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一段三國史,令許多人痴迷其中,更令許多三國人物成為後世紛紛討論的對象。事實上,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國的人才是相對較少的。無論是名將還是謀士,論質量和數量,蜀漢政權都不如曹魏和孫吳。儘管如此,蜀漢政權卻不乏治國能臣。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在整個蜀漢政權43年的歷史中,真正傑出的治國能臣只有以下四位,其餘都不足論。以下是具體介紹:

第一位: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

他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並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都無果而終。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歷史已經證明:諸葛亮的一生,是才華橫溢的一生,也是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他的治國才能,不僅令當時之人敬仰,也令後人歎服。陳壽在《三國志》中充分肯定了諸葛亮傑出的治國才能,稱其為:“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第二位:蔣琬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字公琰,三國時期蜀漢宰相,也是繼諸葛亮之後的又一位治國大才。

蔣琬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後因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後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後,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

可以說,作為諸葛亮接班人的蔣琬,的確是一位治國能臣,為蜀漢政權的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三位:董允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字休昭,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

東漢末年,其父董和跟隨劉璋,擔任益州太守。劉備冊立太子劉禪時,任命董允為太子洗馬,後為黃門侍郎。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駐於漢中。諸葛亮擔心後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認為董允為人正直、是非分明,於是想委任他負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其後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郭攸之、費禕、董允之名,希望劉禪多多聽取他們的意見。不久,諸葛亮任命侍中費禕為丞相府參軍,隨從北伐;於是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加輔國將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擔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

可以說,縱觀董允一生,其主要成就是匡扶君主,保持蜀漢後方穩定。

第四位:費禕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字文偉,三國時蜀漢名臣。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立太子時,費禕與董允俱為太子舍人,遷庶子。建興元年(223年),劉禪繼位後,以費禕為皇宮侍從。之後,費禕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於他的才能,加以禮遇。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諸葛亮北伐時,費禕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費禕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封成鄉侯。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

可以說,費禕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極大減輕了蜀漢百姓的負擔,也使得蜀漢政權能夠繼續延續下去。更加可貴的是,費禕性格謙恭真誠,頗為廉潔,家無餘財。如此品行,令人佩服。

三國時期蜀漢真正擁有的治國能臣,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由上觀之,諸葛亮、蔣琬、董允和費禕四人,個個都懷相國之才,堪稱治世之能臣。事實上,在許多史書上,往往把這四人稱作“蜀漢四相”,給予極高的評價。客觀地說,蜀漢政權能夠在三國時期存活長達43年,這四人起了巨大的作用,可謂居功甚偉。各位若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