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什麼是“大女主戲”?顧名思義,劇中的女主角是整部戲的核心人物,整部戲圍繞這個人物鋪開多種元素,一般較多的為成長、謀略、爭鬥、愛情、親情等。

現在網絡一搜“大女主戲”跳出來的是《那年花開月正圓》,也出現了用大女主戲的套路來評論它的劇評。但它真那麼套路嗎?雖然它不夠完美,但說它套路,著實可惜。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套路一:女主集天下所有優點於一身。

周瑩不是。周瑩一出場,和養父周老四配合著騙圍觀者錢,看著錢進碗中一邊抹淚一邊竊喜。

有機會行騙,她就會去騙,碰上吳聘這樣的“冤大頭”,機靈地跑去變裝編故事換取同情。撒謊,對周瑩來說是家常便飯。

提出用杜鵑花代替名貴的血竭,被吳蔚文教育人要講誠信。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周瑩的一些優點,不是她身上本來就有的,而是在與吳家人慢慢相處之後才開始有。

不撒謊是被吳聘的好感化,誠信是被吳蔚文教育。至於堅強樂觀,是因為周瑩自小就在江湖摸爬打滾,不說大風大浪,經歷還是有些的,不會遇到點事兒就慌手慌腳。而她也早知自己不是周老四的親生女兒,在這點上也從不怨天尤人。

套路二:女主的情感戲是所有男人都愛我。

目前看來,周瑩被沈星移、吳聘、王世均喜歡,他們三個人喜歡的方式都不一樣。一個是我喜歡你我要霸佔你,你只是個丫頭,你沒有拒絕的理由;一個是我喜歡你既然我們已有夫妻之實那你就是我的無價之寶;一個是我喜歡你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我已經配不上你,我只能在一旁效忠你輔佐你,其它再不敢妄想。喜歡隨著人物設定各有千秋,最主要的是劇中的愛情戲一直都不是主線,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吳家東院的衰敗與興起。

這裡想提到另一種瑪麗蘇戲

,整部戲圍繞女主角的愛情展開,基本沒有其他元素,或者愛情元素的比例碾壓其他元素,或者披著其他元素的皮實為愛情元素,然後至少3個以上男主(女配不算)愛女主。這種戲其實有個更準確的名字——瑪麗蘇戲,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大女主戲有深度,可以單獨分出去作為一類。(此段科普摘自網絡)

《那年花開月正圓》明顯不是了。

它好在哪兒?

人物刻畫到位

吳聘一角不用說,何潤東因飾演這個角色大獲好評。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如果說這劇裡有個口是心非的傲嬌排名,

吳家東院的老爺一定排第一名。

知父莫若子,他知道吳聘喜歡周瑩什麼。

他也清楚周瑩的為人。

每次被周瑩氣絕,

但心裡莫不是欣賞她這份爽利。

他知道吳家東院最缺什麼樣的人。

他知道自己兒子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周瑩替嫁,月色裡蹲在那兒。

別人嫌棄她的出身,

但是他心裡是被這小姑娘暖到的。

他感謝她,但也要管束她。

他信任她,但也要磨鍊她。

他和吳聘都不是瑪麗蘇劇裡的外掛。

他們該離開了,

東院唯能託付給她。

明明是最欣賞勇敢,智慧的人,

不在於男女,

但是嘴上總要罵她幾句,

畢竟都是規矩,

他也要老爺的面子。

月色之下,

他知道大廈將傾,

吳家東院卻在死局之中有一息尚存。

他笑中帶淚,

感慨這世道,這人禍,這命數,

他一定會在遺憾,

如果可以,

多想歲月靜好含飴弄孫,

他可能一生是個嚴父,

到經過這場變故,

他或許會稱為最溺愛孫子的老太爺。

他知道,

選周瑩,是上錯花轎嫁對郎,

不僅僅是吳聘選擇了周瑩,

也是他作為吳家大當家的選擇了周瑩,

這又何嘗不是吳家東院選擇了周瑩,

亦是時代選擇了周瑩啊。

——轉自微博@禾小顏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她寫吳蔚文寫得好就用她寫的了,我就說說我最喜歡的周老四,周瑩的養父。

一出場,就把我騙到了,還真以為他被砍死了,結果只是他們謀生的把戲。

全劇最瀟灑的就是他,賭博、喝酒、逛窯子,騙完一地跑下一個地,賣身契賣完一張再賣一張,處處為家。

好像最沒有態度,其實心裡跟個明鏡似的。安慰周瑩,一套一套的,不過也不拘著。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什麼也不在意嗎?他永遠都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兒周瑩。

數次勸周瑩離開吳家,過回從前恣意的生活。可週瑩放心不下吳家的人,離不開。因為周瑩,他也一直留下來了。

沈星移從他這騙來周瑩賣身契,他知道周瑩真實意願後,耍了小伎倆在大街上隨便找了個小女孩取名叫周瑩賣給了沈星移。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知道胡家的事情後,為了幫周瑩出頭,花錢找人(周老四可是很愛錢的)破壞胡家名聲。

周瑩需要錢買棉花做生意,他騙她沒錢,後被周瑩找到藏起來的貴重的東西,乖乖地給了。

周瑩讓他和自己去迪化,第一反應是不去,太危險了,路途遙遠,又艱險。可臨出發之際,又收拾上包袱跟著一塊兒去了。

更有趣的是周老四的自知之明,有人來從他這兒領賞錢,排隊領了一次後又來排隊領,被他識破,他說:你還想蒙我?我就是蒙人的。

最可貴的是,清末時期的周老四竟然懂得:名節就是包袱。為了讓周瑩心甘情願地離開吳家,遠離傷心之地,想出損招:讓沈星移偷溜到周瑩房中,勸得動就勸,勸不動就鬧大動靜。

戲劇張力足夠

目前我最喜歡的一段戲:

吳聘下線的第15集,吃甑糕那段戲。(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1593738619047835410,視頻回顧這段戲,截圖好累,休息一下...)臺詞自然不用說,明明是很甜很甜的互動,可卻忍不住揪心,特別害怕吳聘因為吃甑糕死了,而周瑩也會為自己勸吃甑糕後悔莫及。就這麼想著,擔驚受怕著,讓人真不敢看。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看這段讓人感嘆編劇功夫深。(順便問你最喜歡哪段戲?)

新舊交替的呈現

該劇跨度從清朝末期到民國初期,新舊交替也得到一定表現。

沈星移從小玩世不恭,是被家裡寵壞的二少爺。對周瑩有點喜歡,想把她收入房中,沒料到周瑩不肯,將她關起來還打了她一鞭子。尊卑思想非常嚴重,物化女性,把周瑩看作是自己的“東西”。

(施粥搶周瑩那段可體現,自行回憶,我就不放截圖了)

房間裡有很多洋人的玩意,說明他對新事物接受得比較快。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而隨著慢慢地與周瑩有了更多接觸後,發現她這個“丫頭”並不簡單,能想到去迪化賣土布。也不難理解,為何他會死都不怕,在死之前大聲表白周瑩。這時候的沈星移終於開始脫胎換骨,懂得如何愛人、尊重人,不再把女人當成物品。之後,想必還會有其他的變化。

吳聘能同意周瑩一個女人進學徒房,但卻又對洋人避之不及,似乎有些矛盾。但前者是周瑩她個人改變了他對女人的刻板印象,後者他還未親證,還保持著和那時候大多數人同樣的看法。

隨著時代的進程,該變的終究會變。

順便一說,很喜歡編劇對周瑩和老外接觸因而認識到這個世界很大的處理。

演員演技在線

其實評價一部戲好不好看,要論演員的演技,是不應該的。因為演員的工作就是演戲,他們就應該把工作做好,演好來。這次想提是因為很想誇俞灝明,竟然有角色杜明禮那種老謀深算的味道。和《一起來看流星雨》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大飛躍的提升。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他的演技,不是通過歲月洗禮磨練而來,而是苦難造就成全。但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就看本人怎麼看待了。旁觀者如我,不敢愉悅,靜看觀賞就好。

這部劇當然也不是特別完美,我常常會感知到一些缺陷。

會忘記配角

丫頭春杏是十分擁護喜歡少奶奶周瑩的,從她懟胡家小姐就可看出。當吳蔚文感知到吳家東院將會迎來一場腥風血雨時,將周瑩從吳家東院趕了出去(避免周瑩受到牽連)。按理說,這時候春杏應該出來捨不得一番的,然而並沒有...

周瑩沉塘時有人出來攔,出來阻攔的是之前很少露面的三叔的兒子,但更合理一些的難道不應該是學徒房的一群學徒出面嗎?他們去哪裡了呢?後來周瑩沉冤得雪後,欲振興吳家東院,學徒們又出現了,說不給錢也幫忙做工。(請給我也來一打這樣的小夥伴!)

雖然這些情節無傷大雅,但也卻是沒照顧到裡面每個人物的表現。

有些前因後果劇情沒有表現出來

用大女主戲的套路評《那年花開月正圓》,可惜!

圖中內容是編劇寫的王世均人物小傳,劇情並沒有這段柳氏與王世均的談話,徒留觀眾一個勁兒地捉摸王世均為何會承認有姦情,後來還一直以為只是因為母親的緣故。

寶來這一人物的動機也表現得很弱,他怎麼就突然開始聽柳氏的話?吳聘那麼好的一個人,他在一旁服侍怎地就會去害吳聘這樣的一個人?難道是宮鬥劇嗎?那麼好買通?親戚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殺人也幹,這是什麼道理?貪圖幾個銀子?可從頭到尾到也沒有講他為什麼要錢。

還有些地方說不太通,為何不早放火燒了典當行?要生出那諸多事端。也有些地方並不新鮮,例如誣陷女主通姦。

諸如此類,它固然不完美,但還是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