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正逐步走向規範

本刊記者 徐明皎 來源|法治參考(fazhick)

被很多媒體稱為中國版“辯訴交易”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自2016年末起陸續在京津滬等18個城市試行。

兩年試點期已過大半,記者採訪多家試點法院發現,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不僅提高了審判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審判質量。

5月9日,中國人大網公佈了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修改認罪認罰從寬相關的制度。

順應時代需要

2016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當年11月,認罪認罰從寬試點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鄭州等18個地區啟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撰文指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高度契合當前我國刑事司法穩健運行的迫切需要”,是我國法治進步在當前階段的直接體現。

在陳衛東看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應有之義,其試行也和案件數量不斷增長的趨勢下,員額制改革後,法官、檢察官案多人少辦案壓力增大有關。

案多人少,法官工作壓力大,一直是擺在基層法院面前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廣州市海珠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周徵遠告訴本刊記者,2011年至2016年,海珠區法院刑事法官年人均辦案300件以上,其中審理普通程序案件佔刑事法官工作時間6成以上。在周徵遠看來,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運用於司法實踐,可以減輕法院的辦案壓力,真正實現以效率促公正的司法宗旨。

“認罪認罰從寬的現實需求其實一直存在”,浙江六和(溫州)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柯展告訴記者。作為浙江省法律援助先進個人,柯展參與過很多法律援助案件。面對律師的規勸,當事人常常會反問:“如果我認罪認罰,會有什麼好處?”他坦言,之前面對這種情況,律師是無法給出明確答覆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行後,律師可以將相關規範告知當事人,從而打消當事人疑慮。

來自試點法院的統計數據表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明顯提升了審判效率。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底,杭州富陽區法院共受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案件1265件,佔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85.36%,平均審理天數只有7天。同時,認罪認罰案件服判息訴率達到98%。試點以來,廈門思明法院審結的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當庭宣判率達98.8%,服判息訴率為94.16%。

去年年底,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指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升了刑事訴訟效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也得到充分體現。認罪認罰從寬從實體處理到程序適用,均更好體現了坦白從寬、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有利於罪犯改造、迴歸社會, 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逐步走向規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如何確保其真實性、自願性?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伊始,如何防範冤案、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就成為司法界關注的重點之一。

在廣州市啟動刑事辯護全覆蓋之前,海珠區法院已開始刑事普及辯護改革。對未聘請律師的普通程序被告人,無需證明“我家很困難,請不起律師”,由法院在案卷材料、被告人個人身份及結合被告人的日常生活消費等情況綜合考量後,直接通過司法行政部門指定法援律師參與辯護。對於適用刑事認罪認罰的速裁、簡易程序案件,則全部要求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

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出臺《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意見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有獲得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權利。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提出法律幫助請求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杭州富陽區法院是較早關注到被告人權益保障的法院之一,基於前期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法院牽頭下,2017年10月8日該區即出臺規定,明確對沒有辯護人且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提供“法律幫助律師”。

在柯展看來,律師介入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向記者解釋說,律師介入,可以向當事人解讀政策,幫助當事人衡量利弊,更好地維護其權益。“這和檢察院、法院向當事人宣讀政策是不一樣的。”柯展坦言,有的當事人對“事實”的理解並不清晰,律師介入,可以有效地避免冤案。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試點地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規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廈門思明區法院在總結前期速裁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牽頭起草出臺《廈門市思明區關於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實施細則》,明晰公檢法司的職責,規範辦案流程。富陽區法院在會同區檢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若干規定(試行)》之後,又在試點基礎上,圍繞難點和不足,修訂出臺了《關於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試點工作實施細則》,在評定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綜合表現、從寬幅度的確定、審前調查配合等方面做了深入探索。

從2016年11月正式啟動起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行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為了完善監察與刑事訴訟的銜接機制,總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經驗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刑事訴訟法修改。5月9日,中國人大網公佈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草案明確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可以依法從寬處理的原則,完善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的程序規定,加強對當事人的權利保障。

儘管在值班律師是不是辯護人的問題上,學界尚有爭議,但認罪認罰從寬作為一項刑事訴訟制度,由法律確立其規範,將很快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