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80年代的天津公交、地鐵、計程車都是什麼樣子?

隨訪飄搖


一條條老公交的線路,編織成一張充滿記憶的網,那些發生在童年的事情,像是褪色的電影,一幕幕觸動心絃。80年代的天津老公交你還記得嗎?

這些老款的經典公交車,是否還在回憶當中?

那個時候,天津的地鐵還沒有那麼擁擠,地鐵對於人們還是個新鮮事物,你還記得第一次坐地鐵時的心情嗎?

您知道嗎?天津是繼北京之後,我國第二條建成地鐵的城市,說起來自豪感滿滿呢!

7047工程

天津地鐵的建設始於當時的7047工程。

1970年,為了保障戰時需要,天津市決定,在天津建設一條保障性強、防禦性高的掩蔽洞體和疏散通道,平時用作軌道交通。最初命名為“牆子河改造工程”,簡稱“7047”。

在那個挖掘機和鏟土機都沒有的年代,修築洞體,只能是“開天窗”式明渠開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車推的“人海戰術”。

1976年1月,天津地鐵新華路至海光寺段試通車,成為繼北京之後第二條建成的地鐵。

起初,天津地鐵並不對外開放,想要坐地鐵只能憑著介紹信和參觀券。

天津老地鐵

始建於1970年的天津“老地鐵”於1984年12月28日正式運營通車。

從第一次試運行起,地鐵票價也經歷了幾次變化。分別從5分—1角5分—2角5分—3角—1元。

為防止逃票,在各站臺地鐵曾使用不同顏色的車票。

那個時候,地鐵內部還是這種皮面的座椅。

從隧道里開到了地上

通向地下入口

據網友稱,這裡應該是南京路與鞍山道交口,路邊是老的地鐵站。

天津老地鐵全長7.4公里,共8個車站,分別是:西站、西北角、西南角、二緯路、海光寺、電報大樓、營口道、新華路。

如今在很多老照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地鐵車站風格各不相同的建築。

新華路和營口道地鐵站是兩座大屋簷的普通平房建築,房簷上方有紅色楷書的站名,站名上面是當時天津地鐵的圓形LOGO。

二緯路地鐵站則是一幢八角形建築。

西南角和西北角兩座地鐵站是圓形建築,同樣是大屋簷,風格略有差異。

“黃大發”、“紅夏利”,天津人再熟悉不過的穿梭在街頭的顏色,你與它們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1953年,天津市成立“聯營社”,組建了“出租汽車同業公司”。1956年成立了“第三商業局福利公司租賃總站出租汽車服務站”。

1975年元月一日成立了“天津市出租汽車公司”。

天津路面上開始跑著有頂燈的汽車了。

全市有12個服務站點,包括北站、東站、總醫院、兒童醫院等,服務範圍是市內六區。

那時的出租車可不是招手就停的:

想要用輛出租車,乘客需要先到分佈在東站、和平站、友誼賓館、總醫院等地的場站調度室申請。調度員會根據乘客的需求,在調度單上記錄乘客的用車時間、起始地點、車牌照號以及司機姓名。

幾十年前,“打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出租車基本上集中於賓館、機場、旅遊景點,服務對象也主要是外賓和有特殊需要的人。

真正使普通百姓進入出租車時代的正是“黃大發”,10塊錢起步,一公里一塊錢,停車等候時計價器不蹦字兒,老百姓消費得起。

從1987年開始作為出租車使用,到2007年正式退出天津出租車市場,“黃大發”在這個城市的每一條街道上跑了20年。

沒有人能算得清,這20年那些“黃大發”到底跑過了多少公里路程。但幾乎每個人都記得“黃大發”留給我們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