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修復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加快解決歷史遺留的重點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問題,完成750萬畝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任務。
近年來,在新時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縱深發展階段。究竟該如何加快礦山生態修復步伐,堅持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礦山生態修復的具體措施——
一 邊坡治理
不管是礦山開發區,還是其他的一些山體結構,邊坡都十分重要。因此,在礦山開發區進行修復的時候,首先就要考慮邊坡的治理情況。
如果在進行礦山開發時,邊坡出現不穩定的情形,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相關的開發人員以及設備的損傷。只有採取一些措施保持邊坡的穩定性,才可以避免山體滑坡、坍塌等現象的出現。
目前,我國對礦區的邊坡治理主要採用生物護坡法,即利用生物(主要是植物),單獨或與其他構築物配合對邊坡進行防護和植被恢復的一種綜合技術。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儘量保持礦山路面的平整性;
其次,對懸崖進行修整工作,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將未形成臺階的懸崖儘量構成水平臺階,把邊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隱患;
然後,對已經處理的邊坡進行復綠,在邊坡的面積範圍內種植綠色植物,使其在進一步保持穩定的同時,可以美化環境。
二 尾礦治理
一般來講,對於任意一座礦山開發區來講,尾礦都是佔地面積最大,但是利用效率卻最差的一個地方。因此,在關於尾礦的修復措施上一定要格外注意對尾礦的二次利用以及它的綜合效益水平。
主要採取的方法就是利用井下采空區,作為採空區的充填料使用,來進行尾礦的排放,進而能夠使其在整體的礦山開發區中達到最優的利用水平。
另外,也要儘量做好尾礦資源的有用成分的綜合回收利用,採用先進技術和合理工藝對尾礦進行再選,最大限度地回收尾礦中的有用組分,這樣,可以進一步減少尾礦數量。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尾礦這種不能夠充分開採的地區進行商品化及資源化,使其作為建築材料的原料來製作水泥、硅酸鹽尾砂磚、瓦、加氣混凝土、鑄石、耐火 材料、玻璃、陶粒、混凝土集料、微晶玻璃、溶渣花磚、泡沫玻璃和泡沫材料等,也可以用來修築公路、路面材料、防滑材料、海岸造田等,從而達到廢物再次利用的最終目的。
三 土壤改良
礦山開採造成生態破壞的關鍵是土地退化,也就是土壤因子的改變,即廢棄地土壤理化性質變壞、養分丟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增加 。因此,土壤改良是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
對土壤進行優化改良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一,異地取土,即在不破壞異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適量土壤,移至礦山受損嚴 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種植植物,通過植物的吸收、揮發 、根濾 、降解 、穩定等作用對受損土壤進行填補修復。
二,對廢棄地進行改造,即進行表土改造之前,設法灌注泥漿,使其包裹廢渣,然後再鋪一層粘土壓實,造成一個人工隔水層,減少地面水下滲,防止廢渣中劇毒元素的釋放。
三,對土地增肥,即添加有效物質,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改良,從而縮短植被演替過程,加快礦山廢棄地的生態重建。這樣一來,就可以達到重複利用礦山資源的目的,而且還有利於提升相關礦山開發區的綜合產量。
四 植被修復
對於遭到重金屬汙染的礦山開發區而言,利用植被種植這種生態方式進行修復更具有效果。
在礦山廢棄場地種植植物,一般選擇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等樹種。比如重金屬耐性植物,其可以適應廢棄地土壤結構不良、極端貧瘠等不良環境,同時還能耐重金屬毒性。另外,根據不同地區氣候條件選擇不同植物,有利於加快礦山重金屬汙染的修復進程。
進行植被種植時,有兩種操作方式:
第一種,就是對礦山開發區直接進行植被覆蓋。這種方式簡單快捷,所耗費的資金也不是特別昂貴。但是,這種方法見效比較慢。
第二種,則是採取覆土植被。一般來講,這種方法應用更為廣泛,可以在保證資金投入量的同時提高見效率。
結 語
在礦山修復過程中,除了以上幾種技術措施外,我們也要因地制宜,積極尋求新的礦山修復措施進行綜合整治,切實保障礦山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墨泉生態建設
讓世界因我們更美麗!
生態修復 | 農旅開發 | 小鎮規劃設計
閱讀更多 浙江墨泉投資有限公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