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門閥士族的代表——清河崔氏

河北是中華民族早期的活動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的長河中河北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燦若群星。而且做為幾代都人才輩的家族也是屢見不鮮。中國歷史上的士族政治時期,河北的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都是當時頂尖的名門望族。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望出清河的古代貴族:清河崔氏。

中国古代门阀士族的代表——清河崔氏

崔姓出自姜姓,是西周開國功臣姜尚的一支後裔,因居於崔邑之地而得姓,崔邑即今山東省章丘市,其得姓始祖名季子。秦朝末年,崔季子三十世孫、東萊侯崔意如攜長子崔業(字伯基)、次子崔仲牟移居清河,不久崔仲牟再次移居,遷於博陵。名震中國歷史的清河、博陵兩支崔氏族脈,就由此誕生。後來,兩支崔氏逐漸壯大,漸為望族,世稱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其中,清河崔氏奉崔業為遷始祖。

中国古代门阀士族的代表——清河崔氏

書法家崔瑗像

漢和帝時期,博陵崔駰棄官躲到清河隱居,也併入了“清河崔”群體。兩漢時期,清河崔氏人口逐漸繁茂,時有才傑出世,書法家崔瑗、政論家崔寔等,均是名重一時的人物。三國時期,名士崔琰被曹操任為中尉一職,成為曹魏政權的一名骨幹重臣,從此“清河崔”走上國家政治舞臺的中心地帶,成為影響中國政局的骨幹力量。“清河崔”在南北朝時期由於國家分裂,政治動盪,開始分枝散葉,一部分族人離開世居的清河,走向全國各地,由此產生鄭州房、青州房等六房支脈。東晉大興年間,晉平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一次作戰慘敗,只剩幾十騎逃亡高句麗而定居,從此開創的朝鮮崔氏一脈,“清河崔”由此也走向了世界。北魏時期,清河崔浩因直筆修史,在國史中明陳皇家鮮卑族未被漢化前的陋習醜聞,被課以“曝國惡”之罪誅九族,“清河崔”族群遭受重大打擊,中國歷史的編纂實踐也由此拐彎,由“秉筆直書”改為“為尊者諱”“曲筆修史”。隋唐天下大一統,散居各地的“清河崔”族人逐漸迴歸清河,使“清河崔”很快又東山再起,人才鼎盛。僅有唐一朝,就接連出現10餘名宰相、9名狀元。五代末北宋初,社會變革,門閥階層沒落,“清河崔”也隨之湮沒,從貴族群體變為普通家族,並隨著時代變化逐漸走向五湖四海,散居於世界各地。

時光荏苒,崔氏家族走過歷史長河,轉眼來到姓氏文化方艾的當代,他們沒有忘記清河這個“發家”之地。近年成立的中華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自創會以來,一直將“清河崔氏”作為重點課題予以研究,2007年還集資在清河縣西趙莊村興建“崔氏宗祠”。2014年8月,來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崔氏宗親齊聚清河,參加中華崔姓文化研討會,並聯誼、祭祖,將崔姓和清河的故事又續寫出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