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所在的地区下雨了吗?小编昨晚可是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和咔嚓嚓的闪电入睡的,小编掐指一算,今天的雨季是要到了。下雨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下雨就意味着不用人工顶着大太阳浇地,然而下雨也有不好的一面,出行不方便不说,雨水还会严重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为此很多农民朋友为施用农药犯愁,小编本着帮助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的原则,为大家介绍几个在雨季科学施药的小技巧。
一、用药选择
1、内吸性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进入植株体内,并传输到其他部位。
如三环唑,喷后1小时遇雨,对药效基本没有影响;具有迅速传导作用的硫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等,以及除草剂乙草胺、精喹禾灵、草甘膦等,施用数小时后,被植物吸取到组织内部,药剂受降雨的影响较小。再如代森铵、灭幼脲、高效氯氟菊酯等,虽无传导作用,但在作物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因而也适合雨季施用。
2、改进施药方法
根据药剂性能选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例如内吸性杀虫剂,采用根区施药法可避免雨水冲刷,防止农药流失;根据病虫发生和活动规律采用适宜施药方法,对夜间取食的害虫,如稻纵卷叶螟,选在黄昏前后施药,使药剂很快渗入稻株组织内,害虫在2-3小时死亡。
3、选用耐雨性农药
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松脂酸铜、井冈霉素、毒死蜱等,在施用后2-3小时,即使遇到中雨,也不影响施药效果。
4、在药液中增加增效剂
配制药液时,适量加些洗衣粉或皂角液等,能增强农药在作物及害虫体表的附着力,施药后即使遇上中雨也不易把药物冲刷干净;在粉剂中加入适量的黏度较大的矿物油或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可明显提高黏着力,在可湿性粉剂或悬浮液中加入水溶性黏着剂,如各种动物骨胶、树胶、废蜜糖等,施药后待水分挥发后,粉粒便牢固地黏在施药对象表面,耐雨水冲刷。
5、选用微生物活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在连绵阴雨天气反而会提高药效。比如真菌、细菌农药,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繁殖速度会加快,杀虫作用才会提高。常用的微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781、白僵菌、青虫菌等。
6、选用速效性农药
速效性农药可以在下雨间歇期的短时间内将害虫杀死,从而避免“慢性农药”因降雨对药剂的淋失而降低药效,如抗蚜威施后数分钟即可杀死作物上的蚜虫;辛硫磷、氧化乐果、异丙威及菊酯类农药,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在施后1-2小时就可杀死大量害虫。
二、各种天气应对
1、强降雨危害
雨后洪涝会抑制根系生长和吸收活动,叶片萎蔫、变黄、生长缓慢,甚至幼苗大面积死亡。应对措施是:注意清理排灌沟渠;雨后及时排涝,清洗叶片上的淤泥;浅中耕、锄划,通气散墒;及时追施速效套餐营养,如嘉美红利、金点、脑白金,补充土壤养分损失,恢复根系生长,促弱转壮;死苗60%以上时,重播或改种其他作物。
2、风灾倒伏危害
幼苗倒伏和折断,造成幼苗被泥土覆盖、叶片损伤;土壤紧实、湿度大以及虫害等影响根系发育,造成根系小、根浅,容易发生根倒。应对措施是:土壤深松、破除板结;苗期倒伏常伴随降雨多、涝害,灾害后及时排水。加强管理,如培土、中耕、破除板结,还可增施嘉美金点,提高植株生长能力。
3、冰雹危害
直接砸伤植株;土壤表层被雹砸实,地面板结;茎叶创伤后感染病害。为害程度取决于降雹块大小和持续时间。应对措施是:苗期灾后恢复能力强,只要生长点未被破坏,都能恢复生长,慎重毁种。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追施800倍液嘉美红利淋根灌根;新叶片长出后叶面喷施800倍液嘉美脑白金或金点2-3次,促进新叶生长。
三、及时及早防治病虫害
1、雨季要注意及时防治蔬菜病虫害
梅雨期温度适宜、湿度大,有利于豆野螟、黄条跳甲、猿叶甲、软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与流行,需在清沟降渍的同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豆野螟,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或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或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豆类作物始花至盛花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此后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次,重点对蕾、花、嫩荚及落地花喷雾,早晚喷药效果好。防治黄条跳甲、猿叶甲,可在始发期用240克/升氰氟虫腙悬浮剂8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喷雾。
2、雨后谨防农作物易发病害
近期以来,全国很多省份出现了持续降雨天气,雨季长、降雨强度大,尤其是南方多地遭受洪涝灾害,这样的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专家提醒,洪涝过后要重点防治水稻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积极应对、主动防治,最大限度控制好雨后农作物易发病害。
閱讀更多 中原農資寶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