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最近一段時間,很流行一句話,叫做“帶節奏”。我也不知道這個詞語是怎麼火起來的,我雖然不打遊戲,但是依稀覺得應該和“節奏大師”有點小聯繫。

但是這些小問題不重要,我今天想用兩個新聞來聊聊這個話題,如何在那些網絡評論一邊倒的新聞裡面,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節奏,不被別人的標題帶著走。

第一個新聞,發生在陝西渭南。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新聞有點久了,5月25日的,標題是這樣,《陝西渭南小學生橫穿高速上學 因便民橋被沖毀未修復》。新聞裡說,渭南市薛底小學的孩子,因為便民橋被洪水沖毀,而且因為主管部門不批准,所以修復工作極其緩慢,小學生只有在家長的帶領下橫穿高速公路上下學。當地政府的應對措施是,發出告知,要求學生不能從危橋和高速公路上通過。

這是一條很能引起共鳴的新聞,如果只看這裡,所有人都會痛罵,官僚主義,不作為,庸政懶政。

但是這條新聞得仔細看,看完之後你得想,如果學生不橫穿高速公路,有其他路可以走嗎?

我沒去過現場,但是好歹我能看地圖。

首先我要說的是,這條新聞有很多不嚴謹的地方,地名、校名、路名都有很多錯誤,但是這不妨礙我找到這個學校。

這裡並沒有“薛底小學”,而是有個薛底村,他們村的孩子,要到高速公路西側忠靳村的忠靳小學去上學。從薛底村到忠靳小學,是有路的,地圖上測量是1.7公里,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新聞裡的採訪也說了,只有在校車壞了、路堵的時候,孩子們才走這裡去上學。這說明,平常是有校車接送的;有時候家長也會開車(我估計是農用車或者三輪車之類,否則不會擔心堵車的問題)去送孩子上學。

這說明什麼問題?孩子和家長嫌1.7公里的路程太遠,所以放棄了步行走正路上學,選擇了橫穿高速公路。

橫穿的地點在哪裡呢?我在衛星地圖上找了一下,個人覺得沒找錯。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通過這個圖,就不難看出,這是一起很明顯的抄近路橫穿高速公路的違規行為。

我們再繼續看採訪,裡面說,還有一座民間修建的橋,去年9月被洪水沖毀了之後就再也沒有修建起來,我們來找找這座橋在哪裡。

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它了。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從衛星地圖上看,這裡過橋之後,會經過一個涵洞,也能節約幾百米的路程。

現在我想問一下各位:在已經有一條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的道路的情況下,在有校車可以使用的情況下,為了節約幾百米的路程,非要重新修建一座橋,到底值不值得?

這樣一件事,明明就是在校車壞了情況下,村民偷懶不想走1.7公里的路送孩子上學,帶著孩子橫穿高速公路的違法行為,當地政府發出告知,不讓他們從這邊走,我覺得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當然,如果政府能夠在校車出故障的時候,調配其他車輛來幫助孩子上學,那就更完美了。

這樣的新聞,怎麼說呢,在我看來,就叫帶節奏。

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個新聞,這件事發生在湖南沅江。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新聞標題是《老人剮蹭轎車拒賠錢,下跪膝蓋磨破反向車主索要2000》,新聞裡是這麼說的,一個老人騎三輪車剮蹭了轎車,車主向老人索賠200元,老人下跪求饒,然後車主報警。老人家屬趕到之後,堅稱是車主撞人,找車主索賠2000元。最後,經過交警的協調,車主向老人下跪道歉,並且賠償了400元。

如果只看這裡,恐怕大部分人都要在心裡說,老人變壞了,老人的家屬也變壞了,又見警察和稀泥執法之類的,上千條評論也差不多都是同樣的論調。

但是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們首先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這起剮蹭,到底是誰的責任。

好在新聞裡還有一個採訪視頻,裡面有一句很關鍵的話:車主倒車的時候與經過的三輪車刮擦。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看圖,看文,車主的白色小轎車從馬路牙子上倒下來,和在馬路上行駛的三輪車發生了刮擦。開車的朋友都知道,倒車的時候與其他正常行駛的車輛發生刮擦,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是倒車者的責任。

當然,不排除一些其他概率不大的原因,具體的情況需要交警現場分析。所以我認為,交警判定這起擦掛是轎車車主的責任,並且讓他賠償老人400元錢,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據的。

並且,我覺得車主也認可了交警的判罰,否則就不會下跪給老人道歉。

這樣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容,怎麼說呢,帶節奏就帶得比較明顯了。

其實,還有很多新聞,都是有很大的破綻的,往往是標題越聳動的新聞,可能存在的破綻越大。只要你願意動動腦子,是能夠發現的。

當然,你要是不願意動腦子,那就算了。

怎樣看新聞才能不被帶節奏,我舉兩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