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一個正確?

林哥漫談

有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毛澤東曾問

喜饒嘉措大師:“佛教說人有輪迴,怎樣才能讓人相信呢?”

大師問毛澤東:“今天你能看見明天的太陽嗎?”

毛澤東:“看不見。”

大師又問:“那你相信明天會有太陽嗎?”

毛澤東笑著說:“我明白了!"

人生總是,先相信,後看見!!!

物和心兩者,其實都在我們心裡。有這個概念,差不多就到了唯物和唯心的最高階段了。

人類的偉大不在於我們把整個宇宙放進我們的內心,而是當我們內心不接受時,整個宇宙都可以視而不見。我說這話時,你會把它當做一種調侃,而我們的確越是唯物的人,越是唯心,而對於這種人來說,我說的意思在他們身上經常的,反覆的出現。


主義者,不過是態度,是立場。但是很多人會下意識的加上兩個字,這就很叫人捉急。哪兩個字,辯證。辯證唯物主義或者辯證唯心主義。呵呵。我說耍流氓時,常常就是在辯證。


大舟財經觀

首先我們確定一點這個"唯"字。無論唯心還是唯物,你只要唯了那麼我就敢斷你是錯誤的。事物一定是非黑即白的嗎?現實是沒有一家出來說我只唯物,或我只唯心。

第二點我們來看物心是什麼?

莊子有物物者非物。第一個物動詞,第二個物是名詞,你會認為這句話就是唯心主義。那麼莊子是非將名詞的物為實物呢?或者說物分為實與非實?

唯心或者唯物這兩個主義是我們自己造出來。正確既為真理,真理不一定非此即彼,所以唯心或唯物,只要進入這個唯,就不要再談正確了。


袁天罡奇門遁甲號

在佛教中有一個詞叫:外道。

當然具體什麼事外道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說心外求法就是外道。而佛家自己呢,是心法,在心中追求。也有的說是跟婆羅門對立的教派叫外道。總之這個外道就是相對於佛教之外的一些教派。

發現問題沒有?這個所謂的外道,實際上是“被外道”,被佛家稱為外道。但他們自己肯定不承認自己是外道,不但不是外道,還是大大的正道。

佛教中還有個詞:小乘佛教。

這個小乘是怎麼產生的呢。是有一部分佛教徒認為修行的目的是普度眾生。另一部分認為修行是修行自己。然後普度眾生的這些呢就說自己是大乘的,那些只顧著自己的修行人是小乘。但是這些所謂的小乘,也是不承認自己是小乘的。這個小乘也是“被小乘”。

唯心主義呢?也是“被唯心”的。

先有一批人說自己是唯物主義,然後在他們自己的這個理論體系裡,他再認定某些思想是唯心主義。

跟外道、小乘一個道理,也不會有誰自認是“唯心主義”的。

佛教認為自己是唯心主義嗎?這個世界又有哪個學派說自己是唯心主義?沒有。

而稍微有點獨立思考能力就能明白:心和物是不能拆開的。

心經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說的就是這個問題。色就是物,空就是心。心就物,物就是心,物離不開心,心也離不開物。

把這個世界強行拆成唯物與唯心是荒謬的。

唯物的理論執行到現實社會,必然是“唯物質”,當物質豐富到一定程度,大家又都是執著的追求物,就會發展成“唯物慾”。這個大家自己悟,肯定是說多了。

大家只追求物質的享受,不渴望心靈的解脫。為什麼?因為心是不存在的,不科學,是封建迷信,呵呵。

我們現在所謂的精神世界的享受,都是來自於物質的刺激。從這點上看,心和物都是不能分開的。當然,很低端。


銳視覺何老師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其實是恩格斯總結的),唯物和唯心的區別是,物質和精神究竟哪個在前,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唯心主義則認為,意識決定存在。

  • 唯心主義不是一無是處

因為我們長時間受到唯物主義的影響,我們會認為唯心主義是錯誤的,這在某種意義上來看,是有道理的。

我至今還記得,我們上高一語文課的時候,語文老師告訴我們,所謂唯心主義就是,你認為你面前有一朵花,於是你面前就有了一朵花。

當時,大家聽完之後鬨堂大笑,覺得唯心主義者不是神經病麼?但是,當我學習了西方哲學史和佛教思想之後,發現物質不僅僅能夠決定精神,相反,精神也能決定物質和存在。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經常說,做事要有信心,要有堅強的意志,這難道不是唯心主義麼?我們遇到困難,如果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就應該立馬停止,因為困難反映了你很難把它完成,因為不具備完成的條件。

但是,很多人憑藉強大的意志,把它完成了。其實,這個強大的意志就是精神在為自我鼓起,為自己鼓勁。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唯心主義。現在很多白領喜歡禪修,學習瑜伽,讓精神放空,這也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並不是一無是處(佛教裡面這樣的例子更多)。

  • 唯心主義也有缺點

當然,唯心主義也不是什麼都好。比如,唯心主義會讓人異想天開,盲目自信。我們的宋明理學就是因為太強調心性而忽略了外在,最終給我們帶來了某些消極的影響。


兮兮說事兒

什麼是唯物,什麼又是唯心?“唯”我們好理解,唯有、只有的意思,那麼“物”和“心”呢?好吧,老麥今天就再與諸位說說那些不科學的事情。當然,以下所說,基於老麥的理解,諸位就權當故事來聽。

所謂“物”,其實放到我們老祖宗所言,就是“相”,也就是眼耳鼻舌口意所感知的一切,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感覺到之後所感知的,也就是說是作為一個“人”所能理解到的一切,這裡的“物”(或者說是相)並不只代表實體。

那麼“心”呢,當然這裡所說的“心”也不是所謂實體的“心臟”,而是“心靈”,好了一不小心說出“心”的屬性了,也就是說“心”本身就是一種靈體的存在,是基於肉體的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在作用的一種存在,所以人體那麼多器官,只有心被冠以了“靈”的概念。到了這裡,我們再提一個概念:心生萬物——這裡的萬物,即包含物質世界,也包含精神世界。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心讓其有,其就有;心讓其無,其就無。所謂:有,是心欲令其有;無,是心欲令其無——所有的一切,無非都是心在妄想、分別以及執著。

好了,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有一個基本結論,那就是:“物”本身就包含在“心”內,而所謂的“唯物主義”其實,本身就是“唯心主義”的一部分,如此而已。

好吧,說到這裡,你會說,老麥,你就蝦扯蛋吧。好吧,就當我是小龍蝦扯了蛋吧,不過,我還是舉個例子吧。

這幾年,有個新的玩法挺火,那就是玻璃棧道,當然一般是修建在懸崖峭壁上的玻璃棧道,你走在玻璃上,戰戰兢兢,走一步退三步,欲哭無淚,哭啥喊啥,這時候大腦下出指令:怕個鳥糞啊,這玻璃就是羅永浩的錘子也咋不破啊,好吧,即便是雷神托爾的錘子也咋不破,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啊,往前走,別回頭,走過去,前面是片天。可是,沒用,你仍殺豬般的哭嚎著,就是走不動。為啥,因為這時候你的“心”在告訴你:去你奶奶個腿兒,我怕,我怕,我就是pia怕!

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麼呢?其實只是告訴你,其實最終決定你走向的表現的,其實是唯心主義,所謂唯物主義(就如同上文故事中,那句: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啊)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老麥說說

從本體論而言→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哲學的根本問題就是客觀存在和思維的關係問題,今析這個問題有很多角度:

A>從本體論來講,世界在生命之前就已經存在,因此世界首先是物質的,物質→生命→高級神經系統→思維/意識/思想等等。

B>什麼是物質呢?

答案裡有些人沒有搞清"物質"的概念,把"思想"等主觀存在也當成物質,這種混淆概念的說法,那就沒有辦法分清對錯了

凡是能追溯到微觀粒子或波的才是物質,例如:水→有分子原子組成,光→波粒的疊加態,,否則就不是物質!!

例如:人的思想/觀點,就不是物質,,物體之間的作用力也不是物質。

物質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客觀存在卻不一定是物質,有些假懂哲學的人把客觀存在=物質,這是錯誤的:

例如:物體之間的作用力也是客觀存在,數字1、2、3也是客觀存,但不是物質,這些非物質的客觀存在是"信息的客觀存在"

C>因此,客觀存在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的客觀存在,一種是信息的客觀存。

D>主觀存在。

地球不象月球,月球沒有人,只有物質的客觀存在,而地球有人類,人類有思維/思想→因此,哲學上把依賴於人腦而存在的東西,叫"主觀存在",以區別於客觀存在。

C>唯物主義的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的關係:

→客觀決定主觀:

例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定律,小孩學習數字1、2、3→而且"客觀"的萬有引力和1、2、3,均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

→主觀對客觀具有反作用:

第一,很多隱藏得很深的"客觀"要靠一代人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發現,

第二,人可以改變物質或信息的形態或使之重新組合,從而創造新的客觀存在

恰恰在這兩點上,唯心主義是切頭抓尾的

A>唯心主義→認為:客觀存在,其實是人腦中預存的概念的映照而已,例如;人看見"山水“,如果人腦中無山無水,怎麼會認為有這些客觀存呢?→因此王陽明說"心外無山,腦外無水"

實際上,人腦預存的"山水"是怎麼來的呢?是學習來的

→是學習前人創造的"客觀存在"→前人為什麼能創造"客觀存在"呢?→這是客觀決定主觀,然後主觀反作用於客觀的結果!!

一個作家,長期的生活積累,於是在他腦海裡產生的創作衝動和構造,於是寫了一本小說:

書本身是人創造的物質的客觀存在,而書裡的主題/人物形象/思想是作家主觀存在轉化而來的信息的客觀存在→唯心主義看見了兩頭,卻忽視這兩點的源頭!!

任可人腦海裡預裝"主觀存在",本源上都來自客觀!!→而唯心主義不徹底承認這一點,所以是錯誤的|!凡有那些神論迷信的唯心主義更是錯誤!!


月亮TA爹爹



唯物主義對世界的認知建立在既有存在的基礎上,物理學就是在既有存在的基礎上去發掘、探索世界、物質的內在規律。


唯心主義對世界的認知是立足於超越既有存在,直接去探索世界的終極命題,去找尋世界存在的意義,天道自然的暗示,而不是條分縷析的去研究當下存在。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者的關係,就像我們的身體與意識。我們的意識可以縱橫八荒,秒歷宇宙,但是我們的身體卻受到種種物理定律約束,只能老老實實的像所有俗人一樣渾渾噩噩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在這個過程中去建立一些物質的擁有和存在,但終歸撒手人寰,毫無意義。



但是從人類近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來看,唯物主義可以從立足現實,不斷積累物質和文化,將人類文明不斷推向一個高度,最終從量變達到質變,改變物理定律來真實的實現唯心主義所追求的那種境界。雖然過程漫長,雖然經歷痛苦,但是他確實可能實現人還在活著的時候去解開生老病死、過去未來的奧秘,這其實也是一件非常激動人心的事情。


唯心主義重在通過內修,使自我超越當下,進入虛無的、天人之際或者天人合一的,或許是“道”的真實狀態,去參透生老病死、過去未來。

其實就如同身體與意識一樣,兩者雖然有對立,但同時也有融合,都是在追求最終脫離苦海,走向自在,可以說殊途同歸也不為過。


謝金澎

一般對這種二元對立的問題,都沒有一個正確的。

徹底的唯物思想可以粗淺的認為是世界都是由物質決定的,人的意識也是物質特殊的組合後產生的,通過分析物質可以得到一定的規律並加以運行和推理。

徹底的唯心思想可以粗淺的認為是外界都是自己的心念產生的,通過心力就可以改變外界,世界是通過自己的意識產生的。

一般來說,科學家都傾向於唯物主義,而宗教人士傾向於唯心主義。

比如光的性質,光到底是個粒子還是個波,最終還是得出了波粒二象性,統一了起來。

同樣的,像這類二元問題的最終答案也會是這種結局。

物質能決定意識嗎?是可以的,通過醫學手段或者電擊類的是可以讓人產生幻覺或者影響意識。意識能決定物質嗎?如果你相信有特異功能,這也是可以的,現在的高端的物理學恐怕也最終能得出這種結論。

在佛學裡,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稱十八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見、聞、嗅、味、觸、知

而這些全是虛妄的。

至於你提到的問題,其中的唯物主義可以認為是六塵,反正就是你能感知到的外界,至於唯心主義可以認為是六識,反正就是你的起心動念,平時所說的意識,這些意識通過六根接觸六塵產生,本身就是虛妄的。

所以提到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把物和心(這心其實是妄心)分開了,這倆個是不能單獨存在的,能夠單獨存在的才可以認為是真心。我們平時正在思考的意識也是一種假象,它本身就不是能一直存在,同樣的修行人如果以它為真心去修,最終是脫不了輪迴的。

平時我們說的物質和意識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這就像陰陽,本身是對立又統一的,當然可以轉換。

因此物質肯定可以影響意識,而意識同樣會對物質起作用,只不過一般人作用太小,感覺不到。當然可以推測出來會有特異功能的存在,這是正常的存在,只不過讓一般人難以接受罷了。

像這種問題你一定要跳出它的圈,就像一個圈,分成兩半,讓你二選一,你為何不跳出來呢,它其實就是一個圈,是個整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每個都會有道理,但每個都說不圓,因為他們每個都只是圓圈的一半。


慧光

這是一個自誕生就爭論不休的問題!


簡單的說,就是物質與意識誰先誰後的問題。唯物主義是物質為先,唯心主義是意識為先。到底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

例如一碗炸醬麵分給兩個人吃。喜歡吃麵的人覺得是一碗美味。不喜歡吃麵的人吃起來難以下嚥。這是物質決定意識呢,還是意識在決定物質?一碗炸醬麵是客觀存在的,對炸醬麵是否喜歡,是兩個人不同的意識。吃下去了面是結果,兩個人的感覺,一個是難嚥,一個是美味,也是結果。顯而易見,炸醬麵是不是美味,是由意識所決定的。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這個哲學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其實這是一個對人類自身心靈的一個認知問題。老子早已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闡述:無,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和庸

用一個故事來說明唯物論與唯心論爭論的核心問題,有人抓到一條肥魚,然後把肥魚送到廚師那裡加工成美味佳餚,味道很鮮美,在吃的過程中大家分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爭論了起來,唯物主義說,決定這道佳餚是魚(物質),有魚之後才有佳餚,所以物質決定意識,唯心派說,決定這條魚變成佳餚的是廚師(意識),如果沒有好廚師(意識),魚再多也成不了佳餚,所以意識決定物質,這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爭論的核心問題。現在分析一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思路,唯心主義認為,自人類誕生起,物質就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存在沒有魚(物質)的問題,人類世界沒有物質這個問題根本不用考慮,即然世界上本來就有魚(物質),魚不是佳餚,把魚變成佳餚是廚師決定的,沒有好廚師,魚再多也變不成佳餚,所以意識決定物質。唯心主義定義的人類世界起源是從人類誕生那一刻開始的,人類是精神(意識)的本源,由此得出人類世界的本源就是意識誕生。唯物主義的認為,沒有物質,就不會誕生意識,所以物質決定意識,唯物主義認定的人類世界本源是沒有意識的世界,唯物主義存在的問題是,如果連人都沒有,這個世界還是人類世界嗎?木星火星不缺物質,宇宙中物質比地球多的星球數不勝數,這些星球有幾個因為物質多而決定出人類了呢?所以唯心主義不承認唯物主義認定的人類世界起源,而唯物主義只認定他自己的沒有人類的物質世界為人類世界起源,而且還嚴重歪曲唯心主義認定的人類世界起源,把唯心主義認定的人類世界起源是,只有人類(意識),沒有物質的世界,只要是個有腦的人都知道,沒有物質就代表沒飯吃,沒水喝,這樣的世界,人類(意識)還能生存嗎?這樣的世界會有意識存在嗎?所以,唯物主義連常識都沒有。上面這些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爭論的本質,我用簡單的例子把爭論的問題擺出來,誰對誰錯各人自已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