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推動網貸備案統一標準 平台:不怕延期,只怕遙遙無期

監管推動網貸備案統一標準 平臺:不怕延期,只怕遙遙無期

在網貸備案工作再度延期已成定局的情況下,監管部門推動制定全國統一驗收標準的路徑也日漸明確。

新經濟e線獲悉,6月28日,在由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三十人論壇(CIF30)主辦的第二屆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副巡視員、國務院參事室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張韶華表示,正在通過課題研究,推動一個統一的備案標準出臺。

談及備案延期的原因,張韶華說,“目前各地都在出備案標準。我去調研了幾個地方,大家都很頭疼,到底怎麼樣的備案標準才合適?備到多少數量合適,市場接受多大風險度?大家沒有一個共識。”

6月28日,有接近監管的權威人士對新經濟e線表示,其實市場的准入門檻從來沒有降低過,網貸備案延期和制定全國統一驗收標準後有利於市場形成統一的共識。

“越往後規則邊界越清晰,合規門檻也趨於一致。”在該權威人士看來,監管政策不是能不能落實的問題,而是怎麼落實的問題。

不過,一家網貸平臺負責人頗為無奈地告訴新經濟e線,最怕就是“拖字訣”。“大家都說,備案延期是黎明前的黑暗時期,熬過去就好了。但是,目前大家不知道延期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延期後的政策走向是什麼。我們不怕延期,怕的是遙遙無期。”

監管“引而不發”

“當下,最好的辦法是保持高壓狀態,引而不發。讓市場自行逐步自然化解,化解壓縮到政府有能力把控的情況下再來考慮統一備案的事情。”當天,一位互金行業資深人士對新經濟e線表示。“屆時,無論是牌照制還是備案制,都很好解決了。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也不大。”

就在6月27日,在網貸備案工作再度延期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舉辦了第九期“廣州互聯網金融機構高管系列培訓”。在傳達省互金整治辦工作會議相關精神中,廣州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再次強調,網貸機構在整改驗收前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和“業務規模不得再增長”(以2017年6月底為基數)。

據瞭解,廣州市金融局和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最近摸查發現,全市67家網貸機構中仍有8家網貸機構沒有落實“業務規模不得增長”的監管要求,個別平臺的借貸餘額相比2017年6月增長了66%。

對此,廣州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警醒,違反上述監管要求的網貸機構要高度重視監管要求,嚴格整改,整改驗收延期並非是給網貸機構喘息時間,而是為了更好地分辨出良幣和劣幣。

當天,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表示,“強監管時代,大數據和雲計算等監管科技運用,即使穿上馬甲,也逃難監管法眼”,企業應合法經營,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來,備案一再延期表明了P2P行業合規整改的複雜性。

當前,P2P行業的監管規則基本明確,難的是落地執行,合規整改以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第一原則,為促進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為重要目標,需要統籌考慮各種因素,很難給出明確的時點。

“目前,各地整改落地情況參差不齊,視不同機構、不同區域,結果上會有比較大的差異,這也反映了合規整改的整體狀況。”薛洪言稱。“也正因為各項合規性要求落地情況不一,才會導致備案的一再推後。”

對此,網貸天眼合夥人、副總裁李光耀表示,網貸備案延期應該是監管層結合目前行業實際情況深思熟慮作出的決定。

從目前的行業整改進程來看,許多平臺是無法按照“57號文”的進展完成合規工作的,而且相關的政策規定與行業實際情況有所差別,整個行業的風險性依然十分明顯,通過備案延期,能夠更好的逼迫平臺把風險釋放出來,利於行業的發展。

“備案再次延期,這說明2年多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未達到預期,平臺數量多、情況不一、不合規資產消化難度大等諸多問題使得整改的工作難度加大、驗收工作挑戰也不小,延期能給平臺整改和監管逐一驗收爭取時間。”對此,銀湖網CEO郭輝認為,“2018年上半年,多家平臺因自身經營不善或者自動清盤等方式退出行業,適當延期使得驗收之前讓平臺的問題在市場化作用下充分暴露,使真正合規和有實力的平臺留存下來,避免一些平臺“帶病”驗收。所以,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延期或者說監管政策正式實施的緩衝期,是有必要的。”

整改心路歷程

“做人最怕的就是沒有希望。之前,為了合規做出很多艱辛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備案預期不明白情況下,或多或少都缺少希望。”對此,前述網貸平臺負責人坦言。“還有,各地的備案細則要求不同,對業務的影響不同。例如有些在別的城市可以做的業務,在本地備案細則要求下不能做,要清退這些業務,減少收入是一方面,通常還會付出一些現金成本。”

郭輝告訴新經濟e線,穿透式監管政策下,平臺整改過程中經歷了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每一項監管政策的發佈,用戶都比媒體更加關注平臺預計怎麼做、何時可以做到位。

例如,銀行存管指引發布之後,很多用戶都關注平臺何時可以上線銀行存管系統,而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從選定合作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到聯合開發測試上線,大概需要4-5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一方面要研發團隊加班加點的開發,另一方面需要客服團隊回覆用戶的詢問,壓力其實是不小的。

“加之,各地不一的細則發佈,一些例如銀行存管本地化、銀行存管‘白名單’等說法,也給平臺帶來不少的壓力,會擔心自身已上線的銀行如果不符合當地監管要求,之前的工作很可能需要重新來一遍,而不同的銀行存管系統需要用戶重新適應等等。”郭輝表示。

還有,行業外圍合作伙伴對於網貸政策、整改進度、合規備案情況不瞭解,也會帶來一些運營壓力。例如近幾個月以來,蘋果應用商店對於P2P的APP更新要求都是有備案資質,這與當前未開展備案驗收的情況相沖突。這件事情在協會等出面與蘋果方溝通後有所緩解,但是對平臺的營銷推廣工作還是帶來不小的阻力。

據鼎有財有關人士介紹,“雙降”是目前各大平臺都面臨的挑戰,一方面能夠滿足合規要求的借貸撮合業務類型較少,另一方面限制業務規模會影響到網貸平臺的撮合收入,對於公司的運營管理要求更高,需要公司從粗放型增長向精細化轉變。“目前公司已經根據浙江省內的管理辦法完成了網絡備案自查整改,並向有關部門提交了自查驗收報告。”該人士稱。

不過,隨著網貸備案再度延期,提供第三方服務的中介機構也受到影響。當天,廣東融關律師事務所陳慧芳律師稱,“之前,所裡給很多網貸客戶進行備案法律服務,延期消息出臺後都停頓下來了。”

“選擇延期的客戶我們會尊重客戶的選擇,儘管一部分客戶我們已經收齊了所有材料,做完了預驗收,甚至連法律意見書都寫了初稿,但客戶要求暫停的話,我們會暫停。”當天,陳慧芳告訴新經濟e線。“有的客戶認為需要向投資人及時披露合規進展,我們會配合客戶出具合規報告。還有一部分客戶,我們會應客戶要求提供常年法律顧問服務,協助其日常業務的合規。”

備案前景幾許

在李光耀看來,目前來看,整個互金大環境是逐步趨嚴的,網貸行業正在經歷著一個自我淘汰、自我淨化的昇華階段。

許多出問題的平臺大部分是與平臺自身的問題有關,這些平臺許多都是合規進展緩慢、經營模式風險較大。在當前行業監管政策趨嚴,投資人日趨理性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風險集中爆發,最終“爆雷”的情況。

還有,一些平臺退出也和監管層的政策倒逼有關,監管層希望通過嚴格的監管政策倒逼部分平臺主動退出,通過行業的優勝略汰實現自我淨化。

比如各地的“雙降”政策、資產的限額制度,以及對不合規資產存量的快速消化,都是需要平臺痛下決心進行快速消化和調整的,這些要求對於一些依靠存量規模取勝的平臺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平臺可能直接選擇退出。

對此,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認為,網貸作為金融行業的一部分,整治、備案的進程,也需要適應整體金融穩定的需要,各地最終能夠通過備案的平臺不會很多。“備案延期從側面體現了網貸行業的監管常態化。但完成備案並不是終點,而是平臺合法合規經營的新起點。”鮑建富稱。

至於備案數量,“在此之前我們預估全國備案的平臺數量應該在300-500家,大約佔目前平臺10%-25%。目前來看,這個數字可能還會變化,對於具體數量我們持謹慎態度。”李光耀對新經濟e線表示。

而前述權威人士則強調,以北京為例,原則上是合規一家,備案一家,沒有備案上限。平臺能否備案取決於能否達到備案標準。至於不能備案的平臺,這說明其本身存在重大瑕疵,那就只有退出一條路了。

薛洪言也稱,不能順利通過備案的平臺,不能再做P2P業務,理論上看轉型出路大概有這麼幾種:一是轉型做資產方,專注對接借款人,向各類持牌機構輸送貸款資產;二是轉型做流量平臺,變現其客戶獲取能力;三是轉型做金融科技方案輸出機構,向第三方輸出其大數據風控、平臺運營、資產獲取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四是併購或申請的方式,獲得金融牌照,從事相應的業務。

不過,從行業實際情況看,除了那些基於戰略考慮主動退出的平臺之外,未能通過備案的平臺通常實力有限,且在經營上缺乏亮點,有輸出價值的資源有限,退出P2P行業後,在其他領域也很難有大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