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不簡話丨鈴木退出中國的真正原因是產品?銷量?都太膚淺!

自本月15日,鈴木宣佈徹底與昌河“分手”之後,留給長安鈴木的時間也不多了: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長安與鈴木雙方正在就“分手”一事進行著最後的磋商……甚至鈴木在華進口車型的銷售業務,也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銷量是罪魁禍首?太膚淺!

就當國內媒體圈一致認為鈴木此次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是在國內消費升級之時,所提供的車型還是一些基礎款,並且更新迭代速度太慢,跟不上消費升級的步伐,導致銷量逐年下滑,最終退出中國市場。其實,國內媒體圈都——猜!錯!了!

深度不簡話丨鈴木退出中國的真正原因是產品?銷量?都太膚淺!

雖然鈴木的銷量自2011年之後就跌跌不休,比如鈴木在華銷量最大的長安鈴木:2011年達到歷史銷量巔峰22萬輛之後,2012年就迅速的下滑至17萬輛。一直到2015年的12萬輛、2016年的11.5萬輛、2017年的8萬餘輛,沒有哪一年的銷量不是在跌。甚至於今年第一季度累計銷量僅僅只有1.3萬輛,同比暴跌56%……

深度不簡話丨鈴木退出中國的真正原因是產品?銷量?都太膚淺!

但放眼全球,鈴木2017年全球銷量達到330.2萬輛,而中國市場銷量僅佔2.42%,微乎其微。而且長安鈴木的工廠除了生產鈴木品牌的車型之外,還會利用多餘產能為長安代工造車,要養活旗下的員工很輕鬆。所以銷量真的不是鈴木退出中國的真正原因!

退出的真正原因?

【簡話車】向親近鈴木中國高層的小夥伴求證鈴木退出中國的真實原因,所得到的答案只有三個字——“雙積分”政策,由工信部發布,會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一同管理,一看這陣容就知道不簡單了吧。其實該政策是通過行政手段,促使在華銷售乘用車型的進口企業與生產企業,提升傳統燃油乘用車的節能水平(油耗),擴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從而達到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的目的。

深度不簡話丨鈴木退出中國的真正原因是產品?銷量?都太膚淺!

拗口不?人話版本:國內所有車企與進口車商,願意拿自己新能源技術來中國生產的,就出技術到現在已經存在的合資廠;不願意投入技術的,出錢幫扶一下國內燃油車銷量不佳,卻又有新能源車型生產的企業,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如此來賺取新能源積分,補貼燃油車型的NEV積分。當然,也能通過“買賣”手段,獲得NEV積分!

深度不簡話丨鈴木退出中國的真正原因是產品?銷量?都太膚淺!

但鈴木直至2018年初才正式踏上新能源的征程——加入由豐田、馬自達以及電裝(DENSO)成立的“EV C.A. Spirit”(日系新能源大聯盟)。就算馬上拿豐田的現成技術來用在自己的平臺上,今年之內或許都無法研發出鈴木自己的新能源車型,更不用說在中國國內生產……而向鈴木稍微有點關係的北汽與長安集團購買新能源積分,以此補貼鈴木在華銷售燃油車型所消耗的NEV積分,並不像是鈴木這樣相對較為保守的日系企業的作風。都是聰明人,

都懂“兩相比較,取其輕”,暫時退出中國市場,或許是鈴木最好的選擇。

未來返場瞭解一下

鈴木在“EV C.A. Spirit”(日系新能源大聯盟)中,負責自己一向擅長的小型純電動新能源車型的研發。背靠豐田、馬自達與電裝的技術,在加上鈴木研發小型車的經驗,以後鈴木開發的新能源車型,產品競爭力應該相當不錯。

深度不簡話丨鈴木退出中國的真正原因是產品?銷量?都太膚淺!

到時作為“二進宮”的鈴木,或許將比其他車企更清楚中國市場的“脾氣”:加速車型更新迭代、做好產品與粉絲的營銷——畢竟鈴木曾經在華25年,積累了不少粉絲,再加上產品可靠性上不錯的口碑,或許將成為“升班馬”也說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