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昌黃記
我們經常在喝普洱茶時,形容茶湯的水路的細滑程度會用“水粗”或“水粗”。
水粗,水細是一種什麼樣的口感?
在喝一款普洱茶是,不論生茶,熟茶,茶湯嘬入口中。最初的幾泡茶也沒有充分舒展,滋味較薄,一般品評茶湯水路多是在七、八泡後,交流。
茶湯“水粗”或“水細”,都是相對而言,比較貼切的形容如同自來水和瓶裝的小分子水的口感。
“水粗”如同老北京的豆渣,茶湯中顆粒感明顯,猶如“大的顆粒”在口中,不夠順滑,細膩。有這類口感的茶一定會較“水細”的茶便宜。
“水細”如同精磨的豆漿,濃稠細滑,茶湯中沒有明顯的顆粒感,順滑,細膩。有這類口感的茶多出現於生態環境好的大樹茶,古樹茶。
水細,水粗的原因何在?
我的經驗來看,茶湯口感的茶別,原因茶葉的內含物質,和存儲時間兩方面。
內含物質,一般來說古樹茶歷經百年的成長,根植於地下數米乃至數十米,吸收的營養物質豐富。此外,營養物質從根部,經樹幹,輸送至枝葉,經由纖維組織“層層過濾”,濾出更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直至萌發出的茶芽。以此來製出的普洱茶,口感豐富,細膩,營養物質更易於吸收。
存儲時間,普洱茶適合長期存放且口感越存越好的核心就在於——茶中大分子轉化成小分子。但就茶多酚這一類物質而言,隨著時間的流逝,茶多酚在進行著氧化和發酵,由茶多酚——〉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就是一個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過程。
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的好處再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悟空問答或者頭條號——拙閱普洱茶生活館,記得關注哦!
拙閱普洱茶生活館
咖啡也有,之前在星巴克兼職學手衝的時候,壺口非常細,有時候更是需要把壺拉高讓水流更加細小,十分好奇,於是回到家自己研究了挺久。
裡面牽扯到的是一個“萃取”的問題。
1.在細水流傳統三段或一段式萃取的情況下。在田口大師的書中推崇以垂直於液麵的液柱進行萃取。這是因為這種狀態下液體流動性是對稱的,故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讓萃取均勻。但是這種手法僅限於細水流。
2.在偏向於歐式的高溫細粉萃取方法。這種方法下使萃取均勻的原理並不是整個粉層在靜止下以均勻的水流萃取,而要點在於粉層的旋轉。這個時候如果你用大水流而絕對垂直的壺,反而是無法達到旋轉的結果的,也就是說為什麼這種衝法推崇手雷。因為他水流不僅大,還斜。
3.關於細水傳統手衝壺垂直性的重要性。我認為,不大。水流的不同只是傾向的不同不代表絕對意義的好壞。上面有位朋友提到了宮廷,我就很喜歡宮廷。是我的主力壺。但是,為什麼?因為宮廷細水垂直度並不差,垂直度本身就和壺口與液麵高度有關係,只要稍稍抬高,宮廷的液柱還是相對垂直的。但是宮廷相對大水流時就是十分傾斜的。比如我萃取前段以細小水流均勻萃取。後段我可以用這個相對大而傾斜的水柱達到粉層旋轉的效果。 而青鳥魚3都更加垂直(在相對低水位時)。相對於衝破粉層其實可以通過繞圈軌跡來調整,比如改一下圓心位置之類的。
路過心上的句子
水粗是指茶湯內含物質不豐富,但是滋味重。
水細是指茶湯內含物質豐富,口感飽滿。
打個比方:一碗水放了糖和鹽,味道挺重的但是水是粗的。而一碗雞湯,味道不重,但是喝起來特別鮮爽,滋味細膩豐富!
一杯茶也是。
比如明前茶,氨基酸含量豐富,雖然對於口味重的的人來說,略淡了點,但是其鮮爽味濃郁,導致茶湯的水細膩、回甘好、有明顯鮮味。
水粗是因為,隨著日照增加,溫度升高,茶葉變老了,氨基酸含量減少,很多內含物質流失,不夠豐富人,所以一般夏茶老葉茶相對而言茶湯就不夠細膩。
對於口感的感知也是個學習過程,剛開始可能比較難以辨別,但是喝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什麼樣的茶湯是細膩的。
多喝茶、蹭好茶
05茶學陳扯扯
茶湯水的“粗細”或者“軟硬”,是茶葉鑑賞中關鍵的一個要素。做了十幾年的茶人在茶湯的品鑑上可以說,湯水的“粗細”還是直接影響高端茶葉價值的要素之一。但是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水的“粗細”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茶湯的重要要素。
品鑑茶湯是品鑑茶葉重要的一環,在韻味,色澤差不多的情況下,就是品鑑茶湯的湯水的“粗細”程度。
第二,原料。
湯水的粗細,原料至關重要。如果茶葉的含水量大,很容易造成茶湯湯水粗的情況。
第三,氣候。
大部分茶葉只採摘春秋冬三季,不採夏季。因為夏茶又稱“雨水茶”,這個季節的茶葉含水量過高,容易造成水粗,乃至苦澀。
第四,脫水工藝。
脫水工藝因為茶葉的種類有些不同,有的茶葉是需要多道的脫水的工藝。工藝上比如曬青,炒青,烘焙等。
茶葉採摘下來,沒有及時脫水,或者沒有掌握好脫水的程度問題,就容易出現水粗。
第五,還未退火。
茶葉經過烘焙,要經過一定的退火的時間,否則茶韻被火氣壓住,湯水也粗,所以放置十天,半個月是最佳飲用時間。
舉個古代“貢茶”的例子,明前採摘的綠茶,通過驛站的傳遞,送達皇宮正好是“清明”時節,被稱為“急程茶”。這個時候,茶葉經過十幾多的路程,正好退火,一送達,即可飲用。
茶boss東東
《紅樓夢》中,妙玉為帶著劉姥姥遊大觀園的賈母所泡的老君眉,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而邀請黛玉、寶釵喝私房茶時,烹茶的水更換成了已珍藏五年的玄墓蟠香寺前梅花上收來的雪水,泡茶之水的講究可見一斑。
中國人喝茶,除了香茶、美器,更講究那泡茶的一壺水。只有好水才能泡出好茶。
其實呢細水,粗水通俗來講,是泡茶用水有軟水和硬水之分。所謂“軟水”,是指每公升水中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不到10毫克。凡超過10毫克的,即為“硬水”.
軟水泡茶比硬水好!
1. 軟水沏茶,具有泉水的口感,較之自來水感覺更佳更好;而飲用軟水則能預防結石病發率,維護健康.
2.軟水泡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則香味較差。另外還有對水質和水味的要求。水質清潔沒有雜質就會透明無色,這樣方能顯示出茶之顏色。
哪些是軟水(天水)?
古人稱用於泡茶的雨水和雪水為“天水”,也稱“天泉”。
硬水也可食用,但方法一定對.
江、河、湖水,均為地面水,所含礦物質不多,通常有較多雜質,渾濁度大,受汙染較重,情況較複雜,所以江水一般不是理想的泡茶用水。但我國地域廣闊,有些未被汙染的江河湖水澄清後用來泡茶,也很不錯。通常靠近城鎮之處,江河水易受汙染。如今環境汙染更為嚴重,因此許多江水需要經過淨化處理後才可飲用。
自來水處理後也能泡出好茶!
自來水是經過人工淨化的水,凡達到我國衛生部制訂的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自來水,都可以用來泡茶。但有時自來水用過量的氯化物消毒,氯氣味很重,用之泡茶,不僅茶香受到影響,湯色也會混。為了消除氯氣,可將自來水貯存在潔淨的容器中,靜置一晝夜,待氯氣自然揮發,再用來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樣。
南詔茶童
水在我們肉眼的感覺下是無所謂粗細的餓,只有在我們通過味覺才會品嚐出水的粗細。
喝茶,在古代就比較講究用水,如:“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茶聖陸羽在《茶經》裡記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水多者。”山水經過岩層層層過濾,濾去了水中的雜質並且溶解了部分礦物質,同時在山水奔流激盪中水也溶進了不少氣體,所以山水清冽是水中上品。
江水比山水次,你得選擇人煙稀少的江河取水,離人近的江河難免會有人洗衣洗菜,味道就怪怪的了。
井水與江水相反,得取人打水多的,這樣井水就能不斷更新,水中就不會滋生大量微生物和小蟲了。
根據現在科學研究,除了水質的問題,我們認為粗水和細水的區別主要是我們說的水分為軟水和硬水。
軟水是指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軟水(soft water)。 [1] 自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屬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屬硬水, 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之軟水。
如果泡茶,我們用軟水口感會更好,而一些硬水則會讓茶鮮爽味降低。
煮茶聞書香
其實不應該是粗細,而是軟硬!水的軟硬是指礦物質含量的不同,對於泡茶而言,山泉水最好,口感好,其實軟硬也是一個含量度,沒有太深研究!水不同,泡的茶確實差異很大!
老鄭上茶
水粗水細是賣茶人慣用灌口,以顯示神秘高深,從科學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有效物質在水中溶解的濃度,當水的TDS值比較低時,就是所謂軟水,內含物質溶解度高,體現出來的口感就醇厚飽滿,反之。除了與水有關之外,還有茶樹種,製茶工藝等其他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