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產業扶貧讓貧困羣衆端上「鐵飯碗」

映象網開封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吳文中)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如今,在尉氏縣貧困村幾乎無一例外地建起了助力脫貧、促進就業的產業基地,貧困群眾足不出戶、足不出村就能做工,增加收入,加快脫貧步伐。家住尉氏縣朱曲鎮黃莊村的貧困人員張書華就切實感受到了在脫貧路上來自黨和政府的關愛。沒有技能的張書華,在村裡的產業扶貧基地上班,每月1800元保底工資,讓她家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目前,張書華一家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

張書華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是尉氏縣產業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尉氏縣緊抓產業發展不放鬆,通過打造產業扶貧基地、發展產業園等,探索出一條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的脫貧攻堅可持續發展新路子,真正做到貧困戶家庭有增收項目、有致富門路,實現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

崗李鄉袁莊村產業扶貧基地、蔡莊鎮蠻楊村箱包加工產業基地、蔡莊鎮後黃村檔發加工產業基地、邢莊鄉岳家村產業扶貧基地、水坡鎮李崗村服裝加工產業基地、張市鎮邊崗村產業扶貧基地、小陳鄉靳老村服裝加工產業基地、大營鎮三戶趙產業扶貧基地、南曹鄉磚樓村服裝加工基地、大馬鄉胡陳村飾品加工產業基地……一大批產業扶貧基地在尉氏大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產業扶貧的路子越走越寬,助力著貧困戶增收脫貧。

尉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在73個貧困村每村至少打造一個產業扶貧基地,讓貧困人員不用出村就能實現就業。為推動這項工作落實,尉氏縣委、縣政府嚴格企業引進、基地建立機制,專門制定了以獎代補制度,2017年縣財政拿出資金465萬元,2018年計劃拿出495萬元,用於產業扶貧基地獎補資金,極大地調動了各鄉鎮建設基地的積極性。同時,尉氏縣委縣政府督查局、縣脫貧攻堅巡查組定期對全縣產業扶貧基地建設情況進行督導巡查,及時發佈進展情況,有力推動了全縣產業扶貧基地建設。

截至目前,該縣2017年建設的產業扶貧基地已全部投入生產。產業扶貧基地以服裝加工、小飾品加工、小電子元件生產等技術含量低、易操作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吸納420名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業,人均月工資2000元左右。在大馬鄉胡陳村產業扶貧基地,該縣青年朱浩從浙江義烏回鄉,創辦投資35萬元的飾品加工企業,已於2017年6月投產。該企業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飾品加工技術要求較低,簡單易學、易操作,產品既可在基地集中組裝,也可由貧困群眾帶回家中分散組裝,靈活機動,深受貧困群眾歡迎。目前,該基地已輻射帶動周邊門張、馬莊、周家等7個行政村的300多名群眾、85名貧困人員務工就業,月工資在1500元至3000元。崗李鄉產業扶貧基地——夢之翼紙箱廠吸納貧困人員37人就業,佔工人總數的70%以上。企業與貧困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保底工資每月1800元,讓貧困群眾端上了“鐵飯碗”。

發展產業園,實現戶有產業。該縣根據各村實際和傳統種植養殖模式,分門別類,一村一策,在家庭分散種養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一是著力發展種植業產業園,以種植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為主體,吸納本村及周邊村貧困戶。

崗李鄉獨樓馬村建成尉氏縣耕耘農業合作社,佔地面積2300畝;建立觀光農業基地,種植作物為反季節葡萄、草莓、大櫻桃等無公害瓜果、蓮藕等,形成該鄉最大的種植基地,吸納35戶貧困戶就業,人均年收入12000元以上;在園區內建立食用菌種植扶貧產業基地,吸納貧困戶就業和承包種植。大橋鄉崗劉村未農聯合社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社員”的運營模式,建立分社203個,社員16700餘戶,其中貧困戶92戶,託管土地9.68萬畝,年收入1.7億元,通過二次分紅社員戶均年增收440餘元,給予每戶貧困戶600元土地入股分紅特殊補助。水坡鎮冉莊村司有鋒返鄉創業,投資80萬元在本村建成佔地285畝的農產品加工基地,主要從事田間直接採摘時令蔬菜的冷貯保鮮配送,主要加工紅薯葉等原生態農家菜,可使當地村民每天採收紅薯葉增收78~80元,每畝紅薯葉可收入1500元以上。邢莊鄉大廟楊村農大畢業生鄭新光回鄉創業,成立禾悅種植專業合作社,計劃流轉土地230畝,共投資2800萬元建立食用菌種植基地,年產1500噸雙孢菇、1000噸草菇,實現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帶動從業人員200人,項目一期用工總人數30人,吸納貧困人員12人,月工資1800元。二是大力發展養殖業產業園。積極發展“公司+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脫貧養殖模式,組織有養殖基礎和創業意向的貧困戶到公司進行承包經營性養殖。大馬鄉八里廟村青年農民張清珍創辦蛋鴨養殖基地,吸納貧困人員11人長年在養殖場務工,月工資1500元以上;邢莊鄉大廟楊村由開封市嘉陸豐農牧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立生豬養殖基地,已吸納貧困人員14人務工,月工資2500元以上。三是發揮到戶增收項目資金推進作用。2018年全縣安排到戶增收項目資金1041萬元,項目覆蓋6966戶,其中發展瓜果、蔬菜、大蒜等高效種植業的有3985戶,發展養豬、養羊、養鴨的特色養殖業的2981戶,到戶增收項目基本實現未脫貧戶全覆蓋。

“通過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特別是發展產業的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要使群眾徹底擺脫貧困,使脫貧工作取得長遠可持續發展,必須真真正正做好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只有以實的作風、實的幹勁、實的舉措,才能得到實的效果、實的回報,最終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得到群眾實實在在的認可。”尉氏縣縣長韓治群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