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過會「常態」變「偶然」 監管嚴厲化凸顯高質量第一!

【IPO過會率“腰斬” 凸顯追求高質量目標】今年上半年過會率的驟降表明證監會對IPO審核更嚴,將進一步嚴把資本市場準入關、防止“病從口入”,從而為A股資本市場生態優化奠定堅實基礎。(第一財經日報)

IPO過會“常態”變“偶然” 監管嚴厲化凸顯高質量第一!

在最近一次證監會發審委工作會議上,又只有一家申請企業過會。已經等待了20個月的青島農商行更是在上會前夜被通知取消審核,原因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

一家企業過會,一家企業被否,一家企業被臨時取消審核,這種情況只是今年上半年發審委對申請IPO企業進行審核的一個剪影。可以說與前兩年相比,過會率呈現了斷崖式下跌,甚至可以說是“腰斬”。過會成為“偶然”,不過會成為“常態”。

數據表明,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118家IPO企業接受了發審委的審核,其中58家企業過會,過會率為49.15%。再看前兩年同期:2017年上半年共275家IPO企業接受審核,224家企業過會,過會率為81.45%;2016年上半年共115家IPO企業接受審核,105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率為91.3%。

過會率驟降的原因很多,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意圖。今年6月,各家券商投行收到了監管層下發的最新IPO審核指引,要求堅決杜絕“帶病申報”,並且未來將再根據最新財務指標勸退一批企業,加快高質量擬上市企業的上市節奏,使得A股市場IPO企業直接融資的規模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這對淨化A股市場、進一步促進其良好發展無疑是個利好。虛構業績、亂造概念、欺詐上市的現象在A股市場上屢見不鮮。上市頭年盈利、次年持平、3年虧損,業績大變臉,發行者套現走人,普通股民深陷其中,苦不堪言。而普通投資者因為專業知識的缺失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又很容易被“忽悠”,這個時候發審委切實發揮作用,從源頭上堵住不良企業的上市路徑是其應有的職責。

在A股市場嚴格審核的背景下,很多企業轉而尋求到中國香港或美國等境外市場上市。今年上半年共200家企業提交了申報稿,欲登陸港股,與2017年同期港股市場共121家企業提交申報稿的數字相比,增長65.29%。因為相關上市規則不同,很難作嚴格比較,但即將發行的CDR需要把住審批關。

境外資本市場的准入資格相對寬泛,未盈利的企業也可以獲得較高的估值,甚至在招股書中說,企業現在不盈利,也不能保證將來盈利。這樣的企業在CDR的審批方面應該與現在國內A股IPO審核一樣嚴格。或者等過上兩三年,企業的總體經營情況明晰、前景明確之後再審批也不為遲。畢竟現在A股現場已經呈現一定程度的“缺血”狀態,隨著去槓桿措施的執行,市場的資金緊張狀況還將持續。而一些打著“獨角獸”旗號的企業迴歸,由於它們具有巨大的體量,對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要防止“出口轉內銷”情況可能造成的市場影響。

另外,IPO審核過會率的現狀也給擬上市企業提了個醒,企業要嚴格考量自身的“體質”,“體質”不行的,要麼不要申報,要麼主動“撤單”,否則發審委給個“差評”,那將在幾年內無翻身機會。這是一個促進企業自律的機會。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企業認識到了這一點。今年上半年A股新增IPO申報企業共108家,而同期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是173家。去年上半年,有53家撤回了IPO申請,全年有146家企業撤回了IPO申請。今年上半年,共148家企業撤回IPO申請。

總之,今年上半年過會率的驟降表明證監會對IPO審核更嚴,將進一步嚴把資本市場準入關、防止“病從口入”,從而為A股資本市場生態優化奠定堅實基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持久追求的目標,這一點,值得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