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一點通
其實,應該說,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條款,既不夠寬大以安撫德國人,也不夠苛刻足以剝奪德國的復仇潛力——完全是個半吊子的條款。
對於協約國三個主要國家來說,美國在戰爭中賺的盤滿缽滿,有意問鼎世界霸權,威爾遜總統希望以寬鬆條件主導對德和約以實現自己通過國聯實現美國霸權的理想,法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堅決要求得到足夠的補償用於重建,同時要求徹底肢解德國(除了東方的波蘭獨立之外,還要在跨萊茵河區域建立一箇中立的緩衝國)以便一勞永逸的解除來自德國的威脅,而英國一方面在大戰中損失巨大,民心士氣都要求嚴懲德國,但是另外一方面英國不希望德國過於衰落以至於歐陸法國一家獨大。
巴黎和會四巨頭各懷鬼胎
最終巴黎和會上三家博弈,美法兩個極端不得不做出更多讓步,最終結果就是最接近英國攪屎棍的方案,德國需要償付天價的戰爭賠款,東部部分土地劃給波蘭,捷克等新獨立國家,所有殖民地以國際託管名義瓜分,永遠不得與奧地利合併等條款,這些條款足以讓德國人感到仇恨和屈辱——因為雖然1918年9月之後德軍在前線兵敗如山倒,但是短短兩個月時間協約國軍隊只夠收復法國北部和比利時部分地區,不足以將戰線退入德國本土,所以德國普通人並不覺得自己已經戰敗,這也是戰後德軍軍官團和右翼政客宣揚背後一刀論的民意基礎(很有意思的是,魯登道夫這貨在1918年9月到10月初戰線尚未崩潰時凌迫威廉老二和內閣國會開啟和談,而到10月底到11月興登堡防線已然蕩然無存,德軍前線兵力已經面臨崩盤的時候又堅決反對已經開啟的和談,戰後又是背後一刀說的始作俑者和最積極的宣傳者,變臉甩鍋的功底實在深厚,聯想到二戰後德國將帥們的各路甩鍋,這簡直就是德軍總參的家傳絕學啊)。但是和約並沒有觸動德國核心的工業能力,這也就意味著德國一旦廢除和約,可以以很快的速度重新武裝起來。
魯登道夫深得德國總參甩鍋變臉之真傳
1918年8月底到11月初西線戰線變化,協約國在兩個月時間內收復了法國北部和比利時西部部分國土
1914年4月1日到11月1日西線作戰兵力變化,西線德軍到11月初兵力已經接近崩盤,但是普通士兵和國民並不清楚這一情況
這個和約英國人很滿意,法國人雖然不滿但也能接受,而美國人未能達到目的乾脆縮回美洲等待下一次機會,一邊看著英法折騰,一邊暗搓搓的資助德國復興……雖然這份和約並不比普法戰爭之後的法蘭克福和約更過分,但是德國人只會記住自己所受的屈辱
主張徹底搞垮德國的法國元帥福熙評價凡爾賽和約“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一語成讖
DDG的老船塢
巴黎和會是一戰中獲勝的協約國集團,為帝結合約而召開的,雖然有27國參加,但是實際操縱會議的是美國,法國和英國,會議標榜構建世界永久和平,實際上是戰勝國的分贓大會。
第一,英國。
英國因為和德國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合作,害怕英國因此受連累,又害怕要求過分賠償會使得德國產生報復心理,所以並不主張要求鉅額的經濟賠償,所以英國的要求最主要的放在了削弱德國軍事力量上,以保證英國的海上霸權,,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
第二,法國。
法國是恨透了德國,希望嚴懲德國,因為一戰的主戰場是在法國,法國的人口,財富等受傷最嚴重,再加上兩國有世仇,所以格外敵對,所以它盡一切可能從德國榨取價值,包括控制德國的工業權,此舉導致德國人被趕出工廠,失業率驟增,去遊行抗議,還被法國當局處死,主張處死德國皇帝,使法國無法回到戰前的政治格局,收回法國失地,在德法中間建立一個緩衝國,削減德國軍力,對法國進行天價賠償,由於條件十分苛刻,導致提出這些條件的克列孟梭有了“老虎”的外號。
第三,美國。
美國國內一直奉行孤立主義,並不希望干涉歐洲事物,也害怕引起德國的復仇心裡,所以條件並不苛刻。美國提出的十四點選擇,要求比美英相對寬鬆,並不激進,也更容易被德國接受,美國強調建立國際聯盟,以維持國際秩序,這是為美國取代英國稱霸世界的根本大計和必經之路。
巴黎和會,各國各懷鬼胎,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戰敗國也只能成為待宰的羔羊,明知他們打著和平的幌子,其實是不懷好意的瓜分利益,但也無能為力,只能被迫接受。
弱國無外交,願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軍事一點通
《凡爾賽》和約,由美英法主導商定,主要內容涵蓋了對法國等協約國軍事花費的賠償,對德軍軍事實力的限制,對德國領土和殖民地的劃分。
和約規定:德國歸還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承認波蘭獨立,承諾永遠不與奧地利合併,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由協約國瓜分。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佔領。和約中,德國統共喪失領土13%
軍事上,德國陸軍規模不得超過十萬人,不得建立空軍,海軍主戰艦艇不得超過六艘,不得研發和裝備任何進攻性質的武器,如坦克,重機槍,飛機等。
和約共使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承擔所有戰爭責任,德皇被認定為戰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