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陽光德育”課程文化特色建設情況報告

三大工程:(1)師德建設工程。學校制訂和實施《實施方案》,每學年開展一次暑期師德培訓周活動,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各項學習精神和培訓要求;嚴格執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全校教師實行分批坐班制和考勤制,上班離校實行指紋考勤,認真踐行“愛心、責任”教育,大力倡行“善待學生、禮待家長”的新風尚;期末對全校教師進行師德考核。(2)青藍結對工程。學校積極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營造氛圍,構築平臺,搭建舞臺。建立了以師徒結對為主要形式的“青藍工程”,通過校本培訓、師徒互助、崗位練兵、“新苗課”評比等形式,強化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和自身的業務素養,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3)“陽光名師”工程。學校制訂和實施《發展規劃》,修訂了教師發展性目標評估方案為核心的十大制度,制訂教師五年發展規劃。通過“規劃引領、制度創新、行動跟進”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校實施教師培養“135”工程,即要求教師:一年適應,站穩講臺,成為“陽光新苗”;三年勝任,成為“陽光新秀”;5-8年擔當教學能手,成為“陽光骨幹”;8~15年形成教學特色,成為“陽光名師”;15-20年引領教學理念,成為“學者型教師”。

四大策略:(1)“規劃引領”的校本行動策略。以前瞻的規劃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一是學校制訂階梯性的教師整體發展規劃;二是教師個體確定個性化的發展規劃;三是以評估督導為手段促進教師逐步達成專業發展規劃。(2)“制度搭建”的校本行動策略。以創新的制度搭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階梯,一是以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激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驅力;二是以“三個層次”評選制度激勵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積極性。(3)“研訓推進”的校本行動策略。以互動的研訓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程。我們通過常態化、研究化、層次化校本研訓,促使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出臺了《培訓制度》,完善了校本教研的三種形式,即智慧共享式的集體備課、專業提升式的課例剖析、解決問題式的專題研討。(4)“學習跟進”的校本行動策略。以外向學習為途徑引進先進教育教學經驗,通過“領雁工程”、骨幹班等形式組織青年教師上掛下派,進行業務進修。近幾年來,學校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實踐和探索,初步形成了“陽光育人”課程文化。

“陽光育人”的實施途徑除學科“陽光課堂”外,主要通過“陽光德育”課程來實施。學校的“陽光德育”課程主要包括四類:“陽光德育”校本課程、“陽光德育”活動課程、“陽光德育”環境課程、“陽光德育”評價課程。

一、“陽光德育”校本課程。把陽光之心播撒校園為了充分挖掘學校現有的德育資源,整合德育工作內容,建立行之有效並符合學校實際的德育校本課程體系,從2006年開始,學校著手開發德育校本課程。在對多年實踐和經驗進行總結提升的基礎上,學校成功開發出了兩本德育校本課程教材--《》和《》,並組織七、八年級班主任在各班定期開展常態化的校本課程教學活動。學校通過德育內容課程化,將層次遞進的德育工作內容落實到學生中去,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和陽光個性的養成。(一)《陽光生活》塑造學生陽光人格該教材將德育認知和德育體驗結合起來,將規章制度和社會規範的認知融入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中。教材在內容上分“陽光人格”“陽光生命”“陽光行為”三個部分,對規範養成、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禮儀教育等內容通過課程形式加以落實;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德育實踐中認同和接受社會性規則,成為具有主體道德素質的“身心和諧”的社會公民。(二)《綠色家園》培養學生環保理念,該教材跳出了狹義的綠色環保概念,對“綠色資源、環境”“綠色校園生活”“綠色文化”等內容進行教育,通過本土性、實踐性、綜合性和活動性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社會、熱愛自然的樸素情感。同時,建立綠色社團,開展一系列綠色實踐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組建班級環保小分隊,負責校園各處的綠色養護和衛生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