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強出爐,京東營業收入超過阿里,但是阿里利潤卻遠超京東,這是爲何?

自卑毀人一生


京東就像傳統的百貨商場,自己採購各種各樣的商品來賣,進貨送貨出貨都在公司的大管制之下,當然採購金額也大,銷售金額也大,中間利潤卻很薄。

阿里巴巴就像一個大集市,大家都挑自己的東西來賣,進貨出貨都不管,我提供一些秤,提供些記錄促銷信息的背板,供電供網絡啥的,這些服務我收費。自然營業收入的總額沒那麼高,但利潤高呀。

何況阿里巴巴目前的收入,電商只是阿里巴巴其中的一部分了,它的投資收入還沒算進去吧。

經常有人把京東與阿里巴巴對比,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菜鳥、阿里雲都已經非常成熟了,現在還冒出達摩院,羅漢堂什麼的。電商業務之間的較量,只能算與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的較量。是兩種模式的不同,一種以自營為主,一種完全是大平臺做集市的模式。

所以不能驚訝地說,京東的營業收入有多麼高呀。

要不拿房地產比呢,一個樓盤幾十上百億的,但底價佔了一大部分。

目前看來,京東的自營模式,更能控制產品的質量,售後服務也更有保證,現在物流又做得非常棒,在高科技下,自營服務可以做到更好的體驗。

阿里呢,就是多元化,但京東也足夠能多樣化了,我判斷阿里在電商領域的份額會被逐漸像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侵蝕。

京東向上,阿里攤薄是趨勢,但阿里其他領域又長出好幾個巨頭了,京東難以望其項背。


財經作家邱恆明


因為京東是自己進貨自己賣,他們賺的是商品利潤,阿里不進貨賣貨,他們賺的是流量。

京東就像是傳統意義上的百貨商店,庫存,採購,訂單,出貨,送貨……一條龍服務。但實體商品的買賣我們是知道的,賺得錢得除去很大部分的經營成本。

而阿里巴巴則不同,阿里更像是“包租婆”,有大量的直通車,廣告活動位置和自帶流量。不需要自己搭建倉庫,只需要管理好這個生態圈。

雖然京東也有將賣貨位置留給別人但基本還是自己賣貨為主。所以京東是自營平臺,阿里是電商平臺。

所以這就導致京東就算營業收入2600多億,但市場估值卻只有約500億。而阿里雖然營業只有1000億,但市值卻有3000億。因為很可能京東賺得2600有一大半都是成本,除去成本後,真正入兜兒的估計就沒多少了。(但在市場上來說還是很多的)

所以阿里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把技術搞好,如何讓平臺更開放。這點上做得很成功,但京東則不同,得先把成本壓低。像京東這樣的平臺的複製性太高了,所以前幾年就優惠券,庫存,物流導致京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兩年才好起來。所以會發現,京東都是老總和老總夫人自己代言。也是為了節約一大筆開銷。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如此龐大的支付系統。別的都不用說了,就拿馬雲自己的話:我把阿里股份稀釋得這麼低,居然還這麼有錢。


鎂客網




僅僅從《財富》雜誌公佈的榜單數據來看,似乎京東比阿里巴巴要更加龐大。然而,實際上,阿里巴巴仍然是我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其第一的位置至少短時間內難以被京東超越。那麼,為什麼京東排名會高於阿里巴巴呢?這是因為《財富》雜誌排的世界500強榜主要是基於各個企業在上一年的營業收入。以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沃爾瑪為例,其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高達485.8億美元,然而利潤僅僅只有13.64億美元,利潤率不到3%。可見,這份世界500強榜單,只看營收,不看盈利。

京東與阿里巴巴同為電商平臺,其模式是有區別的,京東是自建倉儲物流,自營平臺,通俗點講就是一個電商超市,國內商品就是自營店、國外商品就是全球購,還有部分第三方企業入駐。京東自營的交易額都是可以算作是營業收入賣商品,但自營模式要考慮到進銷存、物流倉儲等等等等所以營收入雖多但,利潤有限。

而阿里巴巴的天貓、淘寶卻是提供技術的電商平臺,通俗點說就是提供超市場地的。阿里自身不出售商品,只是商鋪的搬運工,當然現在也開始佈局線下天貓超市,但核心商業模式還是淘寶、天貓上的千千萬萬個商家。所以平臺上所有發生的交易額均不能算作是其營業收入,其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入駐商家的技術服務費、銷售抽傭、商家在其平臺所花費的推廣費用,如直通車、鑽展等,因此,單純的營業收入來說,京東確實要超過阿里許多。

其實,從往年的數據來看,京東早就已經開始通過降低自營商品比例來提升毛利率了,所以看互聯網公司,不能只看營業額,還得看盈利情況。

讓我們來看看京東和阿里真正的差距:

我們通過阿里巴巴與京東公佈的2017年財報來對比,阿里巴巴在2017年全年營收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12%,利潤639.85億元,同比增長46.5%。京東在2017年全年營收3623.32億元,同比增長39.26%,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96.06%。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京東到目前為止,掙錢的能力確實不足,可以說從成立到如今,京東每年都是處於戰略性虧損的狀態。不過現在已經逐步開始盈利了。而阿里巴巴的利潤率卻高達25.5%,堪稱恐怖。而在交易額方面,天貓淘寶早在2016年就已經突破了3萬億元,而如今的京東,全年交易額不超過1.5萬億元。所以說,兩者在交易額體量上還存在一倍以上的差距。



經營企業,最重要的指標是利潤而不是營收,我們在關注營收有多大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核心是企業利潤情況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



病毒先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就在最近《財富》公佈了最新的全球500強企業,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也第一次入選了全球500強的行業榜單。阿里巴巴位於462位,騰訊位於478位。

而這次榜單中除了阿里巴巴和京東外,還有京東。但早在去年京東就位於這份榜單上了,今年京東再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較去年相比排名上移了105位,排在了第261位。

看來阿里、騰訊、京東的排名後,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京東能超越阿里、騰訊在去年就登上了這份榜單,且今年還上移了100多位?

原來《財富》的這份500強榜單隻看營收,不看淨利潤。而今年京東的營收高達391.55億美元,而阿里、騰訊分別只有235.17億美元和228.70億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淨利潤的話,阿里的淨利潤遠勝京東,因為京東的淨利潤還是負的。2017年阿里的淨利潤為639.85億元,而京東為-1.52億元。

但從整體實力來看,阿里依然是國內體量第一的電商,而京東相較於阿里還差的很遠。


政商參閱


京東營業收入超過阿里,但是阿里利潤卻遠超京東,這是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同,兩家公司的盈利點不一樣。

阿里的盈利點是金融服務,阿里是平臺經濟的商業模式,阿里在開始自己並不賣任何產品,阿里平臺上的商戶大部分都賺錢不多,但是阿里能賺錢,阿里讓大量的商戶入住其平臺,開始是免費的,後來平臺上的商戶多了後,阿里就開始收費,各種排名的廣告推廣費應運而生。

更重要的是後來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出現了,阿里又抓住了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的歷史性機遇。所以,阿里現在最賺錢的是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平臺上的商戶以及消費者只是阿里需要的金融服務數據,至於平臺上的商戶賺不賺錢阿里並不關心,阿里只需要大量數據和用戶,阿里做的網絡金融服務平臺,名義上是電商,實際上電商只是阿里的工具,阿里要的是網絡金融服務用戶數量。

阿里是輕資產高利潤的平臺經濟模式,只要風險低、利潤高的那部分利潤,低利潤高風險的電商賺不賺錢與阿里沒有任何關係。有人賠錢離開了阿里的平臺,更多的商戶又入住了阿里的平臺。

京東干的是粗重活,物流電商,養活大量的人卻不賺錢,當京東明白了金融科技後,也想發展網絡金融支付及網絡金融服務時,網絡支付及網絡金融服務的市已經被阿里和騰訊瓜分了,其他的企業沒有機會了,更何況網絡支付與網絡金融服務需要大量的客戶數據支撐,京東沒有這麼大量的客戶數據。

京東現在的問題是乾的都是不賺錢的粗活,怎麼才能賺錢?劉強東一直在尋找試驗,但是沒有找到,京東需要的是頂級高人的指路,雖然劉強東在逐步向海外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和合作渠道,但劉強東憑自己的能力還是難以突破當下京東的發展瓶頸的。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這是因為兩者的模式不同,淘寶和天貓賣出去的商品營收算商家的,阿里收租金和推廣費用京東自營為主,賣出去的東西營收算京東的。

以華為手機為例,京東以1800元/的價格進了1萬臺手機,以2000元/臺的價格賣出去,那京東的營收就是2000萬,毛利200萬,淨利潤可能只有50萬。

換成阿里就是,華為手機去天貓開店繳納各種服務費用和推廣費用200萬,同樣以2000元/臺價格賣出去1萬臺,那這2000萬的營收算華為的不是阿里的,阿里營收就是華為繳納的那200萬,淨利潤可能高達150萬。

所以按營收來計算京東的營收比BAT都高,也是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最高的。


看下2017年京東的營收構成情況,自營業務收入3318億元,佔總營收的91.58%;服務業務和其他業務收入305億元,中在線直銷業務收入佔據公司總收入的91.58%。

再看下阿里的營收構成,2017財年電商板塊的收入為1339億元,佔總營收的85%,雲計算業務2017財年增長121%至67億元,數字媒體娛樂業務收入增長271%至147億元,創新類和其他業務收入增長65%至30億元。

兩者有本質區別,京東除了購物體驗其它方面跟阿里比不了


萌哈科技


雖然我們經常把阿里和京東兩家企業放在一起做對比,但實質上,兩家企業的性質確實不同的。

同為電商領域的巨頭,阿里的天貓和淘寶,並沒有自己買過任何的一件商品,阿里更過的是為從事零售領域的上下游提供了一個平臺,嚴格意義上來說,天貓和淘寶做的應該是內容,而內容的主體就是商品。

而作為天貓和淘寶,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一些商家軟件服務年費、活動的收費,廣告位的收費,競價排名甚至銷售的分成。

由於沒有任何的實體上的開支,完全是輕資產的運作,利潤自然就非常高了。

而京東並不是這樣的,京東是以完全直營的模式起家的,然後慢慢的加入的第三方的賣家,但是,除非是有實力的第三方賣家,不然,想要真的做好,還是需要使用京東的物流服務的。

而京東最大的開支就是用來物流網絡和硬件設施的投入上。

京東在全國光配送的員工就超過了10萬人,僅僅是在配送人員上的支持,一年都要花費百億元。

而且倉庫、網點,都是需要資金來維持運作的。

所以,雖然京東商城、京東貿易、京東金融是賺錢的,但是京東物流確實一個大坑。

當然,京東物流的投入總是會有一個極限的,當京東在全國的佈網成熟以後,那就是京東物流的春天到來的時候。

到時候京東的利潤肯定會贏來一個上升期,到時候要超越阿里的天貓、淘寶也不是不可能。


會技術的葛大爺


就在昨天,財富中文網發佈了最新一期的《財富》中國500強榜單,在互聯網公司的領域內,京東以3623億元營業收入位居榜首,在整個榜單裡排名第18名,而騰訊集團以2377.6億元排在33名,阿里巴巴以2269億元排在了第35名。

理論上營收越多,可能賺的錢越多,特別是兩家電商企業,經營的很類似,但是京東和阿里的的利潤卻完全反了過來,京東利潤僅有1.16億元,而阿里巴巴達到670.7億元,相當於京東的578倍,這是為什麼呢?

京東收入高於阿里的原因

雖然阿里巴巴與京東都是電商平臺,但是兩個的經營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簡單來說,京東是B2C模式,也就是商對客模式,它以直營為主,加盟為輔。我們在京東上買東西常常會看到商品是京東自營,也就是說京東類似於一個實體的大型超市,開了一個APP讓我們直接網上購買,我們在這個超市裡買東西,

都會算進他的營收中;

而阿里是B2C模式,也就是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阿里巴巴只是作為第三方平臺,他的收入的是廣告、交易佣金以及技術服務費等模式,在平臺上的商戶銷售的交易流水並不會計入它的營業收入中。

簡單的來說,京東像一家實體超市,自己進貨自己賣;而阿里巴巴房東,出租平臺收取費用。

比如:2017年雙11京東最終的銷售額超過了1271億(除了少數加盟商的銷售額,絕大部分算進京東的營業收入),而同樣的天貓雙11的銷售額為1682億元(但這些卻一分錢都不計入阿里巴巴的營收,他賺的主要是雙11,各個企業在平臺上做的廣告費用,營收可能就是幾億或者十幾個億)。

京東利潤低於阿里的原因?

雖然京東營收比阿里高很多,但是利潤確是沒法比,阿里的廣告、交易佣金以及技術服務費,錢到手了基本就是營業利潤;而京東則不是,錢到手了,首先要扣除進貨的成本,而且因為自營(人手更多)及自行配送(人工、建築、運營費用)的問題,需要支付的成本遠遠比阿里更多,所以利潤要遠低於阿里。

PS:京東在全國光配送的員工就超過了10萬人,僅僅是在配送人員上的支持,一年都要花費百億元,且所有的倉庫的配套設施以及維護,每年的土地佔有成本都是一大筆支出。

舉個簡單例子:一臺筆記本電腦京東以5000元的價格進貨,以5300元的價格賣出,那京東的營收就是5300元,毛利300元,扣除人工成本及運營費用後,淨利潤可能只有50元。

但是到了淘寶卻不一樣,比如筆記本電腦商到淘寶上開店,賣了一臺筆記本5300元,這5300元是計入筆記本商的營收的,當然為了在淘寶上賣貨,可能他得支付給淘寶200元的租金及廣告費,扣除人工成本及運營費用後,阿里淨利潤可能還有150元。

總結

上述就是兩家企業銷售收入及利潤倒置的原因了,至於為了京東不採用和阿里一樣的經營模式,這個話題要寫又是一大段,就不在細說了,可以說的是京東的前景更好,這也是為何阿里近年來也在開始佈局無論(蜂鳥配送)以及自營(天貓超市)的原因。


鯉行者


中國財富五百強,這種比較一點意思都沒有,京東是二道販子,阿里是平臺交易,二道販子靠低買高賣賺錢,阿里靠提供服務賺錢,京東規模當然高過阿里,如果換成交額額,阿里打敗沃爾瑪,是全世界最大的交易平臺,超過四萬億,至少排中國財富前十。

京東只不過是個倉儲+電商聯合體,劉強東自己都說,為了倉儲投了太多精力和錢,沒有投資大數據,雲計算,移動支付是他的失誤。

阿里卻不一樣,馬雲投巨資押寶雲計算,才開發出了支付寶,天貓,淘寶超級APP,才有今天的阿里。

京東也因為缺少雲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才不得不與騰迅合作,不然無法推出京東超級APP,也就失去了移動用戶。

京東現在還無法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上取得突破,也就無法打敗阿里的新零售,候毅正因為看到這點,才投奔馬雲推出盒馬鮮生,劉強東只能推百萬京東小店應對,就是技不如人。

騰迅也因為有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才甩開京東單幹,聯合永輝超級物種對抗盒馬鮮生,京東已輸了新零售,劉強東只能退而求其次,推出無界零售。

而不管什麼零售,技術和錢都是必不可少,京東利潤跟紙一樣薄,也就無法去對抗阿里,騰迅的新零售,只能與沃爾瑪谷歌蘋果結盟用股權換金錢換技術,才能不被兩馬甩的太遠。


光芒萬丈34957




我們以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為例

2018財年第四季度即2018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一般公司稱為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收入達619.32億元,同比增長61%,淨利潤為人民幣140.99億元,同比增長35%

而京東2018年第一季度淨收入1001億元人民幣(約1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1%,淨利潤為15.249億元人民幣(約2.431億美元)。

雖然兩者的營收都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阿里的淨利潤率為22.7%,而京東淨利潤率卻只有可憐的1.5%。

為什麼京東買營收比阿里多382億人民幣,而利潤卻不足阿里的一個零頭?

最根本的原因是阿里提供的是平臺,而京東走的是自營道路,而且是重資產模式。

這些服務幾乎沒有什麼成本,最大的成本主要是運營成本、人工成本,稅收成本、服務器等硬件成本,所以雖然阿里營收雖然沒有京東高,但是利潤卻很可觀。

反過來再看下京東,京東重資產模式決定了他的高成本,前幾年京東一直是處於虧損狀態,直到去年物流體系開始盈利才開始扭虧為盈。

京東的鉅額成本主要有幾個方面:

自營產品的進貨成本,當然這個不是影響利潤的主要原因。

拉低京東利潤最大的成本是物流體系的成本分攤。



2007年年初,劉強東便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始自建物流,隨後京東投入巨資建設物流體系。

截止2017年,京東已在全國範圍構建大型倉庫256個,擁有6906個配送站和自提點,並已實現了7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的正常運營。目前,京東自營配送已經覆蓋全國98%的人口,將流通成本降低了70%,


到2018年3月31日,京東物流已經建成並運營51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090萬平方米。



此外為了配合物流體系的建設,京東還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無人倉庫,無人車,無人機等項目。



所以過去10年由於京東將鉅額資金投入物流體系的建設,基本都處於燒錢狀態,因此連年虧損,導致淨利潤很低。

不過京東前期鉅額投入建設物流體系現在有了回報,2017年京東物流外單已經實現盈利。

最關鍵的是京東物流目前已經成為京東最具競爭力的一環,高效的物流配送大大提高了購物者的體驗,所以目前很多人都習慣於在京東上購物。

所以預計未來京東淨利潤將會迎來大幅增長,未來五年京東的淨利潤甚至可能超過阿里巴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