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

一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故事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總是為為老師的“不懂溝通”暗暗著急,甚至有種代入感,想起之前自己去教2年級小孩子的挫敗經驗

說說魏老師的"軸"勁兒

—— 片頭的幾個追車跑,可見其軸得不一般

—— 一直重複的臺詞段

學習委員衝出教室和魏老師的對話很有意思(大意如下)

"張慧科在教室裡亂跑,害我不能抄課文"

"你讓他別跑了"

"他不聽我的,你是老師你咋不管,他害我學習不了你咋不管"

"我管不了"

"你是老師,你咋管不了"

"我管不了,你去管他"

"我是學生,我管不了,你是老師你就應該管"

"反正我管不了"

類似的對話出現了無數次,魏老師和村長,和城裡電視臺接待處的大媽...

無處不在...

——尋人啟事寫了一晚上,別人說沒用,也不懊惱的把紙都揉成一團扔掉。電視臺很遠?沒關係,走著去。不讓進?沒事,在門口等臺長。沒等到?沒事,第二天再來

可軸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在片中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了

現實中會不會是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結尾總覺得過於歡喜了,原諒我總覺得魏老師應該餓死街頭,小男孩應該開始給小餐館老闆洗碗打工,甚至沾上小偷小摸的暗黑想法。總覺得這才是現實。一個毫不考慮後果、毫無生存技能的13歲女孩解決問題大概只能靠他人的同情和幸運?

結尾,用一句話概括——收到幾盒彩色的粉筆都能開心那麼久

好像山區的孩子很天真很容易滿足很快樂,但是有沒有人想過,等他們長大了去城裡讀書了,看到同學們隨便揮霍的時候,看到喜歡的女孩子不敢去追的時候,看到無數次暗箱與不公平的時候,他們還會像那天收到彩色粉筆那樣開心嗎?還是會感到諷刺?

這種結尾給我的感覺就是,窮困地區的人(魏老師為代表)拼了命無論怎麼蹦噠都做不到的事情,城裡人"動動手指"就做成了。「其實我也知道,不是動動手指,是很多好心人的力量彙集起來。但畢竟不像魏老師那麼難」可能我太黑暗了,想到的不是「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記得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回答,山區的孩子到城裡上學的體驗(大意),具體最後怎樣不記得了,但對作者描寫的剛來時那段日子的尷尬與內心各種聲音的衝突印象深刻

PS:剛查了下魏敏芝的真實情況,原來這姑娘當起了導演。不顧眾人反對,非要報考北影,三試落榜後,還是不放棄,最後上了別校的編導系,現在去了美國發展。不過現實生活中,落榜後的姑娘面對媒體突如其來的負面評價,是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只不過面對新的機會,還是不願放棄罷了。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祝她成功也祝她能為和她一樣的孩子做些事情。

「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