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縣域經濟100強研究成果發布

2018年中国县域经济100强研究成果发布

總體發展水平較高,百強縣的人均GDP為10.6萬元,超過廣東、山東等發達省份平均水平;實體經濟是縣域發展的主要動力,百強縣第二產業增加值4.9萬億元,佔比53.8%;消費需求旺盛,百強縣其中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4萬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萬元)30.8%……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近日發佈2018年中國縣域經濟100強研究成果,縣域經濟表現搶眼,引人關注。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在縣域,難點在縣域,活力也在縣域。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表示,2018年中國縣域經濟100強研究成果的評價指標體系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新發展理念,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發展四個方面對全國縣域經濟發展進行評價。

從評價結果來看,百強縣呈現如下特點:一是百強縣東多西少、強省強縣,平衡、充分是未來中國縣域發展的主旋律。區域不均,東部佔優。百強縣東部地區佔74席,中部地區佔16席、西部地區佔8席,東北地區有2席。與2017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2位,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各增1席。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振興發展初現成效。

二是百強縣總體實力突出,第二產業是發展主要動力。百強縣總體實力突出。2017年,百強縣的土地總面積、總人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20.5萬平方公里、9105萬人、8.2萬億元,以佔全國約2%的土地面積,不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1%的GDP。第二產業是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百強縣的三次產業結構為2.6∶53.8∶43.6。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4.9萬億元,佔比53.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3個百分點,也遠高於廣東、江蘇、山東等發達省份。

三是總體處在工業化後期,科技創新成為縣域經濟未來發展的戰略支撐。百強縣的人均GDP為10.6萬元,超過廣東、山東等發達省份平均水平,按照錢納裡工業化進程階段劃分,處於工業化後期。從產業結構水平看,百強縣的三次產業結構為第一產業增加值小於10%,且第二產業比重大於第三產業比重,也處於工業化後期。

“如何引導中國縣域從以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轉向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進而到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是處在工業化後期的中國縣域,在新形勢下應當積極把握的機遇。”孫會峰表示。

四是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投資驅動,內生需求增長動力不足。2017年,百強縣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7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6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77.5%),但高於廣東、江蘇、浙江等發達省份。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依然是以投資作為主要內生動力,但在經濟新形勢下,積極刺激域內消費才是百強縣實現長足發展的基礎。

此外,經濟開放度較低,需著力促進經濟增長向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轉變;資本吸附能力弱,需盤活金融渠道,推動資本與實體經濟聯動發展;消費需求旺盛,生活性服務業亟待轉型升級等都是目前縣域經濟發主的顯著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