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嶽,成語,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指旅遊勝地聞名的黃山、廬山、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三座仙山。三山五嶽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嶽都位於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處於南方,相對於中原稍遠,繼五嶽之後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展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泰山:被尊為五嶽之首,到處散發著帝王的氣息。1997年我第一次登上泰山。是坐纜車到的南天門。每人收費是60元。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稱。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
東嶽大帝為泰山神,又稱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泰山石刻:歷代刻石2500餘處,堪稱中國書法第一山!著名的有:秦統一封泰山李斯碑。漢武帝大一統無字碑。漢武八登泰山!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唐高宗武則天封泰山鴛鴦碑。唐玄宗唐朝頂峰封泰山-唐紀泰山銘-大觀峰碑顏真卿-在大觀峰亦存有碑刻(現已毀),宋宣和碑。康熙——雲峰碑刻。康熙四登泰山!乾隆11次登泰山留下多處泰山石刻。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摩陀刻石,西遊記曬經石原型地。現存中國最大最古的摩崖金剛經石刻!刻在天然的2600平方米的石屏之上!比現存的印刷本金剛經還早300餘年!
《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997年我在天街留影。
泰山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中華國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書法第一山。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經石峪的《金剛經》石刻,聞名中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時隔15年後的2014年,我第二次是爬上泰山的。據說泰山的臺階從紅門到玉皇頂的石階大約是有6666級。這一次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爬上去的,所以累得要死。在爬臺階的時候,由於又陡又險,就覺得這臺階實在是太長了,幹爬也不到盡頭。
泰山日出是壯觀而動人心絃的,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輪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整個過程象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面, 令人歎為觀止。岱頂觀日曆來為遊人所向往,也使許多文人墨客為之高歌。
南天門:在山東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盤之盡處,舊稱三天門、天門關,海拔1460米,山於此為最危聳,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彷彿天門自開。元中統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建。門為閣樓式建築,石砌拱形門洞,額題“南天門”。紅牆點綴,黃色琉璃瓦蓋頂,氣勢雄偉。門側有楹聯曰“門闢九霄仰 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南天門是泰山的驕傲。南天門以上圍繞著泰山極頂的區域,被稱作岱頂景區,面積約1.6平 方公里。岱頂海拔已高,由於氣壓、溫度諸因素的影響,景觀與山下迥然有別,堪稱奇妙,因此人們又稱岱頂為“妙區”。置身岱頂只覺日近雲低,幾千年來人類社 會不斷營構的“天府仙境”與大自然賦予的奇異景緻交相輝映,使人感到虛幻飄渺,不知這裡是人間天上,還是天上人間。
天街:
天街,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街市。天街位於岱頂,西起南天門,東止碧霞祠,全長0.6公里。這裡不僅風景優美,而且買賣興隆,商鋪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俗,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臺階就是天街,天街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古代的香客,現在的遊人都對這條街存有深刻的印象。天街上佈滿了賓館、飯店、商鋪。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華,當時的一些店鋪老闆用實物作為招牌,有笊籬家、葫蘆家、雙鬥家等等。這些店規模大點的有五、六間房,小的僅一、二間,白天賣香火元寶,晚上供香客住宿。 天街石坊向東路北,為乾隆行宮及唐代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舊址。街北側均為以後改建的仿古建築,街南面築起了一條長長的石欄,遊客憑欄可遠眺中天勝景,泰城夜色。走進天街無論購物還是觀景,都是十分愜意的。
爬臺階是最考驗人的耐力和毅志的。從第一個臺階爬到南天門,大約要三個多小時。爬臺階有一路的勝景。我看到了蕭軍的題字石刻:雄山勝景。看到蕭軍讓我想起了蕭紅,因為我讀過女作家張乃瑩(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
蕭紅與蕭軍
昇仙坊位於泰山中路緊十八盤的起始處,我在上去的時候,拿手電照見上面寫著“昇仙坊”三個大字。回來時才仔細觀看了它的模樣,為兩柱單門式石坊,額題楷書“昇仙坊”。此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昇仙的意境,故名“昇仙坊”。遊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聯翩。回視山下,常有騰身雲霄之感,舉首仰望,南天門近在眼前,奮力攀登,岱頂在望。我從昇仙坊的門中間爬向上面的石階。 從這裡開始,石階變得陡峭起來。
泰山15年前纜車的收費是60元,如今已經漲到100元了。門票也漲到了127元。過去5元的車票也漲到了30元。由於一夜沒有睡覺,滿臉的倦意。這一次來,我感到來泰山的遊客不是很多了。泰山雖是五嶽獨尊,可是設施還是15年前的老樣子,有的甚至更破舊了。玉皇頂燒香的地方玉皇廟還沒有開門,看樣子那裡好像是不允許燒香了,許多香客只好到別的地方進香許願和還願;我帶上山還願的香只好放到了門前,做了一次心到佛知的舉動。
雁蕩山:所說的三山,是指旅遊勝地聞名的黃山、廬山、雁蕩山。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以景觀區位分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其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陳志歲、還有潘天壽等都到過雁蕩山,有的留下了詩篇和墨跡。
我們是回訪溫州知青他們帶我們來到這裡的。
雁蕩山,又名雁巖、雁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南朝時期,梁國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蕩山開山之始。唐代時期,西域高僧諾詎那因仰慕雁蕩山"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蕩山弘揚佛教。其人被奉為雁蕩山開山鼻祖。宋代時期,雁蕩山開發規模逐漸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為雁蕩山發展鼎盛時期。 公元2004年,雁蕩山獲准授牌為"國家地質園",主要包括靈峰、三折瀑、靈巖、大龍湫、雁湖西石樑洞、顯勝門、仙橋-龍湖、羊角洞、方山、長嶼硐天、楠溪江等景區,2005年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我們是2015年6月來到的雁蕩山的。這裡是山奇,水美。雁蕩山的開發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長達1200多年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其中有寺院、亭閣塔、牌坊、墓葬、景觀建築等28處,摩崖石刻400餘處和名人山水文化史蹟。
閱讀更多 一笑雲天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