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死後沒有殺了魏延,魏延的命運將會如何?

孤狼181880242


234年,秋,諸葛亮於五丈原病危時,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商討退軍事宜,決議由魏延斷後,姜維次之;但若魏延抗命,就自行引軍撤退。

諸葛亮病危的時候,主旨是有長史楊儀,司馬費禕,姜維負責撤退。而斷後的工作有魏延執行。如果魏延不願意撤退,就隨他去。自行領兵撤退。(史書可查)


其實三國演義更多時候,只是一本小說,而不是一本史書。三國史書上裡面,諸葛亮除了否定了“子午谷奇謀”外,在北伐魏延更是身居要為。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據《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命魏延、高翔、吳班逆戰司馬懿,魏軍大敗。此戰漢軍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還保營。

諸葛亮死後,楊儀掌握軍權,秘不發喪,並令費禕去端倪魏延之意。魏延說:“丞相雖然亡故,但還有我在。只需丞相府上親近之官屬便可將丞相遺體還而葬之,我當自率領諸軍擊賊(魏軍),怎麼能以丞相一人之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況且我魏延(前軍師)是何等人物,居然還得要為(長史)楊儀所部制約,為其斷後!”

因此留費禕一同留下率領部分,並令費禕與自己連名,告知以下諸將。費禕剛開始對魏延道:“當為君抓住楊長史(楊儀)及其手下一干文吏,以散楊長史之軍權,必不違背命令。”費禕出門後便騎馬奔馳而去,魏延尋思,併為此感到後悔,但欲追之已經不及。

同時魏延亦派人探之楊儀動態,得知楊儀已經依亮成規,諸營帳皆陸續引軍而返。魏延大怒,趁著楊儀所部還未進發,先率領自所部南歸,並燒燬棧道阻斷楊儀南歸之路。

之後,魏延、楊儀皆上奏對方叛逆之意,一日間都飛繳致成都。後主以之問侍中董允、留營長史蔣琬,兩人都懷疑魏延而保楊儀。

楊儀等人經由山谷通道,日夜並行,亦追跡於魏延之後。魏延先至並佔據了南谷口,遣兵逆襲楊儀等人,楊儀等人遂命討寇將軍王平(何平)在前抵禦。

王平對魏延及其先行部隊罵道:“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部下將士認為曲翹在延,不敢為其賣命、軍隊潰散。魏延於是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楊儀譴平北將軍馬岱追斬之,並帶回其首級,楊儀起腳踏之:“庸奴!復能作惡不?”遂誅滅魏延三族。起初蔣琬率領宿衛諸營,行數十里,聽聞魏延已死,問其原委,乃旋而歸返。

《三國志》言:“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其實五丈原之戰,只是死了一個諸葛亮。蜀國大軍,還是具備和魏國一戰之力的。而為了籌備這次北伐,諸葛亮是舉了全國兵力籌得10萬大軍(實際7-9萬)


而司馬懿那一放隨了帶了的自身部隊5萬人,和青徐的調兵,加上長安軍區的部隊,約莫13萬眾。


只是諸葛亮用兵向來謹慎,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撤退,而魏延在對陣魏軍的時候,一直都是勝多敗少。


魏延死後:遺計護蜀漢

244年春(魏延死後十年),曹魏大將軍曹爽率十多萬步騎攻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當時漢中兵力不滿三萬,諸將大驚。守將王平決定採取魏延長期在漢中所佈署的“重門之計”

,護軍劉敏也贊同王平之舉,遂立即實行。漢軍撐到由涪城和自成都出發的費禕之援軍,逼使魏軍不得不退還。當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為蜀漢守著各路的關所、要地。魏延的“重門之計”於其死後仍持續守護著主君劉備所託付的漢中。



如果魏延當時沒被楊儀所殺,而接管了軍權。那將與司馬懿在五丈原進行一場史詩級的對決。若勝,蜀漢能還於舊都長安,若敗,那蜀國後期的姜維9伐中原也很難舉行。蜀國依然有自保之力,但很難再對魏國進行威脅


飛天琴羅


魏延不會投降曹魏

魏延有沒有造反?我的答案是沒有。人們對魏延之死的瞭解大都來自《三國演義》,諸葛亮說魏延背主,天生反骨。五丈原諸葛亮料定自己死後魏延必反,預留楊儀錦囊妙計,內書“若魏延造反,臨陣對敵之時,方可開拆,便有斬魏延之計”但以上內容皆系小說演義,沒有可信度。

魏延( ? —234) ,字文長,義陽( 今河南信陽) 人。《三國志》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並無入蜀前的記載。所以《三國演義》中魏延斬殺舊主長沙太守韓玄獻地而降只是虛構,也就沒有天生反骨一說。

魏延之死的悲劇在於其與楊儀的不合及諸葛亮死後蜀漢內部的權力鬥爭。

魏延、楊儀素有嫌隙。魏延智勇過人,戰功卓著,但其人“性 矜 高 ”,頗為自傲。楊儀聰穎練達,精熟政務。諸葛亮使軍務節度皆“取辦於儀”。魏延由此極恨楊儀,二人關係“有如水火”。每當發生爭執時,魏延甚至會“舉刃擬儀”,使得楊儀“泣涕橫集”。諸葛亮自然深知此事,但因“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所以常感苦惱,“不忍有所偏廢也”,終其一生亦未解決此事。《三國志》並未明載諸葛亮臨終時將軍權交付與誰,但據其部署可推知諸葛亮將軍權一分為二,本營楊儀(姜維)一部、前線魏延一部,畢竟只有將軍權分開,方可使魏、楊不至於因受制於對方而在軍前爆發衝突。但在諸葛亮死後,楊儀卻立即部署奪權計劃,通過派費禕“揣延意指”、表奏對方叛變等一系列手段激怒並“逼反”魏延,使自己“師出有名”以便順利班師接權。魏延楊儀火併,實際上不是私怨,而是因“爭權”而導致“不和”。

諸葛亮死後,魏延被排擠和欺瞞而憤憤不平,不願接受楊儀調遣,並未有反叛的心跡和行為;更想帶領蜀漢大軍繼續伐魏,展現自己被壓抑的軍事才能,其本意是忠於蜀漢統一大業夙願的。


歷史學渣


諸葛亮遺計除魏延,只不過是三國演義裡面小說的橋段,是羅貫中妙筆生花的手筆罷了,史書上寫到楊儀、姜維問道諸葛亮,若魏延不聽將令如何處置?答曰:隨他去。可以看出魏延的結局大多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那麼回到演義之中,如果諸葛亮臨終沒有設計除掉魏延。那麼魏延很可能在諸葛亮死後掌握了蜀國的軍權大政,或者說是成為蜀國的大將軍,在蜀國魏延的資質和戰功是一等一的。但是諸葛亮欣賞的是姜維啊,魏延勢必會和姜維有一定的衝突,拋開結局不說蜀國必定內耗殆盡,即便魏延最終獲勝也難於司馬懿父子一比高低。

魏延性格孤傲在蜀國鮮有朋友,有一個有野心的將才,想要建功立業。我覺得他一定不會停止北伐的腳步,然而天下大勢已然,魏延不非是以卵擊石,加速了蜀國的國力的消耗,只會讓蜀國加速衰落。三國之中蜀國最弱,在諸葛除去魏延之後,蜀國進入了全面防禦時期,這也讓蜀漢可以繼續苟延殘喘幾十年。

另外我還覺得魏延作為一個識時務者很有可能會走反叛之路,先前就是殺了前主投奔劉備。有這樣的先例,再加上劉禪的昏庸,而魏國如此強大,君明臣賢必將大有可為,所以魏延走反叛這條路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歷史還是選擇了姜維,魏延不論是被諸葛亮設計除去還是最終因為自己性格原因歸天,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魏延繼續活著對於蜀漢來說弊大於利的。儘管姜維最總不能顛覆,也算是蜀漢比較好的結局了吧!


用戶101564389450


21

臨風聽雨-369白色

魏延如在,肯定會聯手劉禪,將軍中孔明勢力一掃乾淨,寸草不留,又會以軍中威望,以武廢文,將朝中所有反對聲音徹底清除,特別是所謂丞相勢力,必將被連根撥起。

所謂性格決定格局,魏延毫無疑問如孔明一般都是極具野心的投機者,所以兩者才相愛相殺,同類人最瞭解同類人,沒有之一,魏延也是想名垂青史之人,而且是和孔明一樣的徹底的功利者,他們之所以都堅定不疑選劉奮,不是劉備虎軀一震,八方來投,而是成本最低,獲利空間最大,劉備遺言於孔明自取,孔明之言魏延必反,原由一致,無不洞破人心。

孔魏為名垂青史,走的都是同一條路,權臣!只是兩者作法會有區別,前者虛偽冠冕堂皇,後者簡單粗暴,前者前後出師表,以劉禪代入自可證,後者以"天下事豈可因一人而私廢"可證。

孔殺魏是一種必然,與"莫須有"何其相似,魏"豈可"何其情商低,不死難謝天下!

魏如不死,竊以為魏清孔之根後,必會大權獨攬,囂張不可一世,但軍事上,定會以穩守以奇破為主,其實魏的兵法真的很可怕,基本上沒輸過,他是真正以穩求奇求勝的人,可斷定蜀必亡於吳之後,因為魏丟不起那人,且魏實戰兵法家確有遠見卓識,孔一青年意淫戰事者與趙括何異。

魏孔二人,均非可真敬佩之人,均權臣亦,本質無高低,何需嘆次序。

三國本無真仁義,切看中原白骨積,

從來亂世多梟雄,何需爭論誰高低。

醉酒語才真!!!

越研三國火越大,貫中如在必對戰,

創建於2018.7.13


臨風聽雨-369白色


如果魏延不死,肯定是蜀漢大將軍的不二人選,以魏延的軍事能力,以及長期擔任方面軍統帥的資歷,和他與劉氏父子的部曲關係,這是毋庸置疑的,那麼魏延當然大將軍會給蜀漢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一,荊州幫全面掌控蜀漢政權的局面會有變化,魏延因為抗衡以蔣琬為首的荊州幫文官集團,肯定需要團結益州本土勢力,如此,蜀漢政權將會形成兩個派系,這樣做有團結益州本土勢力的好處,也同時增加了政權內部內訌的風險,

二,魏延也是堅持北伐,想建功立業的人,單就軍事能力而言,魏延遠勝諸葛亮,但是,當時天下大勢已定,魏強蜀弱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蜀漢最強盛的時期也無法撼動曹魏,自劉備死後,蜀漢的實力其實一直都是在衰落,所以魏延的北伐也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勞民傷財之舉,所以,失去魏延固然讓蜀漢失去了主動進攻曹魏的能力,但是同時也讓蜀漢徹底放棄了辦法的妄想,在蔣琬,費禕主政時代,蜀漢開始進入全面防禦,不再主動挑起戰爭,這也許是蜀漢政權能夠延續30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狼的影子319


我覺得魏延會反叛,當初魏延就是覺得劉備好就反了前主殺了他獻城給劉備。

如果劉禪昏庸,再加上魏國出一個明主能臣。魏延這人帶兵北伐6次不成功,對內內鬥火大,魏延極有可能殺了劉禪。投降魏國。


張永吉5


這是個很逗逼的問題,諸葛亮是如何死後殺掉魏延的?難道真的是神?諸葛遺計殺魏延只是小說家的妙筆生花。史書記載楊儀,姜維問諸葛,如果魏延不聽將令該如何,答,隨他去。

魏延的結局就是他性格決定的。無論魏延在三國後期有多麼武勇,他只能是一員猛將,不足以擔當統帥,王平一句話,就讓魏延的士卒做鳥獸散,只剩下光桿司令,就足以證明。搶奪軍權,而導致魏延喪命。


待定136


如果諸葛亮臨終不設計除魏延,那對蜀國來說絕對弊大於利。

假設諸葛亮不除魏延,當時魏延在蜀國中論資歷戰功無人能及,諸葛亮一死,蜀國軍政大權必然要落到魏延手中,可是諸葛亮看中的是姜維,這樣一來魏延和姜維必然要有衝突,而且魏延性格孤傲,在蜀國朋友不多,魏延一旦掌權,和姜維楊議等火拼是必然的,無論誰勝誰負,蜀國都將元氣大傷。

其次,就算魏延和姜維等在火拼中獲勝,那魏延就會和諸葛恪一樣必然要把持朝政,而劉禪也漸漸長大,和魏延必然還會有衝突,這樣發展下去,不用魏國來攻,蜀國在內耗中就完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魏延和劉禪沒有衝突,如果魏國來攻,戰場上魏延也絕不是司馬懿父子的對手。

最後說,諸葛亮臨終除魏延是對的,儘管姜維最後不能力挽狂瀾,但是畢竟蜀國還維持了幾十年,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天宇的文史情懷



L-le324


我覺好,魏延不死對魏國的傷害不大。我肯定認可魏延的軍事才能,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是魏延的短板。要是馬謖還在,魏延配馬謖是一個好的組合。馬謖就打了一次敗仗嘛,馬謖的才能還是非常不錯的,收服南疆,陷害司馬懿,也只有馬謖能做到,馬謖,魏延,龐統,這三人都是敢冒險的人。魏延深受劉備大恩,肯定不會反。諸葛亮,姜維伐中原,子午谷偷襲,爭議了上千年。我覺得第一次伐中原能用,以後的數次都不能用了,打下了長安就根本不愁軍糧,控制了陝西的高層就不愁兵源。取不了關中就無法爭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