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這個大家庭裡有這樣一群人,面對居民的不配合,他們微笑回應;面對群眾的不理解,他們耐心解答;他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他們放棄午休、假期深入群眾家中……他們為加強我縣網格系統基礎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豐富社會治理信息,暢通聯繫服務群眾渠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便是一群平凡的網格管理員,是大家口中親切的“格格”,而已過天命之年的曾瓊就是其中的一員。
曾瓊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著她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自1999年起,她就開始義務協助居委會做工作;2008年,她開始擔任社區居民小組長的工作;2013年社區開始實行網格化管理,她便承擔起了五津街道復興社區五網格這塊“責任田”。之所以不平凡,是因為她在服務居民這個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近二十年。二十年的磨礪讓她在網格管理員這個崗位上得心應手,只要說起工作來,她便頭頭是道。
曾瓊說:“網格工作要認得到人、進得了門;說得上話、辦得成事。要詳細掌握網格內各類信息,做到心中有數。”
“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採集工作中,曾瓊把自己寶貴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傳給了新進的網格員。她說,為了既不浪費時間,也不消耗過多的體力,還能提高工作效率,要靈活運用工作方法和方式。對於上班族,要利用休息時間上門;對於老年人,要避開早上老人晨練、買菜的時間及午休時間。只有健全了網格內住戶的信息臺賬,掌握好了第一手資料,才能更好為居民群眾服務。
曾瓊告訴記者,網格服務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特別是在與居民關係的建立上,更要花一番心思,那就是需要做到四勤。
一是要做到腿勤,多到轄區裡轉一轉,多到樓棟裡走一走;二是要嘴勤,多與轄區居民群眾聊聊天,及時掌握他們的生活動態,不懂的問題多向上請示;三是要手勤,將每天的工作記錄在案,及時寫下工作日誌;四是要腦勤,多想想,多反思,怎樣將自己的網格工作做到更好。在解決外東街56、58號小區居民住房安全問題工作中,從最初的收集居民意見,到經歷模擬拆遷,隨後協調房屋維修加固,協助居民搬離小區租房過渡,到最後居民們順利安全返遷。歷時三年有餘,曾瓊挨家挨戶上門為居民做著宣傳和動員工作,不厭其煩地給居民做著解釋和協調工作,只要居民們有需要,她便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小區的每一個角落都佈滿了她的腳印,進出小區大門多少次,6層樓的樓梯爬了多少個來回,她自己也都記不清楚了。直到現在,小區居民遇有任何瑣事,都會理所當然地撥通她的電話。
曾瓊認為,網格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群眾利益無小事,不僅需要紮實嚴謹的工作作風,更需要具備四心。
熱心,即認真細緻對待各項工作,不能流於形式,應付差事;耐心,即耐心解答居民疑問,耐心處理各項繁瑣事務,把居民任何一件小事當成大事來對待;細心,即在日常工作中處處留心,從細微之處關心居民的困難和疾苦;誠心,即力所能及地幫助網格居民克服困難、度過難關,讓真正有需要的居民能夠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確保網格的和諧和安定。
在全力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的工作中,曾瓊不管髒活、累活,一頭扎進小區院落裡,開展宣傳、勸導和整治工作,除牛皮癬、搬廢棄雜物、清死角垃圾……有一次,工作人員協助一小區居民將放在樓梯間的舊櫃子拉到垃圾站進行了處理,誰知後來那家老人稱櫃子他還要用,知道曾瓊是他們小區的網格員,平時見面都和顏悅色的,卻突然遷怒於她,氣急敗壞衝到社區意與曾瓊理論。這時曾瓊更擔心的卻是老人的安危,想著老人年紀那麼大了,怕稍有不慎出現任何閃失。於是她一邊安撫老人,一邊與他的子女取得了聯繫。經過大家的勸慰,老人終於安然無恙地隨子女回了家。
有人不理解,社區既沒有高薪,有時做了事換來的還是居民群眾的埋怨,是什麼讓曾瓊一干就是二十年?她便會笑著說,我會做的只有這個,我的工作就是“串百家門、問百家事、解百家難”,每天走在網格里,看到大家親切地跟我打招呼,我的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曾瓊說,我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向群眾承諾“有事請找我、我為您服務”! ( 高駿帆 陳田蓉)
閱讀更多 新津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