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經過半,但是很多經銷商都反映,今年上半年化肥市場異常混亂,正規廠家的化肥銷量只有往年的1/3,不正規小廠對市場的衝擊很大。市場上的肥種繁雜、價格混亂,真肥賣不上價,假肥監管難度又大。為什麼會有這種亂象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常見的製假套路有哪些。
套路一:偷含量
化肥製假售假、欺騙農民的手法多種多樣,最突出的就是“偷含量”。部分廠家執行的是企業標準,遠低於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且名稱也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套路二:偷換概念,虛標成分
標識是肥料的身份證,也是說明書。一些化肥包裝袋上標註“總有效成分”和“元素含量”等,但這種標識是不規範的。據部分農資經銷商反映,“很多小的批發商會銷售標識為28-6-6的玉米肥,正規廠家標識的成分是氮磷鉀,而低價小廠肥料含量則是28個氮,剩餘的兩個6分別是鎂、硫或黃腐酸等不值錢的成分。但是農民對化肥成分了解不多,他們只看數字,不看化學標識,認為含量高就是好肥料,含量低就是不好的肥料。不良廠家就是抓住了農民這種購肥心理,故意混淆有效含量和總養分的概念。”
套路三:以次充好
當前市場上用劣質肥冒充正規肥料的現象也很多。當前肥料市場上用劣質肥冒充正規肥料的現象很多,如用一種高氮型摻混肥料來冒充高氮長效肥料。然而,高氮摻混肥料是用普通大顆粒尿素為原料,造價比較低,而高氮長效型肥料造價相對較高。
套路四:忽悠團
忽悠團打著團購、廠家直銷等口號進行宣傳,在銷售化肥的過程中故意誤導農民。忽悠團抓住農民愛佔小便宜的心理,以次充好,通過贈送小禮品的形式銷售。他們經常誇大肥料的效果,還聲稱施用這種含量的肥料,後期不需要打藥。農民意識到受騙後,卻早已不見忽悠團的身影,只能吃啞巴虧。
農民朋友在購買肥料時,一定要仔細辨別,到正規店鋪購買,避免上當受騙。
閱讀更多 中原農資寶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