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快乐使者
四大特区,为什么只有深圳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只有深圳的发展是飞速向前的呢?为什么其他三个特区在政府的极力扶持下也仍然是没有发展得起来呢?
首先观察一下他们的地理位置,都是靠近海岸的,按道理来说的话,应该都是海上的交通便利,利于海口运输和海港发展。一般中国有句古话:靠近海港无穷乡,意思是说,只要靠近海港,便可以争取到最优越的地理位置来提高海上贸易的发展,而四大特区都是生长在海港沿岸的城市,为什么单单的只有一个深圳发展起来了呢?
其实要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一个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不是只单单的体现在是否靠近海港这一点的哦,还有是否靠近其他周边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这个城市所处的周围交通是否便利,城市的人才是否能被留住,人才引进是否做的到位,招商引资这一块,把控是否严格,综合这一些列原因,才能做出最综合、最公平公正的判断。
说回其他三大特区,放眼望去,珠海、深圳、厦门、汕头,都是地处偏南一些的地理位置上,而且他们的占地面积只有深圳的30分之一那么大,就单单说地广人稀物产丰富都完全可以将其他三个城市击败的体无完肤,更别说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因素了。
其实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背后的城市,香港。
众所周知,香港是我国发展最前沿、科技最发达、金融领域最领先的城市了,要说香港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而深圳刚好离香港仅有一步之遥,香港的一些最新资讯和风势动向完全掌握在深圳的手中,怎么可能发展不起来呢?
潘那白
还记得其他4个经济特区吗?
是不是觉得其他特区的存在感略低?

为啥深圳一枝独秀,
故事开始是这样的:
(画风突变)


四只特区妹子学习状态对比:
靠小香丰厚资料,
头悬梁锥刺股勤奋温书的小鹏。
劳逸结合和小澳(卷毛刘海遮眼妹),
玩牌玩high的小珠。
一边学习一边和湾妹,
互相提防的小厦。
以及自己一个人看书,
表情信息量巨大的小汕。

国家给出的特区政策是没有厚此薄彼的,
但据统计,
深圳2015年GDP达到1.75万亿元,
而其他四个特区GDP加一起也只有1.1万亿元。
为什么只有深圳能够跻身一线城市?
原因有很多,
先看看其他4个特区的情况:
身边有个坏蜀黍——珠海

珠海毗邻的澳门经济总量无法与香港相比,而且是靠“吃喝嫖赌抽”发家的长者,家长怕他“学坏”就不让珠海跟长者学习怎么发家。所以,澳门对珠海的辐射作用很小。
珠海发展将宝贵的资源过多地投入到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随后又将大量的资金花费在大港口、珠海机场等大工程上面,而工业投入不足。

这也是造成珠海现在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固执守旧的老头——汕头

汕头人有很强的乡土观念,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大,语言的相对封闭,严重影响了其对外来人员的吸引力,对外来人口的不够包容。
汕头对接的是海外华侨,俗话说“海外一个潮汕,本地一个潮汕。”
东南亚的潮汕商人,本身也没有欲望对汕头进行投资(东南亚本身就有很多廉价劳动力),而且经济实力也无法与香港的商人比较。
对面的孩子不听话——厦门

厦门对接的是台湾。但由于两岸政治分歧,两岸贸易渠道尚未完全通畅,台湾经济对厦门的辐射拉动有限。
厦门的对台商贸政策优势不明显。台商很乐意投资珠三角这些区位条件优秀,有一定的人口基数的城市。
而且,在特区发展的前期,台商主要通过香港这个中转点对大陆进行投资的,本来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厦门,反而没有与香港更近的深圳对台商来说更有吸引力。
没有提及海南了,因为它出生的有点晚了。

而深圳的成功原因是全方面的,
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尽占!
深圳独有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中央政策支持

看一下特区1980年到1990年大事记,深圳的投资大事记数倍于其他3个的总和。
从特区开始筹建时交通部香港招商局投资的蛇口工业区。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20000人到深圳执行基建任务。
中央对深圳有许多投资支持,蛇口工业区、华侨城、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康佳、中集这些知名企业无不源于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引导投资既带动了深圳的发展,也优化了深圳的投资及就业环境。
二、成立面积最大

特区面积大,一方面意味着更多的制造业可以转移到该地区;另一方面意味着区域内新制度相对旧制度的比例更大,区域内改革的阻力更小。
基础落后则意味着不需要推到重建,只需要从零开始。因此,深圳一开始就走了综合性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特区与城市管理用一套体制,效率相对较高。
而在汕头、厦门地区,由于特区最初的面积很小,引进的工厂很快就饱和了,原本意欲进驻的企业也被迫选择深圳。
另一方面,由于特区最初设立的面积小,即便是后来面积逐步扩大,但是特区一开始与城市的体制不相符,这样便造成缺乏长远的规划与城市定位。
三、香港老司机带路

香港从宏观到微观都极大的帮助了深圳的早期发展,甚至整个中国,启动了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这没有什么好回避,和不能承认的。
深圳对接香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资本需要金融中心香港来作为跳板,同样,外资也需要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大陆,因此前期深圳就成为一个新“通商口岸”。
政策的堆砌,使得深圳像举全国之力办奥运一样,举全国之力办中国的窗口。
香港对于早期的深圳,是金主,是老师,是模仿对象,是可以揩油的大老衬。港商也不是傻子,也把大陆当成了老衬。反正就是在这样的相爱相杀中,推动了深圳的发展。
早年深圳房价一直高过周边城市,为什么?香港人来买的。

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转型,香港制造业大量向大陆转移,主要目的地就是深圳。
香港当时真的是富可敌国,而且头脑灵活,说干就干,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移到珠三角(深圳为主,毕竟最近)。
这也是深圳最初能动起来、持续干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香港老板得大头,但深圳也喝到了汤。有了这第一桶金,深圳才有能力搞基础设施、发展高新产业。
没有香港,特区优惠政策搬到哪里去都是白干。看看汕头、厦门、珠海就是典型,特别是珠海,后期发展连周边的江门、中山都不如。
四、对人才的吸引力大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各个特区之间的差距还没有那么大,毕竟发展的都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
真正让深圳远远甩开其他特区的则是在90年代之后技术人才的引进以及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植,深圳在这方面是做在了前面,而且是全国的前面。
深圳对于人才引进的重视体现在:特区在设立之初,负责人事工作的官员每次到内地引进人才都是随身带好着介绍信。只要双方都满意,当场就办理调入手续。
深圳是全国最早实行单位用人聘任制度的城市,在当时全国工作分配的大环境中,这一点对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同时因为最初的原住民非常少,深圳表现的宽容性也对人才的吸引产生很大助力。

当你行色匆匆的走在拥挤的街道上,是否还记得,你来这里的初衷吗?
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当初是什么原因吸引你,来到这座梦想之城。
雨后传奇V
严格的讲应该是五大特区,少了一个最晚成立但面积最大的海南经济特区(1988年成立)五大特区,深圳发展的最快最好,其他四个特区GDP加起来都没深圳一个多,深圳2017年GDP总量高达2.2万多亿,而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加起来也才差不多1.3万亿,仅仅是深圳的一半,深圳特区一骑绝尘,一强独大。
深圳特区成立之初,主要还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以前沿的姿态去冲锋,作为最早成立的特区,中央给予深圳极大的厚望,政策上的扶持,基建,交通上的大笔投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可谓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成就的杰出代表。深圳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亚迪,华为,腾讯等纷纷把深圳设为企业总部,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质的人居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深圳GDP先后超过香港,新加坡,用40年时间达到翻天覆地的改变。
深圳今天的巨大成就已经难以复制,也不会再有第二个深圳出现,因为五大特区之中,其他四个特区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发展的比较好的有珠海特区和厦门特区,珠海特区近年来和澳门,香港合作频繁,横琴岛如今已然是一片巨大的工地,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可能会成为珠海突破发展瓶颈的一个巨大的契机,但珠海一样有其难处,和深圳这种千万级别的特大城市不同,珠海的人口180万都不到,人口规模过小,无法产生人口聚集效应,这也暴露出了珠海在人才吸引上还远不能和深圳广州比,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珠海的房价在广东省内仅次于深圳,广州,而且房价疯狂上涨也只不过是这几年的事,这可能也是造成珠海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人口体量过小就预示着经济总量难以提升。
五大特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差的非汕头莫属,汕头作为粤东首位城市,不仅没有起到领导作用反而发展越来越落魄,2017年GDP仅为2300多亿,低于湛江,在广东省的排名十名开外,而汕头却是一个总人口高达500多万的大型城市,汕头的民营企业比较多但多为低端的家庭作坊,靠制造业下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支撑起一个创立三十多年的经济特区,汕头的处境不可谓不尴尬,汕头特区创办30多年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不仅明星企业少而且产业结构一直比较单一,汕头已经沦为最没落的一个特区。
在五大特区中发展一直比较平稳的厦门,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为人熟知,相比珠海汕头,厦门在旅游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厦门去年的增速已经有所回落,经济也已经到了发展的转折期,但好在自贸区的落地和厦门自身所具备的产业孵化能力依然助力经济快速发展,厦门的各项指标在五大特区中都紧跟深圳,去年厦门的房价依然高居不下,在五大特区中仅次于深圳,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四,而且高企的房价已经使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人才的流失意味着城市缺乏创新能力,这一点必须要得到重视。
海南特区最晚设立,从1988年到现在30年时间,奇迹很小,房价很大,本来是通过旅游带动经济,结果把房价带成现在这样,“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个全新的身份可能会是其未来快速发展的最好定位,潜力巨大,发展空间更大。
大国布衣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现实,着眼于现实,有利于展望未来。在四大经济特区中,为什么只有深圳一枝独秀,遥遥领先,独领风骚?我也来说几句。
首先,深圳独领风骚,主要是因为资本涌入。在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作为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承载着共和国发展经济的梦想,扬帆起航。由于与香港接壤,深圳的区位得天独厚,各路资本蜂拥而入,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各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深圳由此成为四十年来,世界第一发展明星城市。
其次,深圳独领风骚,基于优惠政策的落实。想当年,整个国家都对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寄予厚望,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首先在深圳落地,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深圳经济特区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样,腾空而起,青云直上,翱翔天空,在蓝天白云间穿越飞渡。其它经济特区,别的所有大陆城市,都在仰视深圳。
最后,深圳独领风骚,在于深圳精神的鼓舞。那个时候,只要打开电视,拉响电台,展开报纸,就可以感受到深圳精神四个字的魔力,几乎每一天,深圳速度都在刷新记录,全世界都在与深圳速度脉动,仅仅凭这一点,深圳就可以笑傲江湖四十年!
总之,在四大经济特区中,深圳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遥遥领先,独领风骚,是基于资本的青睐,政策的优惠和深圳精神的鼓舞。衷心祝愿深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hi123
①深圳在四大特区中的一枝独秀者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香港。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被定位为香港的后花园,成为港商首选投资城市,优越的地理、交通区位是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②深圳位于香港、广州两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间,能够实现取长补短,收放自如的功能。为促进粤港经贸合作奠下重要基石。
③政策光环!重大工程等等原因,最终成为不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④定位特殊,特区面积中最大的一个,总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潜力无限并圆满完成使命。
⑤级别也是一种促进发展的方式。深圳是国家社会与经济计划单列市,还有经济特区身份加持,最重要的是它有领航功底,是第一个特区,拥有无尽的扶持。
民间查访专员
1980年政府为改革开放需要,开始设置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与海外有地缘联系的口岸做试点城市,其中深圳是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派数万多工程兵做基建,致力从小渔村做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八十年代初的深圳小渔村:
今日的赤湾港:
深圳平地起新城,没负担,包容性强,也是深圳能脱颖而出的一大原因,深圳是目前中国融合性最好的城市之一。最关键深圳是靠香港最近的特区城市。
香港以其超群的国际贸易港地位(英式政体和金融国际地位,实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是英语国家控制的),香港进入内地首之地,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条件。中央文件要求全国各地人力财力投入。
深圳先天就比其他四个特区有优势,具有除沪市之外唯一深圳证券交易市场。1992年8.10深圳上海抢购新股认购抽签表事件,可见政府对深圳资本市场的热情。
深圳是四大经济特区的典范,还经历了邓小平南巡强化对外窗口作用,高科技产业华为中兴腾讯的崛起和政府扶持等环节 ,深圳城市一角:
厦门港口条件优越,初期台商纷拥而至,九十年代台海危机,一些台商转移产业靠近深圳的东莞,无形又推了一把深圳。
影响厦门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有一些当地家族传统经商文化不适应现代市场需要。
珠海紧靠澳门。
但葡语系世界没法和英语国家对华影响力可比。澳门地小人密,经济严重依赖赌博娱乐业。对珠海和香港对深圳的发展不可同论。珠海更多吸引内资发展。
汕头,东南亚有许多华侨,可东南亚人力成本也很低廉,华侨助推有限。潮汕地区渔业为主,地域条件闭塞,背后又是粤东山区,交通,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制约汕头做大另一个因素。
1988年设置的海南特区,更像个旅游特区。自然条件优越,吸引高科技农业产业,特种养殖业,旅游业更适合。
青箧
经济特区不是随便划出来的,想当年确定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东莞、大连,除了深圳创造出奇迹之外,其他三个发展都是不如人意。深圳是一个年轻城市,记得当初把深圳定为经济特区的时候,是为了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构想,深圳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搞的深圳经济特区就是和资本主义的香港相抗衡,意思很明显,你们香港能够办得到的,我们的深圳也可以办到,不相信我们就来试一试,当时硬是铆足一口气,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干起来了,中国依靠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干成大事,同时,深圳还承担着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责任,一些措施和政策都是在深圳先行先试中建立起来的。都是深圳从一个小鱼村干到一个大城市,而且,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GDP总量已经超过香港,高楼大厦鳞次节比,中国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都是在世界颇有影响的企业从深圳诞生,又从这里走向世界,他们代表着中国制造。深圳的明天将会是一个腾飞天地,以智能制造为出发点,创新深圳的思维模式,将变得越来越好。深圳一家独大,成功的特区将还是中国的旗帜,这面旗帜将更加鲜艳飘杨。
6353902879
1980年香港GDP为289 亿美元,大陆为3015 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9.6%
1990年香港GDP为769 亿美元,大陆为3878 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9.8%
1993年香港GDP为1204亿美元,大陆为6132 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9.6%
1995年香港GDP为1447亿美元,大陆为7413 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9.5%
1997年香港GDP为1774亿美元,大陆为9527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8.6%
2000年香港GDP为1717亿美元,大陆为10808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5.9%
2001年香港GDP为1694亿美元,大陆为11592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4.6%
2002年香港GDP为1663亿美元,大陆为12371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3.4%
2003年香港GDP为1614亿美元,大陆为14099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11.5%
2004年香港GDP为1691亿美元,大陆为19316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8.8%
2005年香港GDP为1816亿美元,大陆为22257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8.8%
2006年香港GDP为1935亿美元,大陆为26847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7.2%
2007年香港GDP为2116亿美元,大陆为32508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6.5%
2008年香港GDP为2193亿美元,大陆为43274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5.1%
2009年香港GDP为2140亿美元,大陆为49847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4.3%
2010年香港GDP为2287亿美元,大陆为60094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3.8%
2011年香港GDP为2487亿美元,大陆为73011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3.4%
2012年香港GDP为2626亿美元,大陆为82622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3.2%
2013年香港GDP为2737亿美元,大陆为92867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3.0%
2014年香港GDP为2912亿美元,大陆为103565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2.8%
2015年香港GDP为3092亿美元,大陆为109828亿美元,香港相当于大陆的2.8%
平均到人均头上那就更不得了了。
再者,深圳具有天然的深水码头,到港货物中转方便,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货物的中转和资金的往来都是畅通无阻,很多大公司都是在深圳成立公司,然后在香港成立公司方便货物的中转和资金的往来。
第三,深圳有证卷交易所,很多公司为了走上市之路,对深圳都是趋之若鹜,还有国家大力的政策扶植,以至于很多省市都在深圳设立了住深圳办事处,这也无形之中把大量的资金划拨到深圳支持了深圳的快速发展。
最后要说的是是深圳人民最要感谢的重要人物,就是我们的邓爷爷,当年就是他在这个小渔村上面划了一个小圈圈,使当年的小渔村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耀然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火砾岩94021446
文|廖保平
四大特区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加上后来的海南,应该是五大特区,最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是深圳,为什么深圳最成功?或者说一枝独秀、遥遥领先?
有些人谈到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深圳的理理位置最好,对面就是发达的经济体香港。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用新的观念和新的制度吸引人、激发人,因此创造成了经济奇迹。
相对于珠海、汕头、厦门三个特区,深圳的思想观念是最为彻底的,这可能也与这里本来就是一片没有根基的小鱼村有很大的关系,不像珠海、汕头、厦门三个地方,思想观念上会受到原居民的极大影响。
深圳是一块白板,可以画最好的画。因此,深圳一开始提出的新观念新主张,不会有有什么阻力,在城市改革开放和建设过程中,不会受到巨大的当地的既得利益的阻力,这一点非常像美国当年的建国。
这种较为彻底的改革开改新观念容易落实,为深圳造就了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才的机制。即只要有本事,有能力,你就有相应的获得,这就打破了一些地方千成年来形成的用人的条条框框,选人用人不唯名只唯实、不唯文凭只唯实力,以后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用武之地。
这样,在短短几年时间,深圳便由改革开放的热土变成了人才趋之若鹜的圣地,而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发展之根本。
试想,深圳一个不毛之地成为一线城市,靠的就是无数的人才在这里拼搏创造出来的。因为吸引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释放了巨大的制度红利与人才活力,才让深圳充满活力,超速发展。
从这一本来讲,深圳对人才的发展,又很像当年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秦国,正是因为招天下人才为己所用,秦国积累了实力,最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目标。
深圳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就能激发出巨大的潜力,这是历史和现实一再总结和验证的铁律。
廖保平
不是四大特区,是五大特区!!!
太梓是深圳出生的,出生年份是92年,也就是刚刚成立特区不久的时候。所以从小到大可以说是一步一步看着深圳的发展,虽然人在局里,但是却也习以为常。习惯了深圳的快节奏发展。
四大特区?严格来说最初定的特区是5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挨个分享下各个地区的环境因素!
深圳:毗邻香港,作为港口城市,深圳的发展可以说无限沾光被称为国际都市的香港。想当年的大搞建设,深圳的发展空间让深圳从来没有缺过投资方。加上一国两制的特殊制度,香港与深圳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微妙,深圳人去香港还是有特权的,这个特权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在当年港资横行的时候这就代表了资源啊。
珠海:其实跟深圳环境最相似的地方是珠海,但是珠海却也是最特殊的,当你在初期规划面积的时候,最有魄力的还是深圳,珠海拍第二,但是面积可是相差几十倍啊。所以做事的魄力都没达到!珠海毗邻澳门,澳门发展的是博彩业,博彩业可不是什么朝阳行业,甚至可以说是涉黑产业,在现在还好点,十几年前的澳门可是每天都有人自杀,被高利贷追债的涉黑事件。因为澳门特殊性导致澳门的政策对当地居民可以说是不工作也可以养活自己,所以澳门人是没有斗志的,反观珠海人看着澳门人游手好闲的捧着金饭碗除了羡慕就是想办法加入澳门,于是澳门可以说是对珠海的发展没有一毛钱贡献,反而让珠海的黑色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汕头:汕头是一个很传统的城市,不单单是汕头,潮汕地区都是这样,用北京话来说就是特别讲究,潮汕人有都喜欢做生意,不过大多是到外面做生意,对当地发展却仅限几个小的工厂,而潮汕因美食而出名,潮汕的砂锅粥、牛肉火锅产业跟兰州拉面一样发展迅猛,但是主要还是在南方城市,咦我扯这么多废话干嘛?哦对了,意思就是潮汕虽然是五大特区之一,但是因为潮汕人收旧无法接受新的事物,再加上潮汕老爷子是说一不二,越老越为尊。所以族长说了不干就不干!
厦门:我发现5个特区里面有三个跟特别行政区有关联,厦门的发展可以说是坎坷了,本来被画的面积就小的可怜,对面的台湾还爱搭不理,没错,当时的台湾可是很独裁的,压根不搭理内陆城市,只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压根不开通两地贸易通道。所以
当初的发展规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海南:海南加入的比较晚,但是海南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岛屿城市,发展的还是不错的,去过海南的朋友都知道,海南当地人是一个慢节奏生活方式,但是当地人对待土地归属感是特别强的,哪怕皮肤比较黑~~节奏虽然慢但是人是很勤劳的,多才多艺的海南人把海南建设的可以说非常漂亮,在发展上,海南的招商政策比内陆尘世要优越很多,海南还特别扶持当地产业发展。而且发展方向根据地理气候规划的特别相称。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发展旅游业跟房地产,有几年大家都留行去海南买房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海南可以说是房地产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
总结来说就有是:
1、深圳一枝独秀很大原因就是规划面积的魄力,要知道当初深圳规划的面积可是300多平方公里,其他地方的规划加起来不到100平方公里。
2、地理位置加上政治因素,香港是一个快节奏城市,加上当时两地的通关政策短短几年就把深圳砸成了一个都市的模样,慢慢打磨到现在晚上可以媲美相邻的香港这个国际都市。
3、深圳的发展迅猛全国关注,并形成了南下打工潮。当时的深圳可是不折不扣的工业都市,全城建设。因为不缺资方,所以慢慢的带动了更多人留了下来,太梓的父亲当你就是那个潮流去的深圳。人有了,钱有了,GDP也就慢慢起来了。深圳的包容性也充分展现出来了,不像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禁忌多,深圳百无禁忌的包容了所有人。
(ps:太梓喜欢旅游喜欢分享自己的旅游观念,还喜欢拍点视频、照片。喜欢旅游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里面有几篇关于进藏还有搭车干货可以参考下。还有些旅游观点文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