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25日IPO公開認購開始,到28日認購結束,這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小米可以說是過得跌宕起伏。從前期遇冷,到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規模的科技公司IPO、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營公司IPO;超額認購倍數近10倍,今年全球最大散戶規模的IPO。同時,小米IPO還獲得李嘉誠、馬雲等行業大腕的認購,更使之成為全球投資大佬們和普通投資者們的集體狂歡,小米和它的CEO雷軍再次成為閃光燈的聚焦點。
而焦點的中心——雷軍也再次對小米的定位有了新的領悟:“不糾結到底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我們是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小米是一個新物種,隨著像小米一樣的新物種公司越來越多,會有新的名字。”
對這個新物種公司的價值,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王瑾、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長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鍾偉、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首席戰略與組織專家苗兆光、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五位業界專家都持樂觀評價。
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首席戰略與組織專家苗兆光表示,小米創業8年達到1000億,這樣的成績放眼中國整個商業史都無出其右,甚至在全球都屬罕見。小米成熟的互聯網思維,開放性地整合外部資源,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小米有機會成為一家引領時代潮流的世界級公司。
面對小米這種新物種,似乎不能以傳統的眼光去看待,正如備受關注的IPO的定價。面對如此高倍的超額認購,雷軍完全可以提價,但最終定價17港元,只因他曾在五月表示IPO定價時做出讓利,讓普通投資者都有錢賺,而這種對互聯網以及商業邏輯的超前思考,顯然會讓小米走的更遠。
閱讀更多 快訊關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