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爸爸,爸爸,我們去哪裡呀?” “寶貝,寶貝,我們哪兒也不去……” 本月初,轉移到芒果TV播出的熱門綜藝《爸爸去哪兒》還在為新一季節目做宣傳。但實際上,爸爸們如今“哪兒也去不了了”。

根據三湘風紀網8月31日發佈的《中共湖南廣播電視臺委員會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這檔節目已經確定被國家廣電總局叫停,原因是“存在過度消費明星子女之嫌,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2013年,《爸爸去哪兒》第1季的冠名費僅有2800萬,還不到《奔跑吧兄弟》和《我是歌手》第一季冠名費的零頭。 2014年開播的《爸爸去哪兒》第2季,冠名費已經突破了3.1億。足足漲了十倍。 到2015年,《爸爸去哪兒》第3季的冠名賣出了5億的高價,比2013年漲了近20倍。 越來越貴的冠名費無疑是節目“辦得好”的證明,同時也反映其影響力與日俱增。 如前所述,本次《爸爸去哪兒》第5季被叫停,與去年發佈的“限童令”可謂一脈相承。不論播送平臺是衛視還是網絡TV,節目的熱播自然會對觀眾帶來影響。 那麼,為什麼要嚴控明星子女真人秀呢?

《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事實上, 問題已不只是“爸爸去哪裡”了,而是親子類真人秀該“去哪裡”。

  自2000年起,廣電總局便接連發布通報,“限娛令”、“限真令”、“限童令”等一系列舉措不絕於耳。尤其是這幾年,涉及範圍廣、監管力度大,針對綜藝市場的禁令更是不計可數。

2013年,總局在《關於加強未成年人參與的廣播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中規定,“廣播電視要充分發揮教育引導功能,防止未成年人參與節目的成人化傾向……保護未成年人情感等。”

2016年,“原則上不再允許製作播出明星子女參與的真人秀節目”,一大批親子真人秀半路叫停,《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明星親子真人秀轉戰網綜,《媽媽是超人》也作為網絡綜藝在芒果TV播出。

  不止廣電總局,主流媒體新華社也曾發文道,熒屏“秀童”不能沒底線。指出《爸爸去哪兒》等親子類真人秀應更注重精神內涵,用積極的價值導向為社會風氣注入正能量。

《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細數廣電總局多年來的禁令內容,不難發現,近年來的總局指示愈發明確化,也更加細化、強硬。尤其是對廣播電視節目與網絡視聽節目的進一步監管,究其主旨就是從根本上治理綜藝市場,為其戴上“緊箍咒”。

  縱觀近年來的大多數綜藝節目,為了產生“爆點”,炒作話題成為慣用手段。以親子類真人秀而言,男女萌娃本就引人注意,互動起來更是容易成為看點,但有意營造CP感、炒話題的行為就不太“可愛”了。

  諸多限令,尤其是“限童令”等有關未成年兒童的禁令出臺,對於未成年人參加真人秀節目確實起到了一定的規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市場的創造力,市場不再拘泥於同類型的真人秀,諸多音樂類、脫口秀類的節目層出不窮。

  但就親子類真人秀的本質來講還是偏於娛樂化,如何將老生常談的“寓教於樂”融匯其中,真正關注孩子們的內在情感需求,才是當下親子類真人秀應該考量的關鍵,想來也是總局頻頻出手的用意所在。

毋庸置疑,這款精心打造的真人秀節目在對明星父母帶兒女遊戲的全景展示中,帶給觀眾無盡的歡笑。同時,令人捧腹之餘,普通人也可一窺明星養兒育女的日常。當然,笑的最開心的還是電視臺和製作團隊——超高的收視率讓節目成為吸金力超強的現象級IP,為電視臺和製作方帶來了滾滾財源。

《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不過,理性思考之後不難發現,火爆的節目背後,明星高段位曬娃和高調秀恩愛難掩帶來的問題和隱憂。一則是對明星子女的過度消費。這些孩子大的七八歲,小的三四歲,頻頻曝光不僅很容易讓人審美疲勞,也打亂了他們正常學習生活成長的節奏,一味迎合觀眾,在製作方的要求和提示下耍寶賣萌,失卻了該年齡段應有的天真單純。特別是廣告的廣泛植入,過度商業化的運作,給缺乏社會經驗和認知的未成年人帶來了很大的負面效應。二則是屢屢出現的爭議事件讓節目不堪其重。最近董力與阿拉蕾組成的父女檔引發的兒童保護爭議自不必說,“嘉賓出軌女編導”、“小孩偷看大人洗澡”、“主持人掐小孩脖子”、“導演教說假話”等事件屢屢登上輿論頭條,罵戰迭起之際不僅傷害了孩子的心靈,更汙染了社會風氣,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爸爸去哪兒》是典型的“明星娛樂”節目,是炒作明星,是炒作明星的孩子,是全民消費娛樂明星以及孩子,是人為打造“藝術爸爸”,讓爸爸脫離現實生活,叫停這個節目利於“真爸爸”歸位,歸到生活中的位置。

《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利於明星爸爸歸位。明星的孩子也是孩子,是孩子,就應該有他自由的生活,不應該在攝影機的引導下引導孩子的自由,這樣的引導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也不利於明星爸爸正確做爸爸。因為,攝影機下的明星爸爸必然有自己的虛榮,有自己的形象,他要考慮自己的社會形象,他要考慮孩子的形象,這樣的考慮往往會影響做生活中真爸爸的定位,不利於引導孩子的真生活。明星爸爸只有走出攝影機的範圍,才能真正做好自己孩子的好爸爸。

此外,我國本來就是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極度重視子女成功的國家。在這種原始的理念下,早已經曝出了太多的教育問題,教育主管部門也多次下文,希望家長們減輕對子女的負擔,不要再做“虎媽”“狼爸”。而親子類節目更加加重了父母育兒的焦慮,讓人們更加浮躁的同時,忽略了兒童健康成長的規律。實際上,沒有其他哪個國家的父母會帶著孩子如此瘋狂走穴。 從這個角度來說,叫停親子類節目是必要的,也是面對瘋狂現狀的迫不得已。只有如此,孩子們才能安靜成長,擁有自己獨特的童年,保存住天真爛漫的童心。

《爸爸去哪兒》被叫停後,“爸爸”能去哪兒?

叫停《爸爸去哪兒》讓爸爸歸位,讓明星爸爸,普通爸爸歸到生活中“真爸爸”的位置,真爸爸,有喜怒哀樂;真爸爸,有高高雅有通俗甚至有庸俗;真爸爸,不是藝術形象,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人才能給孩子成長打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才能讓孩子過一種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