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說北京第七期:力學胡同,努力學習的力學

力學衚衕位於西長安街地區中部,東西走向,東起府右街,西至橫二條。力學衚衕的名字乍一聽,都以為和物理的“力學”有關,實際上,衚衕原名是用人名來命名的,叫“李閣老胡同”。1965年,因衚衕名涉嫌“四舊”,改名力學衚衕,

取“努力學習”的意思

明代時,一般稱內閣首輔為閣老。衚衕裡曾有兩位李閣老先後住過,一位是李賢,一位是李東陽。衚衕究竟是因為哪位李閣老而得名,就不得而知了。

李賢其人

李賢(1408-1467年),字原德,河南鄧州人,官至首輔一職,為官清廉,為人耿介,政績卓著,是明朝文官中的治世良辰之一。李賢宣德八年進士及第,歷經明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五朝,經歷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復辟等重要歷史事件。成化二年,李賢去世。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達”。

名說北京第七期:力學衚衕,努力學習的力學

土木之變,王師覆滅,李賢作為扈從卻能安然無恙地逃回京城,可見他為官之老辣。回京後上書正本十策,受代宗賞識,被接連提拔。英宗復辟後問他有關“奪門”的事情。李賢回答:“說迎駕則可以,‘奪門’這種提法怎能示給後人?天位本來就是陛下的,說奪名聲就不順了。”回答得天衣無縫,十分老道。李賢入閣之後,任用賢能,提拔了許多名臣,還多次直言進諫,深受英宗寵信。《明史》評價他:“自三楊以來,得君無如賢者”,被尊為一代賢相。

李東陽其人

李東陽(1447-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諡文正,明朝中葉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李東陽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預機要,歷經明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四朝,也是個朝政混亂、動盪不安的時期。正德年間,宦官劉瑾把握朝政,忠臣多被放逐,只剩他一人與劉瑾周旋,《明史》稱他“潛移默奪,保全善類,天受其庇。而氣節之士多非之。

”有人稱讚他為賢相,也有人嘲弄他的妥協退讓,稱他“伴食宰相”。

名說北京第七期:力學衚衕,努力學習的力學

▲李文正公像(李東陽,諡號文正)圖源網絡

有人評價李東陽是位學識才情兼備的才子,進可為太子師,為帝師,修實錄,編會典;退可開宗立派,作詩自成一家。他也是位為政幹練世故的官員,劉瑾亂政之前他秉持中庸之道,在朝中以“和煦容物”見稱;亂政之時獨留他一人在朝周旋,因為他,許多人的生命得以保全,也有許多冤獄他沒有能力解救,他用他獨有的世故圓滑的處事方式,努力維持著朝內秩序,維持著表面的平靜。

李東陽打小兒就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先住在後海西沿,後來才搬到李閣老胡同。他自幼習文,據傳他四歲能作徑尺大字,被舉薦為神童。父親帶他進宮朝見皇帝,因人小腳短,跨不過門檻。皇帝見此情景,便脫口出了上聯:“神童腳短。”他馬上應聲:“天子門高”。皇帝高興地將他抱坐膝蓋上,見他父親還站立在一旁,又出上聯:“子坐父立,禮乎?”他又馬上應答:“

嫂溺叔援,權也。”(嫂溺叔援:比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李東陽作為內閣大臣主持詩壇,其詩文典雅工麗,是“茶陵詩派”的代表。著有《懷麓堂集》、《詩話》、《燕對錄》等。書法擅長篆、隸、楷、行、草書,在篆隸方面造詣尤其高。代表作品有篆書《懷素自敘帖引首》、楷書《邃庵銘》、行草書《自書詩卷》等。

名說北京第七期:力學衚衕,努力學習的力學

▲李東陽題《懷素自敘帖》引首 篆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藏真自序 鈐印:李東陽印(朱)

名說北京第七期:力學衚衕,努力學習的力學

▲李東陽跋《懷素自敘帖》 行草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名說北京第七期:力學衚衕,努力學習的力學

▲李東陽 春園雜詩 草書 故宮博物院藏

辭官之後,李東陽回到湖南老家,但李閣老胡同的書卷氣依然濃厚。清光緒年間,清廷舉行的最後兩次科舉考試,要求中進士的學子要入進士館學習實學,以適應朝廷對人才的需求。

清末進士館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一月,京師大學堂增設“進士館”,目的是向新進士傳授科學知識和政法知識,培養新進士成為“果、達、藝”的優秀從政人才,進士館校址就設在李閣老胡同。清光緒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5月26日,進士館正式開館。《進士館章程》規定,進士在這裡“以明徹中外大局,並於法律、交涉、學校、理財、農、工、商、兵八項政事皆能知其大要為成效。每日講堂功課四點鐘,三年畢業。”凡年齡在35歲以下的新進士必須入館學習,由所在省籍發放補貼。“仕學館”併入進士館後,也由馬神廟遷至李閣老胡同。然而,進士館設立才一年多,科舉制便廢止了,也就沒有了後續學員。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進士館改為“京師政法學堂”

,完全脫離了京師大學堂。“京師政法學堂”就是北平大學法學院的前身。

此外,清政府郵傳部為培養鐵路人才創立的“鐵道管理傳習所”也在衚衕裡,據傳此地疑為李東陽府邸,現為西城區力學小學

名說北京第七期:力學衚衕,努力學習的力學

寫在最後的話

祝願所有的孩子們努力學習,快樂成長

六一兒童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