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前段时间,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主办,增城区古村之友协会协办了“悦动增江”一河两岸徒步、健跑、骑行活动。

我们希望带领更多人了解增城,认识增城曾经闪耀的历史,从古村落、古建筑、历史民俗、故事传说中,触摸这座城市,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徒步研学路线:龙舟赛馆集合出发—沿江西路夏街村千年古驿道—凤凰山公园—增城大桥—沿江东路—西山古村—凤塔—雁塔桥—龙舟赛馆终点。全程近12KM,历时2小时。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我们从龙舟赛馆集合,一路向北,经过雁塔,走过忠孝祠遗址、城隍庙遗址、崔与之祠遗址、湛甘泉明诚书院遗址、菊坡亭遗址,路程长较为辛苦,但大部分人都随队走完了全程,并在谢玄素先生的讲解下,收获了许多从前并不了解亦没途径了解到的知识,更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徒步的市民很赞同徒步研学的方式,希望我们更坚持多做类似的活动。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据谢玄素先生介绍,【忠孝祠】建于洪武二十四年 用于祭祀王阳明先祖六世祖王纲、五世祖王彦达父子。王纲为广东参议,因公遇海寇殉职在增江。嘉靖七年(1528戊子)冬润十月,王阳明重修增城忠孝祠,写下《谒忠孝祖祠文》,并立《重刻广东参议王公传》碑,王阳明以此将增城视为故乡。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八十八岁的湛甘泉倡议重修增江忠孝祠,由王阳明弟子当时知县盛君剑主动出资重修,而后湛甘泉撰写《重修增江忠孝祠记》,并将王阳明题诗《歇拜祖祠有感》刻写在碑石上,以供后人缅怀。经系统整理和论证,据依据湛甘泉所撰写的《阳明先生墓志铭》、《奠王阳明先生文》和王阳明门人钱德洪撰写的《王阳明年谱》对湛甘泉和王阳明的会晤、学术交往作一一整理发现,两人一生中共有四次会晤和一次时长三年的相处相互探讨研究心学的共同经历。湛甘泉、王阳明相为知音,毕生共同推动明代中叶儒家思想古文化复兴的道义之举成就了两人旷世的友谊和中国文化史上一段流芳千秋的佳话!忠孝祠则见证了这段友谊和历史!

谢玄素先生告诉我们,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宋理宗赐号菊坡,南宋名臣,右丞相,广州增城县县城(今增城区荔城街)人。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与唐代张九龄隔代齐名,一生戎马,历仕光宗、宁宗、理宗三朝47年。晚年屡召不起,卒赠少师,谥清献,故世称“崔清献公”。陈白沙、湛若水师徒对崔与之甚为景仰和推崇,湛若水认为崔与之同时具备“德”、“义”、“能”、“诚”、“智”、“节”、“勇”等七种优秀品质、品格,是当时及后世从地方乃至整个国家为人为官的典范。

【崔与之祠】在明代称为崔清献公祠,今已不存,其旧址在今荔城街凤凰山南麓,南宋时期为崔与之故居,是崔与之的出生地(今在增城区荔城街第一小学内)。由崔与之曾孙崔继祖、崔端祖始建于元代大德八年(1304) ,明代初洪武戊申年(1368)指挥胡通毁祠据地为私第 。洪武戊寅年(1398)崔与之五世孙崔子璲迁居城南桂华堡,并在桂华堡东建祠祭祀崔与之。宣德庚戌年(1430)崔与之六世孙崔伯胄及其堂兄崔伯箕在凤凰山南麓旧址重建。成化年间(1465—1487) 崔与之十世孙崔爌重修。弘治己酉年(1489) 重修,前已半为城隍庙。正德癸酉年(1513)湛若水重修。万历乙亥年(1575)秋邑王大夫重修祠。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县志可考,尚存。光绪乙酉年(1885)邑绅捐资重修。宣统时尚存。民国十五年(1926)拆崔清献祠前城隍庙和参将署,辟为中山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在中山公园内设立增城民众教育馆。祠毁于抗日战争县城沦陷期间(1938—1945),中山公园曾为日军野战仓库,并驻日骑兵。民国三十六年(1947)县妇女联合会主任赖汝珰在中山公园建全县首间幼稚院。1969年建为增城镇第一小学,1987年更名为今荔城镇第一小学。2004年荔城镇改为荔城街,更名为今荔城街第一小学。

【明诚书院】在凤凰山西麓清献坊西廓巷内,始建于正德九年(1514甲戌),是湛甘泉创立众多书院中的第一间书院,并置田捐赠给增城县,以推动增城地区教育。由湛甘泉弟子张潮主持讲学,湛甘泉致仕后曾讲学于此。历代均有重修,祠毁于日本侵华战争。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明诚书院》载:“明诚书院在增城县城中,湛文简所建。堂上有《心性图》及文简所书《心性图说》,右隅有王文成所书五言古诗,今《阳明集》中,《书泉翁壁诗》是也。行书字大如拳,漫灭不可尽识。堂后石刻文简像,幞头执简,上有隶书《心性图说》。甘泉书院遍天下,此其发祥之地。故尤重云。”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徒步队伍所经之处,皆是古迹,然而古迹不存、古味更是难寻,亦无多少人还记得有过这些历史,不知脚下这片土地上生养过这么多杰出的人物。谢玄素先生告诉我们,王阳明重修忠孝祠所立的重修《广东参议王公传》碑目前尚且埋在增江边的绿化带中,这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又无可奈何,为此他亦写过一篇呼吁与建议的文章,见盼各界能加以重视。

此次活动充分反映出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立足增城,服务本地,为多个增城古村落编制了古村保护与发展规划,有力地推动了荔乡古村落的活化。再次感谢增城区城乡规划举办了本次活动。

谢玄素个人简介

谢玄素,现为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文献整理和研究中心副主任 , 增城区政协文史学习法制委员会文史资料专员组组长,增城区湛甘泉文化促进会理事。擅长文献古籍、古碑刻整理,长期致力于罗浮山、增城、广州三地历史文化发掘整理、考证工作,以及岭南文化史、中国明代儒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对陈白沙、湛甘泉、王阳明的学术及学术关系有系统深入的整理和研究。

主要地方历史文化和人物研究专业文稿:

1、《〈逻冈锺氏族谱〉光绪壬辰本辑录南宋右丞相崔与之撰墓志铭、赠地邮札真实性及崔与之与萝岗锺遂和、锺玉喦父子关系考辨》发表在《增城文史》第八期,被更名为《崔与之撰萝岗锺遂和锺玉喦墓志铭、赠地邮札真实性及与其父子关系考辨》,同时入选2014年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学术论文。

2、《逻冈锺氏族谱光绪壬辰本载锺氏迁移之“增城赤坭里”与“花县赤坭”考辨》

3、《逻冈锺氏二世始祖锺玉喦取进和官衔考》

4、《增城区凤凰山明湛若水资刻〈题崔清献公言行录〉碑校补》发表在《增城文史》第九期,被更名为《湛若水出资刻〈题崔清献公言行录〉碑校勘》

5、《增城区凤凰山明湛若水资刻〈题崔清献公言行录〉碑考辨》发表在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研究系列期刊第三期。

6、《湛若水重修增城凤凰山崔清献祠及其意义》发表在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研究系列期刊第三期,同时入选2014年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

7、《宋右丞相崔与之〈嘱书〉整理》(待发表)

8、《湛甘泉王阳明学术交往与学术关系考辨》入选2014年首届甘泉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

9、《湛甘泉和王阳明》入选2015年第二届甘泉文化节“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论文,辑录于论文集《湛若水与当代社会》。

「荔城游学」考察千年古驿道、古村,探寻增城历史文化核心

(同城媒体—增城日报的报道)


古村之友可为以下事务提供免费咨询:

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包括建筑修缮、技艺复兴、文化保育、弱势群体帮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