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誰是?

我不是藥神,誰是?

“我不是藥神”

“誰是藥神?”

——“為什麼要關注誰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誰是?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據說原名叫《中國藥神》。

不要小瞧這一字之差,這就好比公司出問題了,員工大喊“我也解決不了問題”和“我當老大就能解決問題了”。

原名有對抗意味、更甚者有振臂高呼之意,後者只是反應了一個社會的無奈現狀,甚至隱隱的在說“其實誰也解決不了”。這樣一個敏感的體裁,能夠過審,寥寥幾字的片名,也大有學問。

《我不是藥神》豆瓣高分、刷遍朋友圈,巧合的是筆者的一個球友,是聯合投資人之一,週末走進影院小支持一下。看的是早場,人不多,但影片結束,即便有影院工作人員告知大家可以離開,仍舊有接近一半的人默默看完片尾工作人員名單才走。

我不想去再說中國的看病難,也不想去探討如何解決,這些說多了都是過線的,我想說一些其他值得我們去看的理由。

去看看這個世界的另一面

很多事沒有經歷過,就不足以懂的。當我們從萬柳的橙天嘉禾影院走出來,看著周邊均價超過10萬/平米的房子,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和年輕人,恐怕很難想象人們,為了活下去看病而放下尊嚴,為了照顧病人租住在城市陰暗的角落,為了家人的生活不被打擾而放棄看病。

我不是藥神,誰是?

萬柳書院

《我不是藥神》的好處恰恰就是採取了紀錄片的風格,迎面撲來滿滿的寫實主義,讓觀眾看到的不是明星,而是活生生的人。太多的雞湯關於活著就有希望,但是也可以看看有些人為了別人的希望放棄活著。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之所以流行,不是因為文字的工整,而是來自血淋淋的生活。所以我推薦大家去看看,可以在城市裡面沒有見過雞糞豬圈,但是該看看這個世界的另一面。

影片給不了答案,但可以引發思考

“他才20歲,想活命,有什麼罪”

“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也許看到這些問題,我們第一反應是他們說的都對,那是不是可以鼓勵呢,是不是就可以枉顧現行的管理體制呢。我們想要生存的自由,是不是就可以打破規則的舒服。可是他們又真的很可憐。

我不是藥神,誰是?

每個人都面臨艱難

其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很多類似的問題,兩難抉擇,只不過沒有生死那麼重要,我們草率的決定了,試問如果我們是管理者,面臨這些兩難又如何呢?

我們給不了答案,或者說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如果片尾曲唱的“放過對錯才知答案”但是能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這也許也是意義所在。

沒有誰是藥神,人人心懷善念也許好一些

程勇不是藥神,之前的陸勇也不是。這些白血病人肯定不是,警官曹斌也不是,印度仿製藥廠家不是,諾瓦公司也不是。而這些角色似乎沒有一個不是痛苦的。也許我們痛苦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的“認知”超越了“能力和資源”,今天沒有格列寧,可能還有新型疾病,出現個新型藥,只要我們的認知超越著我們的能力,我們似乎都要面臨著這樣的難題。

我不是藥神,誰是?

陳天橋捐資研究人腦

不由的想起陳天橋關於捐資進行腦科學研究的事情,也許在幾十甚至幾百年後我們會感恩他,也可能是感謝馬天橋、王天橋。

誰是藥神?沒有答案,可能不是我們能力的問題,是問題本身提錯了,也許每個人都心懷善念,有一點感恩,世界會好一些。

去看看吧,看看這個世界的另一面,讓自己對生活的思考更深刻些,讓自己對他人更感恩,對生命更敬畏,我想能做到這些,《我不是藥神》就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