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遊景區的大門離景點那麼遠,讓人坐好幾公里的付費觀光車才到景點?

翅膀332

最近旅遊團經常成為被曝光的熱點,為了掙錢絞盡腦汁,玩出各種花樣繁多的套路,其實景區何嘗不是,所謂的旅遊開發規劃,把大門安置在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之外,這種情況可以算做其中之一吧。

我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景區,印象最深的當屬天山天池了。

第一次去天池,是2007年,當時的大門設在山腳下的山谷入口處,這裡只是一道過路收費的門,而不論自駕車還是旅遊大巴,都可以停放在半山腰索道站附近的停車場。

之後再轉乘景區的區間車,經過九曲十八彎的盤山道,到達天池邊。這樣設計也合情合理,畢竟這種盤山道有一定危險,自駕車水平參次不齊,這樣可以避免意外,另一方面,想坐索道或徒步上山的,在這裡下車也比較合適。

走到山上天池邊,看到這裡也有一處小型停車場,雖然收費較高,也有少量車輛停放。

第二次第三次到天池是2011年和2012年,時隔多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半山腰索道站的停車場已經變成了草地,很多賓館建築也正在拆掉,自駕車只能停在新建的景區大門和遊客中心外面,這裡建設了一片很大的停車場。距離天池至少十多公里,下車進入遊客中心乘坐景區提供的區間車才能上山,而且這區間車票必須買,不然這麼遠的路程絕大部分人是走不起的。

這兩次天池之行都是從大門開始,乘坐區間車上山,到達天池附近,下來走一小段就到水邊了。

乘坐區間車的過程,由於路程長,讓人很無聊乏味,特別是下山的時候,很多人藉此機會閉目養神,於是車裡東倒西歪睡成一片。

有的景區雖然大門距離精華景區較遠,也有區間車運行,但修建了步行道,遊客可以自由選擇,比如遼寧鳳城的鳳凰山,新建了花溪谷棧道,沿途風景環境都不錯,如果時間和體力允許,不想乘坐區間車的遊客可以由此步行登山。

大門和停車場設置在何處,收費多少,一方面決定於地形、安全、客流量和接待容納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景區設計規劃的思路定位。以人為本,設身處地為方便遊客著想,還是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獲取利益,反映出管理者經營者的為人、胸懷和格局,做景區也是做人。公道自在人心,只有得到了客人的普遍認可,景區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行影

答案很簡單,很多景點就是變相圈錢

有些老景區自備觀光車,以保護環境,本無可厚非。但很多新景區也用這種套路圈錢,讓人氣憤。我所走過的地方景點,將這種把戲玩到極致的要數新疆,依仗地盤大,動輒在中心景區二三十公里外設置售票處,而觀光車費高出公交車幾十倍,將變相圈錢的本事發揮到近乎變態。

舉幾個例子,例如2017年北疆喀納斯景區門票185元/人,一進區間車100元/人,二進區間車130元/人;禾木景區門票60元/人,區間車200元/人,古村落維護費20元/人;白哈巴景區門票60元/人,區間車210元/人。看到這麼高昂的區間車費, 想必你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

因為物價部門對景點門票有所限制,於是,當地就想出這種招數,拼命提高區間車費以變相圈錢。自駕車、旅遊車通通不許入內,如果停在售票處附近的停車場,還要另外收停車費。除了這幾處景點,我去過的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喀拉峻草原都在中心景區幾十公里外設售票點,強制坐他們的觀光車,收費貴得離譜。在巴音布魯克草原,坐完觀光車,裡面還有小電瓶車上山,如果想坐,就得另外收一次費,美其名曰“保護環境”。

事實上,就我去過的這些景點,完全可以在中央景區旁邊售票,在附近設停車場,根本不會對景區有任何影響。

但有些老景區的觀光車確實為是保護環境,如四川的九寨溝,張掖的七彩丹霞,中間流轉確實需要觀光車,而且人家收費也相對合理。當然,很多內地,尤其東南沿海的景點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可圈,所以只能看著人家日進斗金,自己再另想高招。


小重山

不否定是增加旅遊景區的收入,但是這種距離大門很遠的往往是自然景觀,地理位置比較偏遠或者比較高,如果直接在山上設立大門,一方面交通不方便,旅遊的人就會相對減少,不是自駕遊的就不太會去。

第二點是這種景區一般比較開闊,這山那山的都是在一個景區裡面,他們把景區圈大了,裡面的交通線路可以規劃好,也相對方便和管理。完全是遊客自助行的話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迷路等。

還有一點,你長路漫漫的來到這裡,山腳下就看到大門,是不是瞬間會覺得很欣喜,終於到了,如果還要繼續沿著蜿蜒的山路上去,恐怕都要絕望了。

關於景區的交通問題,因為大部分旅遊車的司機是不瞭解當地的路況的,能開到山腳下已經是很好了,只有當地的老司機才熟悉上山的路,也相對安全一些。


這世界很美

作為一名遊歷了大半個中國的旅遊愛好者,我對此感觸很深。說到底,就是利益作祟。

2017年11月,本人第二次去了貴州的黃果樹瀑布。結果,發現那早已不是當年的黃果樹了。門頭比以前漂亮了,收費也比以前高出許多許多。

從大門口買了票之後,所有人只能坐景區的35元交通車進去遊覽。為什麼呢?因為景區大門離瀑布很遠,從瀑布到另一個景點更是遠,如果你步行去的話,估計當天根本出不來,必須要住在景區裡了。那景區裡的酒店住宿費之高,大家是可以想像的。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坐他們的交通車。

想起我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黃果樹時,當時的旅遊大巴是可以開到離瀑布不遠的地方的。大家下車以後走幾步就到瀑布了。

同樣的事情,現在幾乎在全國各大城市都有出現。因此,景區的交通車被稱為全中國價格最貴的交通車,大家怨言很大。說來說去,還不就是為了一個“利益”二字。


悠閒的大腳丫

對於這個問題,我看很多人都說景區完全是為了圈錢謀利,不可否認,當然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這樣說未免太過片面和武斷,我認為還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將景區大門設置的離核心景區比較遠,需要買票乘坐景區的觀光車,當然這會給景區增加一大筆收入,也解決了很多的司機就業崗位。另外,將大門設在離城鎮較近的地方,也一定程度促進了該城鎮的各項消費。


但這樣做不完全因為這個,很多景區由於地理環境原因,山高路險,核心景區的位置沒有那麼大的地方修建遊客中心,對於外來車輛和遊客的集散不是很方便,自行上山也容易出現擁堵和交通事故。因此用觀光車統一輸送遊客,更好管理。

我們環遊中國如果太多這樣的景區,比如康定木格措、海螺溝、稻城亞丁、九寨溝……當然還有我們的家鄉張家界的天門山。這些景區都是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進到景區的山路都是有點危險的,這樣設計還是情有可原的。自己上山還不如坐景區的車省心,除了某些車費有點貴。



其實,這樣的景區並不是大多數,大多景區的大門就在附近,遊客從進門就開始了遊玩的過程。因為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景區不可能無緣無故沒有任何理由地將路線拉長,對遊客來說毫無意義。


時光雅舍

中國最老的一些著名風景名勝景區,受地形地貌限制和對遊客安全考慮,在景區景點平坦之地設置轉運站,然後靠景區交通車在合理的收費標準前提下解決“最後一公里”,這是合理的,大家對此都沒意見。比如峨眉山金頂,在接引殿下方雷洞坪設置轉運站,所有車輛只能在此停放,走路也可,自願買票乘坐交通車到接引殿亦可。但後來,尤其最近10幾年才設立的一些風景區,出於利益驅動,美其名曰環境保護,比照老風景名勝區做法,圈大景區範圍,故意設置“最後一公里”,靠交通車高價車票牟利,成為了各地各種景區慣用的“中國式套路”。這套路目前帶來的一個最直接後果是,很多國人寧願花錢出國遊,也不願在國內景區找氣受——遊客氣不順,除了門票奇貴、食宿被宰外,就是這些景區故意在景區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外,打著環保旗號,設置景區大門、遊客中心、停車場,然後就是“自願”購置貴的出奇的景區直通車票。

西藏當雄納木措國家公園,大門距離納木措湖景區近40公里,但允許私家車從大門進去直接開到納木錯湖的觀景臺,停車費也就10元。如果他們也規定為了環保私家車不能開進去,只能坐環保交通車,100元一張車票,你不遠千里都到這兒,你買,還是不買?

這“自願”購票打的就是心理戰。沒誰強迫你買啊,你不買票選擇走路,歡迎,從大門到景區,幾十分鐘乃至個把小時,只要你有時間和體力。面對此情此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無所謂,但如果扶老攜幼的,大老遠來都來了,買吧,極不情願,不買吧,老人咋辦娃娃咋辦?於是,只得氣鼓氣漲的掏腰包。這種感覺,無異於明明看見小偷明目張膽用鉗子夾自己包包裡的鈔票,但又不敢聲張——你說,這種旅遊體驗氣不氣人?

黑龍江嘉蔭恐龍地質國家公園,大門與核心景區兩隔壁。其實,嘉蔭完全可以把大門移到兩公里外的地方設置,然後讓你選擇甩火腿還是買票坐交通車。但是,人家沒這樣做。

對這些景區而言,你被氣得慘不忍睹也不關我P事,他們心知肚明,知道你被氣桑心了下次不會再來,但無所謂啊,中國那麼大,都快14億人口了,即使1/5乃至N分之一的人來消費過,也賺得缽滿盆滿了,況且,這現象又不是我們一家,大家都這樣噠。

青海茶卡鹽湖景區,停車場就在景區1.5公里左右。從景區大門進去到核心景區,也就1公里。如果他們從茶卡鎮距離景區兩三公里或者更遠的地方徵地設置一個“茶卡景區”大門,然後交通車擺渡,50元一張車票,你買,還是不買?

茶卡鹽湖景區的大門就在圖大路最遠處,距離天空之境廣場也就1公里。雖然景區內也有電瓶車和小火車,但遊客絕大多數都選擇步行。因為這畢竟是真正的“最後一公里”。

其實,這招“中國式套路”對景區而言無異於飲鴆止渴。因為日積月累,被“中國式套路”氣過的人群事實上已經越來越來多,作為旅遊人群的另一個陣營:那些沒出去旅遊過的人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會去這些“中國式套路”景區花錢買氣受,但去一個以後就少一個,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沒人再來。比如,某風景名勝景區,從大門到核心景區30多公里,那麼長的路,甩火腿進去基本不可能,只能買車票,但每人70元!正是因為交通車票太貴,這景區雖然風景蠻好,但去的人很少。比如,某國門景區,地勢非常平坦,但弄了一個景區大門,然後從這大門到真正的國門和界碑,居然幾公里,你不願買電瓶車票,那好吧,自己走,累死你,最終,只得極不情願掏腰包。

某國門景區,從大門到看見國門和界碑,得通過幾公里這N個門組成的所謂景觀。通過,你走路還是掏腰包買票?

反正都是花錢消費,憑啥我花了錢還要找氣受?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人選擇出境遊。東南亞幾國旅遊火爆就不多說,即使到日本、到韓國,被噴子們罵,人群依然絡繹不絕。

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停車場就在景區大門旁。買票進入景區到碼頭,有2公里左右距離,但沿路景點眾多,他們沒設立交通車,而是自行車出租,幾塊錢,隨便你在景區自由自在地瘋逛。

題外話:1、知道自駕西藏為啥那麼火不?因為無論走那條線進藏,沿途山川地貌自然景觀人文地理構成的無數景觀,絕不亞於內地被圈起來的任何景區,而且全免費!甚至停車也免費!

重慶大足石刻景區。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自然遺產之前,買張門票,轉眼就可看到核心景區大佛灣。今年路過再去,世界自然遺產了,哦嗬,停車場距離大門老遠,走很遠才是遊客中心。買門票從圖中所示大門進去,哦嗬,到大佛灣還老遠。掏錢吧,因為得抓緊時間看一眼還要趕路回家。

題外話:2、地處山區的風景名勝就不說了因為情況特殊,那些處於城市邊上、地勢又很平坦的熱門人文景區設置交通車的,敢不敢讓共享單車進駐?敢,那說明你的確是為了環保,我克扶牆那個啥去。


勒克兒

這是旅遊過度商業化的一個結果。

第一,主要景點看點不夠,就擴大範圍來湊。目前,一些景區的主要景點風光、特色、亮點是不夠的,於是就想方設法擴大周邊範圍,這樣好讓人感覺,景區有多少內容。

而且這又是一個消磨時間的好辦法,讓人感覺來此旅遊是物有所值的,實際上卻通過這種方式,讓你減少了去主要景點的時間,反而失去了旅遊的價值。

第二,通過增加範圍,可以擴大商業投資的內容,擴大旅遊產業。比如坐觀光車,就是一筆投資,可說是一本萬利,特別是路程那麼遠,走路是不可能的,而且又不允許遊客的車輛進來,這就相當於壟斷或半壟斷的經營,又賺了一大筆錢。比如由此而展開的地產投資,門面、購物等等,也屬於附屬產業,是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提高景區接待能力。有些主要景點,如果範圍太小,不適合大規模的旅遊團參觀,容易引發擁堵,所以需要擴大景區範圍來進行緩衝,從而滿足更大的景區接待能力。

第四,旅遊快餐化觀光模式越來越同質化。幾乎所有的景區都是一個套路,大量人員排隊,然後安排電瓶車或纜車運送,花一點點時間看看景點,拍幾張照片,然後又坐電瓶車或纜車。

如此快餐式的旅遊,不過就是簡單、粗暴的觀光,沒有真正感悟到大自然的美麗與心心相通,只是一個“我來了”的浮光掠影。


碧翰烽

七月八月兒子放暑假,自駕遊,跑了江蘇青島,一些城市。連雲港的花果山風景,自駕車到山腳下的大門,然後坐景區的公交車上山,到最高的玉女峰是25塊,然後步行到水簾洞,有乘坐纜車下山,20元到達半山腰,再接著花費10元,乘車到山下。還有山東日照濱海國家森林公園,裡面的電瓶車乘坐一次,一點點的路就是十元錢,說是30塊錢,可以乘八次,但是電瓶車又少的可憐,等了半天都沒有車。再說了這麼大的公園根本就玩不過來,如果30元乘坐八次,那還別玩了,就在裡面乘車了。全家大小五個人,不管年齡,都需要買票。其他的也就不說了,各位自己想象。


用戶52453111

旅遊景區的大門離景點很遠,坐幾公里的付費觀光車才能到達售票處,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現象的背後我覺得值得深思。像有些景點,比如山路陡峭或者公園實在是大,景區為遊客的安全和方便為出發點考慮,在平坦之地集中管理車輛,然後用景區觀光車有次序的接駁,那是挺好的,只是這價格為何如此之高?很多景區的觀光車價格差不多接近門票的價格,有些甚至比門票價格還高。這到底是為方便遊客還是為自己謀利?而且有些景點還硬性規定,一定要乘坐景區的車子才可以遊覽,遊客不得不接受這二次消費。

作為旅遊達人的我去過很多景點,看到過很多地方的觀光車收費都讓人覺得非常不合理。像四川四姑娘山的雙橋溝景區,門票是70元,觀光車是80元,總共150元。而且必須購買觀光車票。很多人大老遠跑來是衝著景點,一買票才發現還要買觀光車票,票價還這麼高,不買還不讓進,遊客心裡是非常不舒服的,但是來都來了總不能為了這個而不進去,只能忍氣買單。我想這樣不合理的收費,即使景再美,遊客也不會再來第二次。像這樣的景區還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做的不錯的景區,收費也比較合理,像安徽黃山景區。從黃山南大門到黃山門票售票點(後山雲谷寺/ 前山慈光閣)也是需要乘“景交車”,“景交車”即是觀光車,有大巴和出租車兩種。大巴每20 分鐘發一班,車程約25 分鐘,車費為13 元/ 人(單程)。出租車單程50 元/ 車,一輛出租車可乘坐四位遊客;如果剛好4 人,又不想等大巴車,那就乘出租車,省時又舒服。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同樣是大景區,為何有些能做到合理人性化,而有些卻貴的離譜,而離譜的價格最終導致的是消費者不會再來買單。中國的旅遊景點原本門票價格就偏高,如果再來一些二次收費的高價項目,那老百姓還怎麼玩的起?對於這個問題,如果您也想來吐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寒殘一葉

旅遊景區大門離景點那麼遠,還要讓遊客坐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付費觀光車,這在很多景區都是這樣。

坐付費觀光車,我認為有以下好處:

1、景區大門至進入景點路程遠,且是山路,道窄,危險係數高,所以為了遊客安全必須換乘觀光車;

2、節約時間,不在路上耽誤時間,直接走進景區遊玩;

3、年輕人腿腳好,上點年紀的人需要乘坐觀光車,以節約體力;


近些年也經常出去遊玩,付費觀光車也已經習以為常了,付費觀光車我可以接受,畢竟是給需要的人準備的代步工具。就是個別景區的價格太貴了。

如果到了個景區,發現沒有所謂的小交通(付費觀光車)、船票(指要到景區必須乘坐那種),我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很良心的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