“兇手”自然是斯拉夫兄弟俄羅斯。2014年,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被親西方的推翻後,俄羅斯見勢不妙,為了保衛自己的既得利益,公然踐踏國際法與俄烏雙邊法律,公然佔領了克里米亞,納入廣袤的俄羅斯版圖。

佔了大便宜的俄羅斯還嫌不夠,一不做二不,派遣大規模的“小綠人”到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勾結當地的分離勢力,打擊烏克蘭國防軍,使頓巴斯地區脫離了烏克蘭中央政府的管轄,被俄羅斯暗中實際控制。未來,頓巴斯地區是要正式獨立,還是併入俄羅斯的版圖,就看克里姆林宮的心情了。


飛狼

烏克蘭的分裂,是俄羅斯導致的嗎?

對此“大正”認為烏克蘭分裂這個鍋甩給俄羅斯,俄羅斯表示不背,烏克蘭今天四分五裂的完全是自己一步步的作死造成的,誰都怪不著。俄羅斯只是在烏克蘭作死的過程中拿回曾經屬於自己的東西(2014年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



說烏克蘭一步步作死導致分裂的理由:

(一)烏克蘭從前蘇聯獨立,家底非常豐厚,但慢慢敗光。

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原來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而蘇聯留下來的遺產,除了俄羅斯外,烏克蘭就是最大收益者,烏克蘭在蘇聯的框架下,領土擴大了不少,東部烏克蘭有著原來波蘭的領土,西部烏克蘭有著原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的領土,包括克里米亞半島也是在蘇聯時期,從俄羅斯聯邦划過來的。

烏克蘭因為豐富的煤鐵資源,被蘇聯重點建設成大型的重工業基地,可以製造各種先進武器,還擁有可以製造航母的造船廠,另外還擁有核武器,可以說烏克蘭是最被蘇聯眷顧的加盟國,獨立後也是最賺便宜的國家。

烏克蘭如此豐厚的家底,如果上臺領導人非常睿智的話,努力融合東西烏克蘭,好好治理烏克蘭,烏克蘭定能一躍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強國,在世界上也是一個有核的軍工大國。

但事與願違,烏克蘭上臺領導人在這幾十年裡來回瞎折騰,特別是被西方忽悠的找不著北了,核武器銷燬了,與俄羅斯出現一樣的狀況,寡頭橫行,烏克蘭的軍事工也在折騰中慢慢凋零,最終烏克蘭內部矛盾大起,分裂不可避免。

(二)經濟寡頭變身政治寡頭,烏克蘭被這些封建寡頭所割裂。

烏克蘭上臺這些領導人,原本就是東部或者西部的經濟寡頭,在某一個地方擁有類似封建領主式的影響力,在經濟控制足夠強的時候,開始謀奪烏克蘭的政治權利,為擴大瓜分烏克蘭國家利益服務,早期以尤先科、季莫申科與亞努科維奇為代表,三個勢力在烏克蘭政壇上演“三國演義”,後來三人都不行了,亞努科維奇政權也被政變推翻,受美國支持的波羅申科上臺出任烏克蘭總統,而波羅申科也是烏克蘭經濟寡頭之一,巧克力大王。

所以說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好運就走到頭了,上臺的領導人都是為自己謀利的封建寡頭,沒有一個為著烏克蘭這個國家整體考慮的,一系列愚蠢的政策,導致國內矛盾愈演愈烈,最後走向分裂也是必然結果,正如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所說“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只是一個地圖拼湊出來的國家,烏克蘭領導人胡搞也印證了這一點,分裂也和俄羅斯沒有太大的關係。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烏克蘭領土面積位居歐洲第二,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有現在這麼大的領土,完全是由俄國人帶來的,所以也可以說烏克蘭是俄羅斯人捏合成的國家,所以烏克蘭只是表面統一,真正上從未統一過,即使沒有俄羅斯,烏克蘭也很難維持。

西烏克蘭是俄國從波蘭搶來的,所以西烏克蘭信奉天主教,而東烏克蘭信奉東正教,這麼說吧,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新年都不是同一天,所以差別非常大,西烏克蘭人一直親歐洲,討厭俄羅斯,甚至還幫助過納粹德國,蘇聯時期也不願說俄語。

西烏克蘭沒什麼工業,農業和輕工業比較發達,而這些產品進入歐洲是很好的選擇,因為西歐人力成本高,西烏克蘭的農產品和輕工業品賣到歐盟很賺錢。而東烏克蘭是重工業區,受計劃經濟影響很大,俄裔語人口多,為什麼說俄語人口多呢,因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是斯拉夫民族,俄語和烏克蘭語就像方言的區別,所以說俄語就可以看做是俄羅斯族。

但對比歐盟的重工業,東烏克蘭的重工業沒有競爭力,如果加入歐盟,東烏克蘭這些企業都得倒閉,人都得失業,這和西烏克蘭完全不一樣,加入歐盟就是砸東烏克蘭人的飯碗。

所以在經濟上烏克蘭就分裂了,而經濟問題和語言問題,是最容易導致國家分裂的,比如英國的蘇格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都是因為經濟和語言,美國不允許波多黎各成為州,也是因為波多黎各欠債太多。

所以烏克蘭的分裂,是早晚的事,俄羅斯只是一個催化劑,加快了這一過程。


上丞工作室



在亞努科維奇時代,烏克蘭國家穩定,俄烏之間並沒有大的矛盾,俄羅斯也沒有插手烏克蘭國內政治。

然後歐美登臺發動了顏色革命,第一次把尤先科送上了烏克蘭的總統寶座,但是跟歐美在各地扶持的領導人一樣,這些在歐美操縱下搞街頭政治的鬧事的水平一流,治國的水平卻慘不忍睹。由於尤先科的親西方、反俄羅斯立場,俄烏關係開始齷鹺不斷。


尤先科執政到期下臺時烏克蘭人民也明白了,自己國家的事還得自己辦,在歐美操縱下上來的人並不會給國家帶來什麼實惠。於是烏克蘭人民把選票再次投給了有豐富治國經驗的穩健政治人物亞努科維奇。但是亞努科維奇屁股還沒有坐熱,歐美又在烏克蘭發動二次顏色革命。


這一次顏色革命實際上是少數人不服從多數人的選擇,不但示威遊行,而且還有武裝分子故意向遊行群眾、維安軍警開槍射擊,製造動亂。亞努科維奇出於大局考慮,沒有采取鐵腕手段收拾時局,而主動辭職。但是在他宣佈辭職時形勢急轉直下,原本跟反對派談好的條件突然被推翻,並且開始對他採取司法措施,亞努科維奇眼看自己可能要落到薩達姆的下場,於是連夜出逃,逃到了俄羅斯。

這個時候,普京、亞努科維奇才如夢方醒,他們都著了歐美的道,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國內政爭,而是烏克蘭境內帶路黨在西方的操縱下發動的對烏克蘭的爭奪。其中就有歐美情報組織、武裝人員的直接參與。



普京眼看向西方一邊倒的親西方政權控制了烏克蘭,俄烏關係將無可逆轉,一怒之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民意、軍事、情報打了一個漂亮的組合拳,兵不血刃的割掉了烏克蘭的命根子——吞併了烏克蘭海軍總部克里米亞。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烏克蘭親俄地區支持民眾要求獨立的強大民意,對烏克蘭和西方進行進一步反擊。


所以縱觀全局,烏克蘭的分裂問題起因不是俄羅斯,而是親西方的烏克蘭帶路黨和策劃烏克蘭政治危機的西方國家。其中應該是英美為主,德法為輔。烏克蘭悲慘的淪為歐美與俄羅斯地緣政治鬥爭和爭奪的對象和工具。


謝金澎


烏克蘭的分裂在表現形式上是俄羅斯導致的,但實質上卻是幾個因素的合力作用。如果完全算在俄羅斯頭上似乎有失公允。在烏克蘭問題上既體現了世界性博弈的殘酷性,又昭示了小國在世界叢林規則下生存謀略的重要性。烏克蘭之所以會分裂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合力作用。

一,戰略選擇上的冒進

從蘇聯解體中獨立出來的國家中,烏克蘭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國,不僅是獨聯體內的農業大國,而且工業也很發達。烏西有大面積的肥沃土地,烏東的頓巴斯地區是世界聞名的煤炭工業基地。至今,烏東還有世界上第一大煤礦,而且,圍繞著煤炭建立了完整的循環工業體系。軍工業也很有特色,有的方面比俄羅斯還強。但是,就在這短短二十多年時間裡,烏克蘭已經淪落到需要西方援助的程度。究其原因,儘管有其它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否認,因價值觀而選擇倒向西方世界是一個繞不開的因素。這並不是說烏克蘭不能選擇西方,因為每個國家都有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力。需要指出的是烏克蘭在選擇西方時沒能統籌兼顧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關切,選擇了“零和”遊戲,說白了就是過於“冒進”,缺乏博弈智慧。終至俄羅斯的反制,助推了烏克蘭的分裂。


二,歷史和內鬥的消耗

烏東和烏西只是在1939年才合併在一起。也可以說是蘇聯的時代“產物”。由於種族派系、語音、歷史習慣等方面的因素,烏東和烏西之間本來就矛盾重重。在選邊站隊上,烏西傾向於西方,從心裡想回到正統的歐洲。而烏東則更想回歸俄羅斯。烏克蘭的精英們雖然具有豐富的街頭鬥爭經驗,但在與俄羅斯的纏鬥上實在不敢令人恭維。況且,這些精英們的內鬥毫無底線,心中只有“政權”,而忽視了國家的大局。將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以那種形式搞下臺就缺乏全面的考量,終至俄羅斯撕破臉皮強行出手,不僅失去了克里米亞,而且導致烏東現在的實際分裂狀況。

三,西方國家擠壓俄羅斯的需要

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是冷戰的產物,隨著蘇聯的解體和華沙條約組織的解散,按理講北約應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是,擁有巨大核武庫的蘇聯主體繼承國俄羅斯仍然是美國西方國家的心頭大患。又因對俄羅斯人的歷史缺乏信任,加之俄羅斯的實際表現,北約不僅沒有收縮,反而繼續東進。利用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對蘇聯(轉嫁到俄羅斯頭上)的仇恨,北約相繼將防線推進到了波羅的海和高加索地區。並藉助烏克蘭的“顏色革命”將防線前推到了俄羅斯家門口,逼使俄羅斯不得不“一不做二不休”的將克里米亞收歸囊中,並趁勢將烏西搞亂,為未來的戰略博弈埋下伏筆。


四,俄羅斯本性的體現

烏克蘭和俄羅斯同是東斯拉夫兄弟,又和俄羅斯在同一張桌子上吃了那麼多年飯,難道不知道俄羅斯人的秉性嗎?遠的不說,近現代歷史足以說明俄羅斯是一個對土地“情有獨鍾”的國家。特別是在戰略安全上,總是它威脅別人,怎麼會容許別人在它家門口威脅它呢?再者,假如烏克蘭完全倒向了西方,也就意味著阻斷了俄羅斯黑海出海口,它將無法從此方向進入中東。那是俄羅斯不敢想象的。所以,克里米亞必須迴歸,烏東也必須佈滿“小綠人”。

以上是造成烏克蘭分裂的主要原因。但烏克蘭的局勢仍然不會平靜,下一步很可能會爆發更大的衝突。由於間諜中毒案引起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集體圍攻,以及敘利亞東古塔化武襲擊事件引發的美英法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俄羅斯現在已經被逼到了牆角。在這個節點,烏克蘭在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下屢屢在頓巴斯地區有所動作,以情勢觀察,烏克蘭的精英政府有了明顯的趁俄羅斯應接不暇之際收回烏東的意思。但人們有理由替烏克蘭擔心,他們僅知道趁勢而為,卻忘了“困獸猶鬥”。因為烏克蘭畢竟不是敘利亞,這畢竟是俄羅斯的家門口,俄羅斯並非沒有在烏克蘭“孤注一擲”的可能。果真如此的話,不僅烏東收不回來,烏西也有被戰爭蹂躪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