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幣是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錢銀的總稱。因其形狀像刀而得名。"刀幣"正式稱謂是"刀化(貨)刀幣",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環四個部分組成。刀之緣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所說凹背凸刃。據實踐丈量,刀環的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份額。而整個"刀幣"的長度(一般為18釐米左右)又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這就是《周禮考工記》中所說的"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陳規"。這些準確的規劃和奇妙的構想,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充分體現。之後跟著齊國國土的擴大和與邦鄰交兵,齊國的刀幣流轉範圍逐漸擴大到燕、趙區域。此刻的刀幣由於鑄地不同、形體各異而形成了"齊刀"、"燕刀"、"趙刀"三大系列。
其中齊刀是齊國鑄造的貨幣,主要流通在齊國(今山東半島地區)。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圓環,面、背有文字或飾紋。齊刀背面文字紀數字的不多,絕大部分紀1個文字或紀兩個文字,如土、日、吉、司、正、至、公、化、人、立等單字,齊法化3字刀有紀“法甘”二字的,即墨刀上多見紀“大行”、“法甘”、“安邦”等雙字,所有齊刀背面刀身上都有3條橫紋和1個十字星紋,還有的刀幣背面只有符號,沒有文字。
齊刀分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目前已經發現並著錄的齊刀有“齊法化”、“齊之法化”、“安陽之法化”、“節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齊建(造)邦長法化”等數種。其中“節墨”、“安陽”、“齊”均為地名,“節墨”即今山東即墨,“安陽”即今山東曹縣一帶,“齊”指齊國都城臨淄。法化”二字,意為標準貨幣;舊釋“去切”“去化”“大化”等,近有學者釋其為“大刀”,可謂意簡言賅。
目前就有這樣一把齊國刀幣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世紀收藏網。此把刀幣刀首近於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鉅細鄰近的兩個長方形,刀環呈圓形,這幾種幾何形體奇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平穩周正、飽滿、圓潤的形象美和和諧美。包漿渾厚,鏽色自然,保存較為完好,給人一種滄桑的歷史感。
閱讀更多 世紀收藏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