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129269683
南怀瑾的著作我们没有全部看过,只看过《论语别裁》《如何修正佛法》《金刚经说了什么》《瑜伽师地论·声闻品》等一些。
阅读南怀瑾的著作,给我两个感受:
第一,著作都是他的讲课记录,非常好理解。我承认,我了解佛学,入门的书就是南怀瑾的。直到现在,如果有人问,想要入门佛学,应该读什么,我都会首先推荐南怀瑾的著作。其它很多僧人或者学者的著作我也读过,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僧伽界人士,讲解佛学往往来自于信仰,讲的东西很冗长,也确实一些理性。学者呢,则更多是研究,很多东西删繁就简,没有基础的人很难全部理解。
因此,南怀瑾的书就很适宜。南怀瑾的书比如《金刚经说了什么》《楞严大义今释》等等,都是依照经典一句一句讲解,为大家清理了很多基本概念,所以非常适合初学者。
第二,则是南怀瑾解释东西太随意,或者说,他无门无派,很多都是“六经注我”。《论语别裁》就不说了,南怀瑾去世之后,《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都曾写过相关报道,指出里面错误的内容。至于佛学方面的东西,南怀瑾则更多的是自己的看法,而且热衷于讲解很多神秘性的东西。比如,我记忆中,他在讲《金刚经》的时候,就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山上修佛下来,就说他能看到每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都是业报导致的。还有,他还讲过抽烟,说只有修道高深的人,抽烟才不会被影响,才能克制。可是,虽然佛教教义里面没有对抽烟的规定,但是一半僧伽界对抽烟都是反对的。这和饮酒一样,都是纵欲,或者说是让人迷失的东西等等。
应该怎么评价南怀瑾呢?老实说,南怀瑾在推动传统,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里面精华伟大的一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南怀瑾的东西不能全信,尤其是那些神秘性的东西,或者信仰的东西,对于没有信仰的人,要谨慎的对待(有信仰的人另说)。我觉得骂南怀瑾没必要,读书么,首先要尝试理解作者传递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获取那些有益的东西。至于自己不认同的,看看也就完了。
兮兮说事儿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这是我粤人梁启超《李鸿章传》开篇文字,也是我的总看法。
也就是说,这世间,只有平庸之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获得赞誉,誉满天下之人未必不是伪君子,而谤满天下的人也未必就不是真豪杰。不明白这个道理之人,我们也没法和他讲述南氏其人。
若要问我如何给南怀瑾下个断语,我意有八字总评:“气象万千,富贵逼人”。南氏其人,论气象、吞吐、风光,周弥六合,退藏于密,是有千古一人的应缘的;南氏著述,论眼界、格局、丘壑,大小无碍,横说竖说,也不是世间学问家沿门托钵的寒酸劲。
不管为人,还是行事,亦或论学,他都是历史上那种别开生面的人物。
对于这种高士,我们以“世俗谛”与“世间解”的评价系统去评判他,往往落空失效。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佛教讲“唯佛与佛能证知” ,学问家陈寅恪名论,“所谓真了解者”,必与被评说之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论世不易,知人尤难。
就我的阅读、体会而言, 我们甚至是所有现今还活着的人,学识、阅历、修证都差南氏太远,赞隔靴搔痒,骂不知所云,根本无能力也无资格真切地评价他。
(图:中年打坐中的南氏)
修辞首在立其诚。不管看法如何分歧,我们还是需要这点自知之明。
对于南怀瑾,向来评判两极分化,说是“南怀瑾现象”也不为过。
一直以来,在民间与学界,南怀瑾的声誉判若云泥。还未曾有哪个学术思想文化人物遭遇过如此悬隔陡然的境地。
在民间大众,他是理所当然的“国学大师”,等身著作遍布通都穷乡、在佛教界,他是共尊的泰山北斗,以白衣说法被视为“当世维摩诘”;在学界,他是怪力乱神的“民科代表”、在学院,他的著作和思想基本上被搁置为不议不论的“伪学术”。
我自己即感触蛮深。想当初掮处佛教居士圈,在名寺侧闻名僧绪论,每言谈偶及南氏,大师们无一例外双掌合十毕恭毕敬口颂“南师”;
而在大学厮混时,先后听闻好几位文史名家,或公开在讲堂或在底下闲谈中,都径直嘲笑他是“骗子”“神棍”,鄙夷之情毫不掩饰。
身后是非谁管得,这种正反两边的绝然对比,也是有趣之事。
南怀瑾之招来骂名,在我理解,最主要原因在于对他身份理解的错位。
错位在哪里,错位在他“佛学家”身份总被错归到“学问家”队伍;而他超越的“求道者之言”往往被谬视为实证的“学术著述”。张中行、章培恒、徐晋如那些寻章逐句的学院中人如此猛烈批评他,原因也在此。
(
图:南氏与佛门高僧梦参法师)而究其实,南怀瑾一生,从未想过成为什么学问家,什么国学大师;他写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学者式的文献知解,而是宗教家的修证体悟,不仅不完全遵循学术的知识脉络,甚或超越历史和现实。
他的人生,自我定位是“修行之人”,自我期许是“求道者”,自我抱负是“了脱生死”“道成肉身”,世间的条框规矩于在他看来,不过是可笑的自我设限;
他在后半生,无生法忍,不忘世情,尽人事以入世的心情做淑世的事业,不得已以文字般若为大众指点迷津,不意不巧被误以为学问家卓然于世而屡被质疑学理,以文字的名山事业超生脱死又常遭实证诘难,以布衣在波谲云诡的世道中纵横捭阖却频受用心的非议,这是他一生毁誉之最主要来源。
也正因此,他的文字吐唾,在佛教徒看来,“字字皆辛苦”,位证佛果;而在学院派眼中,”满纸荒唐言”,装神弄鬼。
好在南氏其人,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知者知之,欲辨忘言,早已无所谓流言蜚语。
南氏曾在著作中,提到日本浅草寺的一则对联,“佛身圆满无背相,十方来人皆对面”,以为深意蕴足,提点我们要看到世间人事的复杂性,以为客观是难以求证的,毕竟人事的面相,每个人都会看到不一样的角度。
我倒觉得这副对联,移来说他的生前身后名,是非常合适的。不管其人,是伟大还是伪劣,既已逝去,化为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流沙,是非毁誉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懂得他的人,照面即见,永会懂得;不懂的,份属无缘之人,佛都不度,他更没想说给你听。
对他特别不满的朋友,若不嫌冒昧,我倒建议您多读几本佛学书籍,至少,也不妨赶时髦时去寺庙打打禅七。
不然,你骂的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你完全懵逼的“世界”。
2018,4,15,晚,闲敲
(注:一打字说长了,暂说至此,意犹未尽;如有朋友需要,我再下次斗胆写长文分析他被骂具体原因)
会勉力坚持每天都写一些文史八卦、生活随感、人物看法、影视评论等。感谢阅读、关注、点赞。
刘愚愚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在信服者眼中,南师是一位通古晓今的国学泰斗。而在反对者眼中,他“不懂国学,招摇撞骗”,一些说法更是让人哭笑不得,直到南师2012年逝世,各种争论不绝于耳,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立场如此鲜明的对立派?然而即使读过他全部著作和非常了解他的弟子,也认为南师是一个个大大的“?”问号。让我们谨以此文,重新来看这位饱受争议的学界泰斗。
南怀瑾
浙江温州人,自幼受私塾教育,少年通诸子百家,兼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抗战时,南怀瑾先是投笔从戎,执教学校,后来辞去教职,游览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闭关研修,学有大成。
1949年,南师在台湾应邀讲授中国传统经典,课堂常常座无虚席,窗外还站满了人。六十年代,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激起了强烈文化乡愁。南师名气大燥,著作流行于华人文化圈。弟子中不乏达官显贵,连蒋介石都亲自听其授课。
南师的理想他自己这么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988年南师筹建香港金温铁路。1992年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但是也有人认为南师是一个“江湖骗子”,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从未停歇,人们认为南师不是学者,是因为他不太计较学术的细枝末节,常常引用错误。只要义理,辞章而不重视考据,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是众多学者对南师的批评之辞。
南师的作品常常被勘误,却丝毫不影响他作品的流传速度。复旦大学南怀瑾项目组的成员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看文言文很累很辛苦,没有专业训练的人看不懂”,民众需要的并不是像《论语集解》、《论语译注》这样专业但枯燥的作品,反而是像《论语别裁》这样通俗易懂的东西。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楼宇烈也不无感慨,单从“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来看——虽然这传统文化的内容值得商榷,但是!今天有哪一位学者能超过南怀瑾的社会影响呢?
国学文化讲堂
我是一人。每个历史人物都会有争议。
南怀瑾至今会有争议最主要的原因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时候,南怀瑾先生并没有留在我们内地,他人生的主要活动也不是在我们内地。学术研究本都是有派系的,何况南怀瑾不经常在我们这活动。
说说南怀瑾先生在我们内地的影响力
一条铁路线,就是由南怀瑾先生筹措建成的
始建于1992年12月18日,1998年6月11日全线通车运营。
金温铁路是由旅居海外的温州乐清籍学者南怀瑾先生提议并出面筹资4568万美元建设,在建设完成之际,他提出“还路于民”,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
1992年,一个学者能够筹措4568万美元,历时几年建一条铁路。
南怀瑾先生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如果不是国学大师,怎么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做到能够担得起这样的分量。1992年,什么年代。
记住这个事情是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非常重要的一年。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有人觉得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不高。
就说一说,南怀瑾先生,南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之一。
1955 年完成巨著《禅海蠡测》,为中国禅宗正名,应对日本禅宗的在国际中排挤。
这一部分的学术成就就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在国际社会中为中国禅宗正名,那么中国禅宗算不算国学?
南怀瑾先生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人,做的事情很多。
有些人觉得南师是江湖术士,做学问不精。
南怀瑾先生在近代中华文化,华夏民族统一中的历史地位,是不可置疑的。
现在的风气就是,质疑一切,反对一切吗?
没有人十全十美,但要看他一生做了些什么事。
南怀瑾先生当然是国学大师。
一人笔记
其实,实事求是的说,南怀瑾的学术水平还是有的,并不是那样的不堪。总体而言,南怀瑾的水平大体相当于中学语文教师的水平。由于南怀瑾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他能够通过自学达到这个程度,已经难能可贵了。
也因为南怀瑾没有系统学习过,所以会出现大量的文史知识的错误解释,而由于他太喜欢标新立异,在一些原本没有任何争议的地方,偏偏做出另类的解读,而这些解读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加上他迷信修行,说过很多违反科学事实的胡话,所以他一直被诟病。
需要指出的是,南怀瑾不是国学大师,而是一个国学爱好者。在国学爱好者之中,南怀瑾的综合水平还是不错的。之所以很多人崇拜南怀瑾,是因为有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文化沙漠之中,突然下了一场雨,自然让30年来极其渴望传统文化熏陶又不可得的人欣喜若狂。尽管这场雨含着杂质,不够清澈,但依然可以暂时灌溉一下心灵的沟渠。
怀疑探索者
看了一些答案,几乎都是叙述南怀瑾生平以及学术成就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南怀瑾一生的是他的学术成就,而被人骂也是因为这些学术成就。
南怀瑾之所以被人骂,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南怀瑾精通儒释道各家,可以说已经将国学各家文化融会贯通。因此佛家的人认为他的佛学里有儒家和道家的东西,儒家的人认为他的儒学里面有佛家和道家的东西,因此认为他不够“正宗”。
中国无论文化还是武术、或者是医学,无一例外地都有“门户派别”观念,这种派别观念用狭隘的眼光排斥异己,总是喜欢自我标榜为“正宗”。而喜欢自居“正宗”的人有个毛病:就是也喜欢说别人是“外道”。因此南怀瑾在这些“名门正派”者的眼里就成了“外道”!
二:中国有句话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传统的解读经典方法基本都是字读或者句读,也就是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读。
南怀瑾习惯的解读方式是“意会”,也就是不从字面去理解,而是直指本意。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活跃的可能很快就能看懂这种“意会”,而在教条主义者看来,就成了“歪曲”经典!
结语:佛家有一时说法和二时说法,分别是“破我执”和“破法执”。通俗说法就是:人不要太过于自我,更不要自以为自己很正确。因为执着于自我,看待事物就会带有主观成见;执着于自己的法门,但任何一种法门都不可能适用所有对象,所以你认为“正确”的未必在别处也是“正确”。
但现实中,很多人用自己的认知标准来格式化别人,所以佛陀“三时说法”又说:不执也是一种执,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如果整天把“不执”这个念头存在心中,那就是最大的“执”,就是着了相。完全没有这个念头,顺乎自然才是“本真”状态。
凡夫看世间一切是“有”,但实质是“空”,但这个“证空”之后的目的仍旧是为了“有”,而很多人看到这个“空”以后,就成了彻底的怀疑论者,吊在半空中不愿意下来,而且喜欢用这个“空”来证明自己的学识如何如何超绝,而忽视了“空”的真实本意,那就成了“未空言空,是为顽空”。
霍大胜
南怀瑾先生大师与否,可以参考以下旧事。
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
以上是百度百科关于西泠印社的简介及评价,可谓中肯。
自1913年起,西泠正式更名,吴昌硕任第一任社长。
此后历任社长依次为:
马衡(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著名金石鉴赏家);
张宗祥(此翁精于书法,善绘画,并擅长校勘古籍,他治学勤奋谨严,经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300多种,已出版的有《 》、《 》、《 》、《 》等10余种。生平抄书成癖,边抄边校,往往夜以继日;运笔如飞,一昼夜能抄二万四五千字。一生抄校9千余卷,前无古人。其书法学 ,兼融汉 法,雄浑洒脱,一气呵成,流传颇广。亦善画,印有《冷僧书画集》。工诗能文,精鉴赏,通晓医药、戏曲、文学、史地等,详见本志《著作目录》篇。昆曲《 》解放后演出剧本亦由其改定。他重视 文献, 学者著作经他校订的有500多卷。著有《临池随笔》、《书法源流记》、《 》、《论晋人书法》、《不满砚斋誊稿集》、《游桂草》、《入川草》、《清代文学史》、《铁如意馆杂记》、《临症杂谈》、《医药浅说》、《本草简要方》等。还印有《冷僧书画集》。晚年创作改编昆曲《十五贯》,神话剧《平飓母》、《卓文君》等。);
沙孟海(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 文字、文史、 、 、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赵朴初(大家应该耳熟能详,此处不做介绍);
启功(此翁近来更是名声大躁,不做赘叙)
2005年6月,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启功先生逝世,问题来了。
前面几位社长的更替都没有太大的变故,到第七任社长人选上故事就来了。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社”,她在全世界自然备受瞩目,新社长人选自然也是万众瞩目的大事,因为这个人一定要是真正的大师。
此时,南怀瑾接任西泠的呼声非常高,尤其是很多奉南先生为泰斗的人。彼时的西泠自然和已经堕落到如同职业美容美发的文联书协之类的垃圾附庸单位不一样,西泠人深知大师与否不是靠一群粉丝喊出来的,大师手底下得有让同行们敬畏的真东西,硬是挺直了腰板没向群氓低头,宁可空着,也不愿意敷衍。
不得不说,西泠人风骨硬朗。
第七任社长直到2011年才由公推的饶宗颐先生接任,彼时,这个职位空缺了六七年。
所以,大师不是靠大嗓门喊出来的,否则还做什么学术,养几条会叫的狗不就行了吗?
以上或有诛心之论,罪过罪过。
江南烟波钓叟
南怀瑾先生,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教育家、佛学家、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精通儒、释、道,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易经杂说》等三十多部著作,被翻译成八种语言在世界流通,是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者,並为两岸和谈、禅宗佛学、文化教育及铁路建设作出过积极贡献。他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等许多名言,都广为传颂,砥砺前行。南怀瑾先生作为一位知名度较高的学者,遭到他人的反对甚至谩骂,不足为怪。一、世上所有人,背后都会遭人非议或谩骂的,即使是再伟大的人亦是如此。"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这是客观存在的真理。二、南怀瑾先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同样符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客观真理。有错即改、知错必纠就行了。作为旁人无需心胸狭隘,纠缠不休。三、南怀瑾先生是个学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者,他的一些论著,一些观点,难免有人质疑,有人反对,甚至有人颠倒黑白与是非。这本应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气氛中展开的学术问题,有人却会采取不理智、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攻击谩骂,但"瑕不掩瑜",无损于南师正确的学术光辉。四、南怀瑾先生虽有充足的智慧和非凡的风度,但毕竟生活在红尘浊世,要与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对于那些重利轻义、重物轻徳、重俗轻雅的"三观"不正的人来说,南师的言行,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名利仕途,也会心生怨恨,"不骂不快"。所有这些,对于南怀瑾先生来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何损之有?
玉堂行佛人
南怀瑾啊,好多人叫他为“南师”,好多人挺崇拜他,一起来了解下。
南怀瑾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代表,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南怀瑾选集》共十册,搞起个人崇拜和信口开河,南的确很有一套子。
要是看过南写的书的人,就知道他写的没有学术价值,几乎是侃大山,哪里有治学严谨可言。
这几十年都流行国学,比如有市井国学,鸡汤国学,功利国学等。而这些又集中在湾湾,整个湾湾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泔水桶。
现在湾湾的许多年轻人闹着要独立,不爱国等一系列不正常思维,都是被这些垃圾给坑害了。南这人,跟女弟子玩醍醐灌顶又不是一次两次,哪里是个有些人嘴里说的得道的人,其实是禽兽之举。因为他对老子、孔子等圣人思想的解读是亵渎圣人之举,是中国文化的败类,也文化汉奸,是中国文化糟粕的集中代表,是文化垃圾中的战斗机,因为恶心,臭不可闻,我懒得上传他一张图片,请大家多多理解。
我建议,满嘴喷粪的就不要来我这里了,省得我一个个拉黑,多麻烦。还有,我始终相信,这些文化诈骗和垃圾思想迟早有清理的时候,前几天要饭群集体解散,这几十年骗吃骗喝也够久的了,不知常妄作凶。不知足,灾祸至。
我是崇儒,只要是对祖国没有失去信心的都关注我。不怕路长,只怕心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最终胜利只有是中国的。华夏盛世,有你,有他,有每一个中国人。
崇儒
看过几本南怀瑾先生的书,很受教。他写了很多书做过很多演讲,但你很少看到他骂谁,或者说张三李四学问不如他,这就是一个大学问家的胸怀,贤者以修身为本,看了几本书就说张三不行李四不如他,这样的人连基本的德行都没有还在说“道”,说“儒”,说“佛”,南先生说“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至少“色厉内荏”的人学问都不到家,与他们生气说明我们修为也不够。
有的人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抓住一点不放,说这话他说错了,借一句话而否定一个人全部,这样的大有人在。做学问做到“牛角尖”里也很可悲。针对于此,南先生有一句话:“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我非常认同南先生对儒、释、道的见解:“ 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一生把“儒家”学明白的有很多人,一生把“道教”学懂的也大有人在,一生修“佛”成佛 之人凤毛麟,而“儒”、“释”、“道”都研究明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认为南先生是把三者都研究明白的人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