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鄭成功策劃了一件大事——遠征菲律賓。
鄭成功為什麼策劃遠征菲律賓?這還得從頭說起。
菲律賓與中國華南隔海相望,很早以來,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以後,就是華人遷移、居住的重要目的地。無數華人在菲律賓勞作、生活、經商,已經與菲律賓融為一體,難以分割。
然而,從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侵佔菲律賓開始,菲律賓排華情緒漸濃。1603年,華人不堪受苦,發動起義。菲律賓當局第一次向華人舉起屠刀,導致2萬餘人死於非命。消息傳回明朝,萬曆皇帝沒有采取軍事行動,只是發了一封不痛不癢的《諭呂宋檄》,在宣佈不追究菲律賓當局的責任,不忍加誅”“其海外戕殺姑不窮治”,僅僅要求菲律賓當局“當思皇帝浩蕩之恩,中國仁義之大”,保證華人今後生命財產的安全。
明朝的姑息政策,讓菲律賓當局更加肆無忌憚。1639年,華人忍無可忍,再次起義。菲律賓當局殺紅了眼,讓無數華人倒在血泊之中。據統計,1603年和1639年兩次排華事件,菲律賓當局一共殺害了7萬多華人。
當時,明朝處於內憂外困之中,根本就無暇他顧。菲律賓當局殘害華人的事情不了了之。
倒是被明朝、清朝統治者視為“海盜”的鄭成功,非常關心菲律賓華人的安危。1657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事業的鄭成功,於百忙之中致信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名華僑商人,要他停止與菲律賓當局進行貿易。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致函菲律賓總督,指責其殺戮華人的暴行,要他改邪歸正,俯首納貢。
對於鄭成功的警告,菲律賓當局置若罔聞,反而變本加厲地迫害華人。
鄭成功聞訊大怒,他一面撫卹安置從菲律賓逃到臺灣的華人;一方面組織籌備軍隊,策劃進攻菲律賓事宜。
鄭成功之所以積極策劃進攻菲律賓,除了菲律賓當局迫害華人這一因素,還有現實需求。眾所周知,鄭成功為了有效解決軍隊後勤保障問題,獲得一塊穩定的根據地,不惜冒險出海作戰,驅趕荷蘭殖民者,收回了寶島臺灣。但鄭成功很快發現,臺灣尚處於半開發狀態,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經濟發展相當落後,難以養活大量的軍隊。因此,鄭成功迫切需要重新尋找地盤,支撐“反清復明”計劃。已經被西班牙人開發了差不多100年的菲律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力量上看,鄭成功具備攻打菲律賓的實力。當時,鄭成功的海軍是南洋一帶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菲律賓沿海生活的中國移民,也與鄭成功一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是鄭成功強大的後援。而西班牙殖民者在南洋的影響力甚至還趕不上荷蘭。所以,鄭成功有把握一舉攻下菲律賓。
鄭成功即將大舉進攻的消息很快傳到菲律賓。菲律賓島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西班牙統治者也感到很頭疼,一度打算捲起鋪蓋,溜之大吉。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鄭成功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之際,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永曆皇帝在緬甸被清軍抓獲,隨後在昆明被吳三桂用一根弓弦勒殺!鄭成功頓時失去了為之奮鬥的主心骨,內心極為悲痛,患上大病,於1662年5月8日急病而亡,壯志未酬,年僅39歲。
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即位。鄭經沒有忘記鄭成功的意願,派人到菲律賓,與西班牙統治者進行交涉。1670年和1671年,鄭經兩次策劃進攻菲律賓,但因為種種因素,最終沒有實行。
閱讀更多 勇哥讀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