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在家鄉,還是離開家鄉久遠,家鄉的味道最誘人的依然是面,面是八百里秦川大地上人們幾千年來最真摯、最讓人陶醉的情結。
渭河衝擊出的八百里秦川,一馬平川,土地肥沃,生長的麥子做成的面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陝西人。無論你走到那裡,面始終是你永不忘卻的愛,牽腸掛肚,特別是傳統的貨真價實的“吱啦”一聲響的油潑面,瞬間挑動你的食慾,使你不由得口水就要流下來。
說起面,陳忠實老先生的小說《白鹿原》拍成的電影也好,電視劇也罷,導演都慷慨地通過特寫鏡頭來展現關中人原生態的美味。地道的油潑面盛上來,端著粗瓷大碗,就著顆大蒜,挑起褲帶般寬的浸滿紅紅辣椒麵的麵條,那個香呀,讓電視前的看官們不由自主地直咽口水。地道的關中人吃起面來是面到嘴裡不使勁嚼的,“呼哧”送進嘴裡,粗略咬斷,“呼嚕”一聲便進入肚子裡了,給人一種暢快豪邁無以倫比的享受。
地道的油潑面只是用鹽、辣椒麵、蒜苗(或蔥段),用滾熱的菜籽油去潑(幹辣椒麵一定要澆透),再加醬油、醋後用筷子沿著碗沿一圈向中間抻長使勁攪拌,攪拌的越均勻越好,而後就著大蒜享受面的醇香。只有這樣吃麵,不加青菜、豆芽之類的其他食材,才能真正感受到面的味道,不相信你可親自去感受一下。
說到油潑面,品嚐之後當然知道其味道的無窮,可是若想做好油潑面,那和麵、醒面、煮麵可是有著講究了,面如人生,要用心去做,才能做好面。
首先和麵,把足量的麵粉放入盆中,用手把乾麵粉攪拌打松,倒水,不能一下子倒很多水,要一點一點地倒水,用手(記著一定要用手,不能用筷子)去攪拌,雙手同時進行揉搓,成絮狀了,停止加水,便開始使勁的往一塊揉,直到揉成團,這時先用溼的抹布蓋上醒面,主要是讓麵筋鬆弛開來,這叫初醒。
初醒大約10分鐘後,開始用手臂沾水揉麵,揉到面光,不沾手,再反覆這一動作,直到用手去按,面軟和了,面呈一色光澤,這時你的手、面盆也光了。再復醒面,約10分鐘,根據你的喜好,把面搓成長條壓扁,再切成15公分的短條,稍微抹上油,放入盤中繼續醒。
這期間準備燒水和配料,待水燒開後,用擀麵杖把面幹成扁的,中間等分成兩份或一份壓槽,開始扯麵,繼而完成後續的過程。接著是下鍋煮麵,不過煮麵也有講究,“開鍋煮皮悶鍋煮餡”,麵條是要開鍋煮的,大火滾沸並及時墊水,一般三滾,用筷子頭夾觀察面無硬芯即可,若偷懶省了這步操作,面吃到嘴裡味兒就不地道,用行話說那是“很然很然”的,口感極不筋道。
做好面,常言說的好“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真是不假。可是現在的媳婦不能打了,要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才行,不然你吃不了兜著走。但做面依舊要堅持和好揉到,環環相扣,才能使人品嚐到甘甜可口順溜的面。
“用心去做面,以面品人生”,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容不得半點偷懶,容不得半點虛假,更容不得半點懈怠,只有這樣光彩才能照人,人生方顯精彩。
——end
閱讀更多 一天一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