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張家界早期共產黨員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號召全社會“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在張家界這片紅色土地上,當年人口不足10萬的桑植,就有1萬多人參加紅軍。無數父老鄉親前仆後繼,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這些英烈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是張家界的驕傲,是我們加快實現“旅遊勝地夢、全面小康夢”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主流媒體聯合市委黨史研究室開設 “張家界英烈譜” 專欄,集中報道60餘位張家界英烈,緬懷他們的事蹟,傳承他們的精神。

张一鸣:张家界早期共产党员

張一鳴,1900年8月出生於慈利縣溪口。張家界地區早期中共黨員。

少年張一鳴就讀於朱氏族學,1918年考入長沙兌澤中學,接受革命思想,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鬥爭。後得親友資助,入北京師範大學旁聽,在進步師友的影響下,逐漸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7月,受中共湖南區執行委員會指派,張一鳴隨袁任遠到慈利發展黨的組織,以登門串聯等方式,開展建黨理論、革命形勢宣傳及物色入黨積極分子等工作。9月,中共湖南區委派共產黨員鄒文輝到慈利建黨,10月,經鄒文輝、袁任遠介紹,張一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慈利縣地方組織建立之前、在縣境內發展的第一名中共黨員。

當時,吸收黨員標準較高,每個申請人必須嚴守黨的機密,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無條件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當時沒有入黨誓詞,也未舉行宣誓儀式。後來,把入黨的條件和要求概括為《入黨誓詞》:“嚴守機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鬥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

1926年10月,根據中共湖南區委的指示,成立中共慈利特別支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張家界地區的第一個基層組織。特別支部黨員僅有4人,張一鳴是其中的一位。

1927年3月,張一鳴參加慈利縣秘密召開的共產黨代表會,選舉產生中共慈利縣委員會。張一鳴擔任中共慈利縣委下屬國民黨慈利縣黨部支部書記。根據黨組織的安排,他為組建工會和農民協會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長沙“馬日事變”發生後,張一鳴被列為慈利縣四大“暴徒”之一,受到通緝。他被迫離開家鄉,轉入地下鬥爭。先後到武漢、上海等地尋找黨組織。

1928年初,張一鳴同黨組織取得聯繫,並奉派去石門開展工作,任中共石門縣委委員兼石門中學支部書記。同年夏,黨組織指示張一鳴去桑植,協助賀龍等開闢湘鄂邊革命根據地。先後擔任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委員、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一師黨代表、紅四軍一團團長等職。

張一鳴作戰勇敢,打了許多勝仗。1930年1月,在對紅土溪的團防作戰中,他率紅一團從鶴峰出發,急行軍上百里,趕到恩施境內的紅土溪,指揮部隊,搶佔山頭,一舉將團防武裝擊潰,繳獲長短槍近百支。4月,奉命參加消滅盤踞五峰灣潭地區孫俊峰團防的戰鬥,將敵全殲於小溪衝。

1930年7月,湘鄂邊蘇區紅四軍(後改稱紅二軍),與洪湖蘇區紅六軍在湖北公安會師,成立紅二軍團,張一鳴任紅二軍第四師第十團團長。9月,奉令進攻沙市,張一鳴在指揮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0歲。

張一鳴用他年輕的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入黨時的諾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