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克明
高克明 《溪山积雪图》绢本水墨画,纵44.1厘米,横3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水墨画雪景。幽溪细路,盘曲而上,峭壁危楼掩映林中,下有茅舍竹篱,溪岸片艇。山石轮廓,屋宇林木用秃笔,亦偶用战笔。竹林及蒹葭以尖细之笔画成,笔趣隽永。此图构图偏于左半,树石皆见马、夏之法,虽画之右下滩濑近坡上署“克明”款,而画风已入南宋,其款或为后人所增。
题款有二:一为郭熙。一为克明。
收传印记:天地一家春。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嘉庆御览之宝。本幅选自“名绘萃珍”册第一幅。
高克明,生卒年不洋,宋化绛州(今山西新绛) 人,主要活动时期在太宗,仁宗二朝,为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 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复经自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中得来,并不专师于一家,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自为体格,颇有创新的味道。
善佛道、人马、花竹、翎毛、禽虫、畜兽、鬼神、屋宇,皆造于妙。工画山水,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团扇卧屏,尤长小景,但矜其巧密,殊乏飘逸之致。喜幽默,多行郊野间,览山林之趣,箕坐终日,归则求静室以居,沉屏思虑;神游物外,景造笔下。景德(一oo四至一oo七)中游京师,大中祥符(一oo八至一o一六)中入图画院,与太原王端、上谷燕文贵、颍川陈用志为画友。尝诏入殿,命画图壁。迁至待诏,守少府监主簿,赐紫衣。景佑初仁宗命画臣鲍国资画四时景于彰圣阁,国资战惧不已,不能下笔,诏克明代之。淮海富商陈永以百千求春龙起蛰图,克阴坚让不从。皇佑初受勅图画三朝盛德之事,人物才及寸余,宫殿山川,銮与仪衞,成备焉。凡一百事,名三朝训鉴图。
他的另一件名作让他拥有“北宋妙品第一”的称号
南宋 高克明 溪山雪意图卷 绢本设色,纵41、横241.3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溪山雪意图卷》现藏美国,是高克明山水画的代表作,描绘溪山雪后的清寒景色。画面中央为一片溪水,近岸为树木房屋, 远方则遥山对峙,稍近又绘有树木房屋道路。整幅画画上表现出一种清旷荒寒的烙调,而又不失苍秀嫣润的气韵。经营位置的周详得当,意境表达的幽静深院,笔墨运用的精细整饬,都有自创的新意在内。
《溪山雪意图卷》中,雪后溪水两岸的景色。平坡低冈、溪桥村舍,已是银装素裹;枯木、乔松、林竹错落,泉水湍急;有舟静泊岸边,冈坡上一人衝寒担物而行,全图将雪霁清冷寒寂的画意很好地表达了出来。画家于树石屋舍用笔一丝不苟,画风整饬、谨严。此图很久以来被视为北宋画家高克明的作品,实则依画卷采用近景构图、冈阜坡石用斧劈皴等特点来看,应为南宋前期的作品。画首题“高克明”三字,画尾书有“景祐二年少监簿臣高克明上进”,当均系后添。画幅左上角有“□州牟氏书斋清玩”的题记,拖尾有吴宽跋。卷中钤有明朱棡、王世贞及清内府等鉴藏印,《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复经自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中得来,并不专师于一家,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自为体格,颇有创新的味道。高克明的绘画成就,在当时已得到公认。《宋朝名画评》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认为:“高克明铺成景物,自成一家,当代少有。”宋高宗赵恒曾写诗云:“(高)克明已死(许)道宁逝,郭熙后有新成名。”认为高克明品第尚在著名画家郭熙之上。明人王世贞甚至说:“今世称二马(远、麟)、刘(松年)、夏珪,要亦以易知之耳。若克明,殆犹顾(恺之)、陆(探微)之于张(僧鹞)、吴(道子), 岂可同日语哉!”
高克明的其他山水画作品,见于著录的还有《夏山飞瀑》、《窠石野渡图》,《烟岚窠石图》各二幅。
高克明 溪山瑞雪图卷 局部二
高克明 溪山瑞雪图卷 局部一
高克明 溪山瑞雪图卷 局部四
高克明 溪山瑞雪图卷 局部三
高克明 溪山瑞雪图卷 局部六
高克明 溪山瑞雪图卷 局部五
高克明画选
高克明(传) 松岫渔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高克明 水村渔舟 立轴天禧四年(1020年)作
高克明 文会图
高克明 寿星图 立轴 设色绢本
然而,一千年后,他的墓被人挖了
附录相关报道:
昨日(2017年12月12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会同龙泉驿区文管所向媒体通报,在龙泉驿区大面镇洪河村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北宋仁宗时期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的家族墓14座。这是成都市继今年龙泉驿区发现北宋何郯墓之后,第二次发现历史名人之墓。在这批墓葬中,出土了四川地区首次发现并保存完好的宋代成套漆器。
高克明是谁?
北宋仁宗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在北宋景德年间曾游京师,大中祥符年间进入画院。仁宗时命其图壁以试才,后迁至待诏,守少府监主薄(正六品),赐紫衣,代表作有《三朝训鉴图》《溪山雪意图》《高寿图》《立会图》等。
北宋流行夫妻合葬
据龙泉驿区文管所勘探部负责人叶云军介绍,今年8月25日,龙泉驿区一处绿化生态带施工,需将建渣挖坑深埋,其中一个深坑挖到2米左右发现两座完整的带釉陶俑。龙泉驿区文管所余涛查看后,立即将现场保护起来,并通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勘探确认,此处存在宋代墓群。因部分墓葬暴露在外,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市考古队8月28日开始对宋代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龚扬民介绍,至11月下旬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共清理宋代墓葬14座。墓葬有序分布于圆形台地西、北、东侧边缘区域,皆为南北向,自东向西排列。墓葬西侧区域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墓,墓主人皆为女性。北、东侧区域为双室或三室夫妻合葬墓。合葬墓在竖穴土坑中一次规划修成,墓葬葬具皆为木质双棺,内外棺紧密相套,两棺间空间狭小,多用整板拼合而成,仅少量棺盖与棺身衔接处用铁棺钉加固。
墓志铭确认高氏家族墓
龚扬民称,该墓地墓葬分布有序,结合墓葬出土文字材料判断,墓主人为渤海高氏后裔,其北宋时期居于山西绛县,南宋初年南迁成都。发掘中,结合墓志铭等资料确认,该墓葬中有北宋仁宗时期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之墓。这是成都市继今年龙泉驿区发现北宋何郯墓之后,第二次发现历史名人之墓。
在高克明墓葬附近,发现了高克明之子高及民和其夫人靳氏合葬墓、高克明之孙高良弼和其两位夫人合葬墓。其余墓葬墓主人皆与高氏家族有密切关系,也是南宋初期与高氏家族一同南迁成都的移民。龚扬民认为,该处墓地墓主人及其家族来源清晰,对研究北宋末至南宋初社会巨变趋势下士族迁徙及南北文化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龚扬民表示,高克明为正六品官员,儿媳靳氏祖父为县令、父亲为进士,高氏家族为宋代官宦家族,可称之为地方士族。唐安史之乱后,中国社会体系逐渐由贵族社会向士族社会转变,地方大族在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中权力渐大。高氏家族墓地是研究中国唐宋时期这一社会变革的宝贵实物材料。
出土随葬器物近500件
在这批墓葬中,出土随葬器物近500件。据质地分为陶器、瓷器、锡器、铜器、漆木器、石券、玻璃器等。瓷器主要为罐、经瓶、盏、碗等,共60余件。陶器主要为涂朱俑、三彩俑及陶轿等模型器,共300余件。锡器主要为壶、盏、蝶等茶具模型器,共30余件。 铜器主要为铜镜、铜钱等,共10余件(套)。漆木器主要为盒、梳、篦、座等,共30余件。石券主要有五方真文券、华盖宫文券、天帝赐告文券、买地券、墓志、墓碣等,共60余件。玻璃器主要为发簪。
此次发现的随葬五方真文券、华盖宫文券、天帝敕告文券及买地券等道教因素考古材料,在部分墓葬中成套出现且保持原位,对研究南宋时期四川地区道教及道教在丧葬习俗中的地位提供了依据。
该墓群出土随葬器物丰富,为认识南宋时期科技、工艺水平及审美、宗教提供了考古材料。其中,张氏墓双重棺保存完好,内棺在实验室考古过程中提取精美漆器10余件,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宋代成套漆器。张氏人骨保存完好,通过体质人类学研究,可获取宋代女性生理疾病及是否裹脚等社会习俗信息。
目前, 出土文物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进行修复。
閱讀更多 博山美術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