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唐僧取經第一站」——西安大興國禪寺


大興國禪寺(原大興國寺),位於陝西西安市長安區西部興隆鄉,東甘河村東一華里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門外。據《咸寧志卷七詞》記載,大興國寺始建前曾是唐太宗的練馬場,唐貞觀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建成興國寺。寺南是堰渡村,北至側坡村,全長五華里,有殿36座,僧人百餘位,屬皇家寺院。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與魏徵等於興國寺「顯德殿」議治國方略,提倡「偃武修文」,遂親賜修建大興國寺。

禪寺其貌不揚,以至於我從門口路過幾次卻始終沒看出寺廟的名字。因為怎麼看起來寺廟的大門刻字都像是一副對聯。以為是座小寺廟,所以遲遲沒有到訪。真正吸引我入寺的卻是大門口這一朵蓮花!第一眼以為是假花,細看之後心中大喜。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正花枝招展,實在嬌豔至極,讓我心生愛憐。

自古世人愛蓮,是愛蓮之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此蓮所開之處約3米有餘,真正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大興國禪寺的山門。門前兩顆參天大樹鬱鬱蔥蔥,將寫著《大興國禪寺》的門匾相映其中,讓到訪香客心中頓生祥和安寧。

該寺效仿古聖先賢,弘揚禪宗不二法門,將廣泛接納十方信眾坐香參禪,悟無生法忍。 興禪護國,意在眾生不識本性,妄自貪著,希望眾生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迴歸到自性法海這個家 ,國家、社會乃至整個世 界、法界才能安寧、和諧!

該寺為唐三藏西行取經始發站、今世佛法流傳地,堪稱法源,故興禪護國亦名法源興國,對佛法流傳無盡未來、天下太平,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所以該寺又以「唐僧取經第一站」而聞名於世。

每次踏入佛門淨地,心底總是生出“一入佛門深似海,遁入紅塵苦隨來”的感嘆。

晨香。



天王殿正門上方的畫作。每次都會被這樣的小景所吸引,感受著驚喜無處不在的快樂。

其實佛門淨地拍照是有些講究的。特別是不能對著佛像拍照,但是面對出現在眼前的這一尊臥佛,我實在是沒忍住偷偷摁下了快門。

求佛。



唐時寺院規模宏大,有「老和尚騎馬關後門」之美談。

對古建築之美的喜愛,哪是隻言片語能夠道得清的。

鼓樓不見鼓。大興國寺的鐘鼓樓均為新修,至今沒有完工。其特點為都建在2層樓之上,有點空中樓宇的奧妙。





鐘樓不見鍾。

禪堂靜地,敬請留步。

還好我到得早,幾乎沒有什麼香客,所以還是輕手輕腳的步入禪堂。禪堂左右多為僧舍和廚房,所以外人很少能被允許進入。路遇師父,雙手合十,一句“如彌陀佛”的問候後便沒有出言阻攔。要不然可就錯過了這麼一處不可多得的美景。

此處極為幽靜,位於禪堂正後方,也是該寺廟的最後一部分。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游魚青蓮...讓人一下子到了另一個天地。



香客家中不順,前來尋求師父指點迷津,答疑解惑。





佛煙繚繞。此尊佛像一身武將裝束,身披披風,沒有任何的文字介紹,所以不敢妄加猜測。但第一眼我竟看成了抗金英雄——岳飛。不知正確與否。

興國寺在歷史上曾幾遭破壞。首次為宋末戰亂所焚,清乾隆五十二年重建。同治年間因民族矛盾又毀之一炬,第三次清光緒年間,由當地鄉紳發心聯合附近三十三村再建興國寺,建成四大天王殿,二十四諸天殿,觀音殿。 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年(公元一九五一年),破除封建迷信,拆除中前兩殿,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又拆除了後殿,兩位僅有的僧人也被勒令還俗。 公元1993年,為弘揚佛法,由東甘河村李福印等廣大居士發心重建。

公元2006年,因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建設新校區需要,寺院又搬遷至原址北方約500米處。








相伴無言。

青蓮。

古鐘。現有上能下超大和尚攜十方信眾發大心新建,並更名為大興國禪寺,以彰顯宗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寺院 擬建成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客堂、上客堂、禪堂、藏經閣、禪茶院、素齋館及寮房等。目前只有天王殿,觀音殿、客堂、東邊寮房已建成,其餘尚未動工。可嘆世事蕪雜,人心不古,1995年所立碑誌:並存有大鐘一口。



聽賈叔所說,寺廟到了中午還為前來香客提供齋飯,不收費。













唐永徽元年(公元六五○年),薛剛因反唐曾藏身於寺內,寺西側有瓦碴塔,高數丈,唐高僧玄奘法師自洛陽二次來長安,曾投身寺內並從瓦碴塔西行,所以該寺又以「唐僧取經第一站」而聞名於世。

寺廟中的公廁,位置隱蔽,不好找。在進寺廟大門的左側。雖然略顯簡陋,卻是有師父每日清掃,讓人不忍隨意踩踏。

快要離開寺院時,偶遇賈叔,他見我長槍短跑的架勢,忍不住上來與我搭訕。感嘆說:“我經常來這裡,已經來了不下幾十次,卻是頭一回見到有人專門來這裡拍照,你是頭一個”。一看就是個會聊天的實誠人。

一時興起,職業病就犯了。聽他說起至今還沒有拍過照,忍不住提議給他拍幾張紀念照。由此打開了話匣子,還引發了一段小故事。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提前透漏,下一次的專題將圍繞淨土祖庭——香積寺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