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芳華》特別美。

這是馮小剛這部檔期一推再推的電影給人的第一感受。

那個年齡段就是美的,素淨的臉,飽滿挺拔的身體,滿心滿身體的愛。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而片子聚焦的主人公又比同年齡段的人要略微多出那麼一點兒優勢。他們各自擁有一些美好的特長,當“美好”用來形容特長的時候,是指這些特長是可以直接地被人從視聽上欣賞,直觀地讓人感覺到漂亮,並且可以直接傳遞到他們個人的氣質上。

用嚴歌苓在小說裡寫的話來概括就是:

我們都是從五湖四海給挑來上舞臺的,三十多年前,從我們那座紅樓裡出來的,都是軍版才子佳人,找不出一副面孔一副身材來讓你慘不忍睹。

自認為挑女演員眼光不如張藝謀的馮小剛這次其實發揮得也還可以。他想要在《芳華》裡傳遞出來的美,很大程度上,就需要這些演員來傳遞。

千餘名新人女演員裡,選出了素淨又各有姿態的青春面孔,這些臉基本上用大素顏抗住了高清攝像頭和大熒幕。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她們的生活好像也很美。

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和朋友一邊閒聊一邊抄黑板報,喜歡的男孩子騎著自行車過來在旁邊停下,遞過來一個鋁製飯盒,裡面裝的是兩個剛剛洗乾淨的還帶著水珠的西紅柿,紅得特別漂亮,咬出來的缺口裡盛著一天裡最後的最溫柔的光。連光都幫著他們美好。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光還照到了泳池邊,美好的身體彎成漂亮的曲線,一躍而下。沒有任何其他意味的,非常純粹的、健康的美。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絕對不能少的戲水打鬧畫面。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玩水是永恆話題,一根皮管就可以是非常可觀的玩具,往正在打籃球的男生身上澆,度過過十幾二十歲這段年齡的人大概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瞞著領導偷偷試時髦的漂亮衣服,一邊說“這也太誇張了吧”一邊轉著圈欣賞自己。男同事拎來一隻稀有的收音機,裡面放著一盤鄧麗君的磁帶,要只開著頭頂一盞小燈,蒙上一張紅紗巾,頭湊在一起聽——“濃情千萬縷,絲絲為了你,盼君多珍惜,願你長相憶”。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排練好像挺辛苦的,要壓腿,記隊型,受批評,揮汗如雨,舞鞋磨破。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但是練完,人手一根冰棍,站在一起圍觀集體裡那個最愛耍寶的人模仿剛剛領導的批評講話,順便嘲笑一下誰誰誰誰,或者打一場籃球,抱怨抱怨,笑笑鬧鬧,還是快樂最主要。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至於只能看到漂亮舒展身體的旁觀者來說,那就更只是健康漂亮,毫無雜念的美了。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這是馮小剛所懷戀的青春,也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青春。除了年代不同,其他好像別無二致:學習當頭苦不堪言,但總能見縫插針釋放身體裡隨處可見的愛意,能從最小的事情裡獲得最大的快意,一些煩惱,很多快樂。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甚至於最後,蕭穗子那封塞進喜歡的男孩子行李裡又取出來的情書,這種淡淡的遺憾感,也基本上和每個人的青春都暗合著。

這是馮小剛在《芳華》裡想要講的青春,他聚焦的是那群快樂的人。從他在自傳書裡寫他的部隊情節開始,就註定這部作品裡他要聚焦的是這群快樂和漂亮的人:

女兵這種穿軍裝的方式在夏天裡很普遍。洗完澡,披著溼漉漉的頭髮,光著脖子空堂穿上軍裝,把軍帽塞進軍挎包裡走出軍營。嚴格地說,這種著裝方式是不符合條例的,但看上去卻是楚楚動人。直到今天我都想為這樣一個細節拍一部電影,抒發多年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女兵情結。

他也把這種快樂和漂亮拍得很好,是不辜負他的這份情結的。

但這不是嚴歌苓的《芳華》裡所講的東西,嚴歌苓的《芳華》的焦點,落在下面這張圖裡,唯二沒有穿泳裝的人的身上。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落在這張圖裡,這些漂亮女孩子快樂大笑的來源上。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他們一邊吃消暑的冰棍,一邊嘲笑的,也是這兩個人。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一個是除了善良一無所有的“活雷鋒”劉峰,他有最大程度的善良,那群快樂的人也以最大的程度心安理得地接受,心安理得接受的同時,還在心裡懷疑一個人是否真的可能具有這麼高程度的美德,隱隱約約地抱有某種他有一天要跌下神壇的期待。

到這位真的如他們所願跌下神壇的那天,他們也果不其然地沒有伸出手。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唯一一個給了他溫情的人,是另一位和劉峰一樣邊緣化的人,何小萍。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因為家庭出身和樣子受到女兵們排擠的何小萍,在嚴歌苓的原著裡叫何小嫚。

嚴歌苓在原著裡,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她的家庭和她性格的形成:早逝的父親,毫無愛可言的繼父,放肆欺負自己的弟妹,她自卑又極度缺愛。這個人物後續的一系列行為和遭遇,也因此更順利成章。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嚴歌苓對於這兩個人和當年發生的事情是抱有極大的懺悔和反省的,書裡有這麼一段:

在我過去寫的小嫚的故事裡,先是給了她一個所謂好結局,讓她苦盡甘來,跟一個當下稱之為“官二代”男人走入婚姻,不過是個好樣的“二代”,好得大致能實現我們今天年輕女人“高富帥”的理想。幾十年後來看,那麼寫小嫚的婚戀歸宿,令我很不好意思。給她那麼個結局,就把我們曾經欺負她作踐她的六七年都彌補回來了?

但在馮小剛的《芳華》裡,這些懺悔和反省被湮滅了。給何小嫚和劉峰的結局,大致就和嚴歌苓所說的讓他們苦盡甘來差不多,甚至不如得多。

被湮滅在了文工團解散的時候,那曲依依惜別集體合唱的《駝鈴》裡。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甚至試圖用所謂時間和成長來挽回——設定一個多年後的相見場景,當年風光漂亮的郝淑雯是闊太,用在戰爭中僅剩下的一隻手做小攤生意的劉峰,車子被收繳,郝淑雯以一個見義勇為的形象衝出來,遞過罰款的兩千塊錢,然後說不用還了。

用這種居高臨下的施恩方式,試圖用所謂的一點戰友情磨掉當年的欺侮。作為觀者,心裡實在是有極大的不適感。

馮小剛當然是用心的,花了兩千萬在海南搭景。每一個道具和每一條標語都十足還原。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但馮小剛從文工團出來,成為如今的大導演,他是時代的主流,到如今,他開始緬懷青春,這段青春是漂亮的,他的追憶起源是那群漂亮的女兵,是一個美好的印象。

而嚴歌苓在《芳華》裡的視角,始終聚焦在那群邊緣人身上,有很多的反思和懺悔。

馮小剛借用了嚴歌苓的故事,要拍出漂亮的青春。但他們倆所想表達的東西是錯位的,這種錯位,是《芳華》最大的遺憾。

在這種遺憾之下,那場草坪上的獨舞,也許就是最好的東西了。

馮小剛的《芳華》,不是嚴歌苓的《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