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上海的工廠搬走那麼多,外地人比以前也少多了?

守候225198861


因為上海的成本高了,製造業本身利潤就低,留在上海無論是房租還是人力成本都比較高,利潤就更低了,所以很多工廠自己選擇轉移到條件更好,成本也更低的上海周邊,比如蘇州,崑山等地。

這些製造業外流,當然也就會帶走這些產業的就業機會,所以上海這些年的製造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金融等行業的比重則在持續升高。也是因此,上海近幾年來的人口總量一直是負增長,每年都流出十多萬人。


另一方面,上海的房價高了以後,迫使一些原本在上海工作的人只能去周邊地區買房,比如蘇州,太倉,崑山,甚至嘉興。這和北京的外地人大量居住在燕郊是一個邏輯。

此外,這幾年的限購也迫使一些人不得不到周邊地區去買房落戶,但是工作卻仍然在上海。現在這種情況正在越來越多,這也是上海周邊地區的房價近幾年持續上漲的原因。


當然,上海周邊地區和北京周邊地區不同的地方在於,上海周邊的江浙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去那裡生活的人熟悉當地環境以後,也可能就在當地找工作,徹底離開上海。而且,因為涼鞋經濟發達,各種資源也比較豐富,尤其是教育資源,也都是不錯的。

所以,雖然上海的人口增長已經是負增長了,但是就整個長三角地區來說,仍然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人口仍然是在持續流入的。無論是蘇南蘇錫常,還是浙北的嘉興湖州,最近幾年也都在一比較快的速度發展。


蕭武

內陸省會城市開始崛起,人口出現迴流,代表城市如:合肥,鄭州,武漢,成都,長沙,西安等
同時工廠搬遷,產業升級轉移有利於疏散和解決大城市為非主要功能帶來的大城市病,以前說到上海的支柱產業,我們會說是寶鋼,是上海電氣,是上海汽車,是高橋石化金山石化。


但現在的上海,要打造的是陸家嘴,是自貿區,是金融貿易和互聯網+。東部沿海部分特大城市人口正向中西部活力省會城市迴流,這是歷史和經濟發展規律我們相信未來的祖國會更美好

一線城市有優越感,二線城市有歸屬感,三四線城市有拋棄感。大上海與世界同步,你卻因未能與它們同步而痛苦。大上海靠高房價獲取紅利、靠戶口高門檻集聚精英,靠高物價擠掉流動人口,強者雲集又暗藏經濟危機、情感危機、人際危機,是冷漠江湖;二線城市往往靠宜居突圍,陸續決出人性化生活的單項冠軍。全球化品牌早已搶灘二線城市,網絡世界消滅了信息不對稱,都市圈讓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成為生活共同體,地方傳媒開始意識覺醒,地產巨頭已將目光移到二線城市——到一線去爭的是空間,到二線去爭的是時間。挑好一個正值上升期的二線城市,考驗的是著眼未來的視野和以時間換空間的大智慧。要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找中庸之道,就去找你內心的“1.5-1.9線城市”



畢竟它們能在你有生之年變成一線城市。 推薦有活力的省會城市:合肥,南京,鄭州,成都,武漢,西安,杭州 一線城市的員工,他們也許會有比小城市工作的成就感,但我擔心他們沒有安全感,二三線城市,房價一萬多平米的均價,員工努力奮鬥三五-十年,只要公司運作好,他們多半買起房子可能大些也更有歸屬感,有房就有安全感,他們在公司奮鬥,更踏實。” “但是在一線城市,自己當老闆的,能保證你的員工跟你奮鬥幾年,就能買得起北上廣深的房子麼?” 我嚥了下口水,真的不能!一線城市的員工,有成就感,但是沒有安全感。 哪些人適合一線城市 曾幾何時,我在大學快畢業的時候,糾結應該去哪座城市奮鬥,當時的老師和我們說:一線城市適合兩種人,一種是高級白領金領。


比如500強企業高管,科技類創業公司等,他們的專業,就只有一線城市有,他們的待遇,也能在一線城市活得比較體面。 第二種是民工,他們在老家根本沒有掙錢的機會,在一線城市雖然辛苦,但是掙的錢比老家多多了,辛苦幾年,再回老家買房娶媳婦。而隨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科技化金融化發展大型城市隨著人口暴增給城市帶來了弊端和隱患,自然就會“淘汰” 和分流一部分出去,而沒有創新科技文憑和立足能力的人自然首先成為被“驅逐”的對象。

一線城市的房價再高,和他們也沒關係,反正他們也根本沒想過要在這裡買房安家,大不了離開這裡。 在一線城市,收入二三十萬的白領是在這座城市裡,壓力最大、焦慮最多的人。

時刻面對變化莫測的經濟環境。 當然,一線城市的這些資源和機會都在,沒錯;但是對於很多年輕人的長遠發展來說,選擇一線城市,未必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我現在的想法可能更加客觀和冷靜,我覺得那些想在北上廣深奮鬥的年輕人,是很有勇氣的,其實就是在用青春的幾年,拼一個更大的未來,經濟學的觀點,叫做風險補償。


你敢冒更大的險,就可能獲得更大的未來,但同時也承擔更大的風險。 一線城市正在用高房價篩選和淘汰一些人。 而未來,我認為會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選擇不去一線城市發展,而是三線城市,這並不是妥協,而是另一種客觀的需求。 第一,移動互聯網正在縮小大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信息差。 行業的新紅利,產業的新浪潮,出現在大城市的時候,中等城市也能同步接收到,這些城市,會迎來新一波的城市化增長紅利。所以,二三線城市行業發展的機會,並不會比一線城市差。

第二,如果個人發展機會差不多的話,二三線城市的生活幸福指數,一般會更高。 最大的原因是居住成本更低,或者租金更便宜,上班回家時間短,這點很重要。很多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可能上下班通勤就要花很久。 所以,當別人問現在的我,去哪座城市發展比較好?我會說。

如果你想去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那你蠻有勇氣和自信的,希望你能混出來,如果沒有底氣和實力勸你趁早趕到你家鄉的省會城市或者就近活力二三線城市立足,因為等你在北上廣混不下去的時候,時光一去,二線城市的成本逐漸也加大而你無優勢可言,因為你來晚了!

如果你去二三線城市發展,離你家鄉更近一點的話,我也會覺得,這並不代表妥協,或許也是個智慧的選擇; 畢竟,不管我們選擇去哪裡奮鬥,都是希望在你奮鬥的城市,過上體面的生活。


土土街

第二,上海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為全國最高,對於企業而言,人力成本太高,選擇了退居沿海一線大城市,而搬遷至內地成本低的城市。

那麼工廠的搬走,是否造成了上海常住人口的流失?當然是,根據上海統計部分發布的數據,上海常住人口在2017年出現下降。
我們從圖表中可以看出,2016到2017常住人口下降了1.37萬左右。其實這並不是首次,在2015年也有出現過人口下降的情況。


然而,在上海整體人口下降的情況下,戶籍人口卻在增加。上海2017年戶籍人口增加6.15萬人。那麼這樣一去一來,減少的是外地非戶籍人口,總計7.52萬人口。

當然對於一個常住人口2400萬的城市來說,雖然外地人減少了7萬多,但總量只減少了1萬多,所以並不會感覺外地人口大大減少,城市依然擁擠。

上海人口減少的原因除了工廠的搬遷,另一方面是上海為了解決城市擁擠,資源供給比正常化,打造更好城市,提出的上海城市整體規劃規劃。

根據上海未來20年規劃,上海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
這也就從政策上開始限制上海城市人口的增長,不過,目前沒有大量的人口下降,保持在一個正常的人口增減範圍內。

上海歷來是一座包容,兼容幷蓄的城市。上海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外來人口的支持,上海的輝煌是所有中國人共同努力得來的結果。上海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那詩那遠方

我住在上海七寶,七寶以前屬於上海市郊的城鄉結合部!我以身邊發生的、我感受到的明顯變化來回答你的問題。

1、90年代時,七寶很多農用地被出租、徵用。大部分是修建廠房、倉庫及市場(全國有名的五金建材批發市場),小部分是房地產開發(著名的有萬科花園)。發展市場及工廠的結果是,汙染大、交通擁堵,低文化水平者湧入較多,當地的民房多被村民改造、違章搭建,擴大面積,然後出租,人多人雜,收入水平差距很大,社會治安狀況差,市容市貌肯定也不會好!

2、隨著上海市的快速向外擴展,地鐵九號線建成,七寶的房價很快超過兩萬,很多原來的工廠都被搬離,轉而以住宅及辦公樓、商業中心開發為主,後隨“虹橋樞紐”的建成,七寶的地價更貴了,政府徹底改變了原來的發展方向,九星市場(有近一萬多商戶,約5萬從業者)去年完成了拆遷,再加成政府強力撤除違章搭建,及打擊群租等,七寶的很多低收入者,或者無業者被迫離開了,因為現在二室的房子要租到6千左右,單間的也要租到2000-3000,政府利用行政及經濟手段,快速改變了七寶的形象及人口構成。我個人明顯感覺到治安狀況好轉,同時人口密度好象也下降了不少!

我個人總結分析,工廠的搬遷及外來人口減少,主要原因是上海房價、地價的快速增長,生活成本太高了,不再適合原來的一些發展方式了,政府也有一些前瞻性的設計及強力行政手段,總體感覺是外來人口流失的很快,這對上海以後發展是利還是弊,現在也不好下定論,七寶的商業中心面積現在已經接近100萬平方米了,但生意興隆的不到時一半,有些商業中心出租困難,有淪為鬼樓的危險,很多實體商鋪及餐飲店經營困難。


執玉手

果真出現這樣的現象,無疑是一種讓人十分高興、十分期待的現象。因為,也只有出現這樣的現象,才說明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從快速向平衡轉型了,地區間的差距在縮小了,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的地位在拉近,廣大居民的觀念也轉變了。

事實也是,這些年來,人口大量向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轉移,在給這些城市發展帶來積極因素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城市資源分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發展等帶來了很大壓力。

上海作為一線城市,而且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對外來人口的吸引,無疑也是力量非常大的。因此,上海在城市管理方面也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是,從民眾的角度出發,又不能採取禁止外來人口入滬的手段。所以,一直十分糾結,也十分無奈。所謂到上海打工或工作二十多年,連個落腳的地方也沒有,這才上海等一線城市,真的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這也意味著,要想解決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人口聚集度過高、外來人口比重過大的問題,依靠這些城市自身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其他城市的發展,特別是中小城市和城鎮,能夠不斷地提升吸引力,讓更多的人口回到原地或中小城市,以緩解大城市的壓力。

毫無疑問,目前出現的上海等大城市“吸引力”下降的問題,就是我國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好現象。象成都、重慶、西安、武漢、鄭州等二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吸引力都在明顯提升,原本想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尋找發展機會的人們,開始把目標轉向這些準一線和二線城市。

不僅如此,那些也在不斷髮展、加大人才等引進力度的三四線城市,也吸引力比前些年有明顯提升,很多城市出臺的吸引人才和勞動力的政策,正在吸引著一線城市、包括主要二線城市的人群,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經轉戰到農村,在農村尋找發導的機會。

所以我們說,上海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很正常的。同時,也要看到,上海正在加大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力度,一些傳統企業都被迅速轉移到其他地區和城市,上海的城市經濟,重點在金融、港口、科技、商業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也給上海帶來了一定的人口“擠出”效應,而這種擠出,顯然是積極的、主動的、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


譚浩俊

上海在近代一直是中國的工業中心之一,不管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都在國內領先。但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社會老齡化給企業帶來的負擔。那時的蘇州河是臭的,上海人想看到黃浦江也只有外灘和乘市輪渡可以看到。浦江兩岸都是碼頭、船廠和工礦企業。改革開放後,為了上海的發展和經濟轉型促使市政府自八十年代末起對大量的汙染源企業進行關停並轉,帶來了九十年代的下崗大潮。事實上這些企業中有很多還是盈利的,這些技術人員和機械設備基本都流向江浙的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江浙的民營企業大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上海市政府為經濟轉型和環境保護所做出的壯士斷腕值得欽佩。通過二十多年的改造,蘇州河黃浦江已消除黑臭,慢慢變青黃浦江沿岸也已還岸於民。生態環境大大改善。

隨著企業的搬遷和關停,空出的土地使房地產業發展起來。同時在政府的推動下,服務業也開始蓬勃發展。這些行業大量的工作崗位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為上海的經濟作出了貢獻。但隨城市建設的深入,城區內房地產開發開始漸漸減少。同時隨著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促使勞動密集型企業進一步外遷,使得的外來人口總量開始減少。但總量減少的幅度並不大,主要集中在從事工業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外來人口。這一部分人口也開始湧入上海市郊和江浙的民營企業。城區內的高學歷外來人口總量應該是不降反升的。現在上海的企業外來人口的佔比總體是大於上海本地人的。

(個人淺見,未必正確。不喜勿噴)


Eagleyin

上海的工廠搬走了很多,主要原因有二個,一個是上海的房價貴,導致了工廠的土地租金實在太貴,不適合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發展,即使在崇明你要問當地政府批塊地建房辦廠,那個費用也是每年水漲船高,上海的工廠一般都遷往中西部地區,或者搬到東南亞地區,當然由於成本過高,乾脆去炒房地產了,這類企業主也有。

另一個是工人的用工成本太貴,前幾年二千元出頭就可以招一個工人,現在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年年在漲,在上海用個工人包吃包住,工資起碼是三四千元,還要有各種福利跟上,所以工廠不搬走肯定是不行的,用工成本過高了吃不消。

外地人比以前少多了呢?這有二個原因,一是工廠都搬走了,外地人到上海找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尤其是沒有任何技術的普工,再加上現在外地的收入水平也在上升,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背井離鄉到上海來闖蕩,在家中務工或務農收入也不見得比上海低多少。

另一個是,上海近年來棚戶區改造,拆遷了一大批危棚簡屋,以及實行了打擊群租的活動。本來外地人都住在棚戶區,租金低易於生活,還有就是租一套大房子,裡面塞上七八個人,但是現在這些東西都在消失,外地人到上海來租房起碼三千元以上,如要你工資低於六七千,光房租都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所以願意來上海的外地人的確比過去少許多了,但不代表完全沒有,上海地區的外地人還是很多的。


不執著財經

上海的目標是科技,金融,創新。凡與此無關的讓路。但我們看看實際:金融創出了一批騙子,於是汰掉一批;科技,尤其應用型的,必須有工廠企業作基礎 卻被拆除,又趕走一批郊區廠及外地人;幾個大市場如九星,浦東百腦匯的強關,又人為殺滅一批本地外地業者。幾者交匯,外地人自然少不少。以後資源向國企交匯,以大為美,會剿滅更多中小型企業。殊不知 恰是中小型的活力支撐了真正的創新與就業。


掐不死的咬緊

上海,蘇州等之前都是工業重地。很多國際大企業都落戶上海,蘇州等地。出現了一波經濟發展熱潮,人口紅利帶來的發展。但是,隨著國際經濟形式,企業發展的問題等,很多國際企業要麼縮減,要麼迴歸本土,撤離了上海等。

國內的企業隨著國家汙染治理,勞動成本增加等,逐步在往內地等撤離,也出現了人口減少的現象,而上海一度想發展金融IT等高水平的東西。

在互聯網發展的浪潮中,上海很奇怪的是病並沒有什麼互聯網大頭,在這一波發展中可以說落後北京,深圳等,未來的走向還要看大的局勢發展,希望越來越好。


揚望天空

工廠的生存成本太高了,廠房的成本,廠房一年的使用成本可以在江蘇或浙江用3年。人工的成本,在上海的企業沒有幾個敢不給員工不籤合同不交保險,但是上海附近的江蘇或者浙江有些城市可不是這麼規矩的。監管力度懲罰力度大,如果在上海的工廠企業,真的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那麼處罰絕不手軟。

2016年,上海首次出現流動人口負增長,影響的因素太多了,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房價高,孩子上學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