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屿EYESVOT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古人写字的姿势是多样的,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写字大多是悬肘,悬腕,从不枕腕,这两种姿势已成为她写字的习惯,这说明卫夫人从小学写字,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卫夫人写字的姿势,实际上就是古人写字姿势的缩影。
下面是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写字姿势图:
古人在孩童时代写字,也是悬腕的。这样的写字的姿势,都是古人的祖先流传下来的。
下面为古人孩童时代写字姿势图:
用悬肘和悬腕姿势写字,可以彰显书写者的功力。关于这一点,古人已经给予我们做出了示范,当下,每个人学写字的人都应该向古人学习。
古人用枕腕的姿势,也是常有的,这个主要是根据本人的执笔习惯而选择写字的姿势。
有些时候,古人写字的姿势也是根据个人的性情和熟练程度,不断变化的。请各位网友看上图,这就是古人奇特的执笔方式,书写者左手拿着纸,右手掂着笔杆的上端,动作轻灵,让人看起来甚是潇洒。
上图中,又是古人的另一种写字姿势。这位书写者用的是悬肘姿势。
上图中的写字者,执笔方式也是古人最常用的。
意在笔先。他在下笔前似乎在思想着什么,或者是在 “谋篇布局”。
中州耕牛堂主
题主说的古人是指的什么朝代?朝代不同这差别可是很大的。
有书写用纸以来,汉魏晋直到唐时代,从绘画和雕塑作品反映的情况看,那时候没有书桌,都是左手执简(纸),右手执笔,悬腕悬肘写字和绘画,注意:笔锋的方向是朝着前方。下图雕塑反映了晋朝的富人家由书童帮忙顶着纸本,供主人写书(公文)的书写姿势。
中唐之后有了案几的革新,开始铺在案几写字的,这种仍然是悬肘悬腕书写,只是方向朝下了而已。顺便吐槽一下那种影视片无论朝代、动不动就趴在桌上写字的是胡扯瞎闹,不严谨。
宋朝之后,案几板凳圈椅这些长高了一点,所以可以悬腕不必悬肘书写了。
明朝之后建筑空间拓展,相应地家具又长大长高了,已然和现代差不多了,甚至有的比现在还更高了(具体看什么身份的人用,达官显贵显威严大器),因此悬腕就不重要了。家具的进步和造纸的进步让书写的开本也长大了,同时笔的工艺技术进步也很大了,明朝已有几厘米直径的陶瓷笔管了,所以枕腕什么姿势都有了、握笔也有五花八门方法了。
决定书写姿势另一个要素是指法,个人觉得应人而异吧,历史上也没有说哪种指法是不可以的,完全是个人习惯。而姿势确实因为家具和工具限制着。
顺便说一下清朝流行的执笔法,也就是民国初学课本要求的执笔法,掌是竖起来的,应是指的写小楷执笔,那是应付科举考试而训练的书写方法,这种执笔不利快速写字、也会很累。而目前教科书沿用民国提倡这种执笔法,结合初学都是欧颜柳赵这些中楷大楷来看,个人认为掌平才是合理的,这四家也都是明代以前的书家了,书写条件和我们差距大了去。
以上的执笔姿势随着家具的演化而改变,现在看起来,我们的选择余地很大,不像古人被各种条件限制。
个人以为,什么样的姿势,对应不同的书体、也和字的大小相对应。比如篆隶魏碑应该尽量悬肘悬腕,其它字体看大小合适,同时笔的大小也是一方面因素……越说越多、快要跑题了,有空的时候题主可以自行脑补书写工具的演变史。
半日闲书道
中国最早是席地而坐,后来胡床引入中原,人们开始在床上坐。胡床相当于现代的小板凳,特别低矮,坐在胡床上,小腿不能与地面呈悬垂状。席地而坐也好,坐在胡闯床上也好,配套设备都是案几,案几也很低矮。在案几上写字需弓腰,长时间人受不了。比较舒服的姿势是手持书本写字。状态如图。
唐代出现了桌子,到晚唐和五代十国逐渐流行,宋朝就比较普遍了。桌子普及之后,人们写字的姿势就改变了。状态如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了桌椅之后的写字姿势和今人无异。
我们姑且把唐代以前的写字姿势叫悬肘,唐代以后的姿势叫悬臂。悬臂要比悬肘方便很多,解放了一只手不说,铺开的纸张使书写效率提高很多。但是,悬肘写字时,胳膊的受力要比悬臂小那么一点点,手腕运动的灵活性要比悬臂高那么一点点。正是这一点点造成书法造诣的巨大差别,使唐代以前的书法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不是唐朝之前的人比唐朝之后的人聪明、刻苦,实在是方法不同,无法放在一起比较。比质量悬肘的好,比写字速度,悬臂能拉悬肘几条街去。
个人观点,欢迎吐槽。
豫有得
古人写字根据需要,枕腕、悬腕、悬肘、悬臂。古代执笔法中都提到了。摩崖巨书要用到全身。要说写字时的身姿无非两个比较常用:坐式、立式。与今人一样。不过古人也有写江湖字的,汉代就有用脚写字的。这大概不能列入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