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近一個月來科技圈最大的新聞當屬小米上市。媒體早在兩個多月前就開始報道分析此次事件的重大意義。這一次的IPO,是港交所近三年來規模最隆重的IPO;同時按照47億美元的上市集資額來說,這也是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僅次於Facebook的160億美元和阿里巴巴的250億美元。當然,我們這裡不過多探討小米的市場價值,而是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一看這家公司的意義,以及給行業、用戶帶來的改變。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2010年,蘋果公司推出了非常經典的一款手機iPhone 4,並開始在中國市場掀起智能機潮流;諾基亞發佈了塞班系統的N8,已逐漸顯現出頹勢;三星、摩托羅拉、HTC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品牌聯想、酷派、中興佔據著一定的國內市場份額,潛心於設計的魅族也發佈了魅族M9。正是這一年,雷軍創立了小米。當時誰也想不到,這麼一家公司未來會成為全球前五的手機廠商,會改變國內智能機市場的發展軌跡。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2011年12月,小米發佈了第一款小米手機,線上搶購3小時內10萬臺存貨全部售罄。重新定義了2000元檔價位手機配置,互聯網用戶開始被小米圈粉。

2012年10月,小米標準版上架,35萬臺存貨4分零5秒售罄。2013年1月,MIUI用戶破千萬。國內手機廠商開始注意到這個業界新人,但還未意識到"互聯網手機"的殺傷力。

2013年3月,小米盒子上線;同年6月,小米耳機上線;9月,小米電視發佈。這一年, 對於各大手機廠商而言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是個陌生的詞彙,體量還未成熟的小米已經開始了智能硬件的佈局。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2013年7月,小米發佈千元雙卡神機紅米,超過900萬用戶提前預約。小米開始了對國內中低端智能機市場的屠殺,山寨機幾乎湮滅,同時引導更多手機廠商進入千元機市場。

2015年1月,極客公園主辦的GIF 2015創新大會上小米推出了小米生態鏈的最新產品"智能家庭套裝"。更多的硬件廠商引入IoT的概念,同時人們也開始看到了小米的龐大布局。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2017年2月,小米發佈了首款自主研發的手機芯片澎湃S1,開始建立各類硬件實驗室,增大研發的投入。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小米手機從成立至今的這8年裡,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在小米手機的刺激下,國內智能機市場快速實現了從矇昧時期到繁盛時期的轉化,而時下的國內四大手機廠商,OPPO、vivo、華為、小米,也隱隱有比肩三星、蘋果的趨勢。至少以國內市場份額來說,這一點已經實現了。同時小米手機的出現,催生了互聯網手機營銷的戰術,高性價比手機也不斷刷新著消費者需求。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在早前的智能機行業,OV、華為、小米代表著的是三個方向:線下渠道和品牌推廣、研發、互聯網營銷。而到了今天,四大國內廠商早已意識到自身的短板,開始在三個方向都有涉足。OV加大投入研發,華為推出主攻線上的性價比機型,小米瘋狂鋪設線下渠道小米之家、大規模投放廣告。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至於小米IPO以來一直被質疑的問題,小米究竟是一傢什麼性質的企業?是硬件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相對而言是比較受資本界關注的,雖然雷軍一直強調小米是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但是其核心卻仍是硬件,而非互聯網。甚至在很多人眼裡,小米不過是趁著互聯網大勢起來的一家硬件廠商。消費者的關注點和資本的關注點不同,小米上市後更給整個行業帶來什麼,這才是更多米粉的關注點。

八年,小米的布的局還沒有完

小米走的發展路線是非常罕見的以硬件領域為出發點的擴張之路,要知道很多有這種想法的硬件產商基本上都死在供應鏈上面,所以小米也成了硬件領域的唯一一家體量龐大的生態公司。智能手環、智能音箱、電視、平衡車、路由器、VR、無人機、電動自行車……小米基本上是一路高歌地進入各個垂直硬件領域,用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強硬地撬開行業壁壘,以至於但凡小米要進入哪個硬件行業,哪個行業就要倒下一大片小廠商。

最後,小米能在IOT平臺走多遠?這個疑問就只能交給市場的印證,市場需求的催生下,便捷的智能生活已經越來越貼近理想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