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訴
左膝關節跪地摔傷10天。
體格檢查
左膝腫脹,浮髕試驗陽性,關節ROM:90°-0°-0°,後抽屜試驗陽性,Lachmann試驗陽性,脛骨下沉試驗陽性,側方應力試驗陰性。
醫生。乒乓球愛好者,全市業餘比賽得獎,要求完全恢復運動能力。
輔助檢查
診斷
(1)左膝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II型
(2)累及部分內側脛骨平臺後緣
(3)粉碎性
分型
(1)關節鏡探查
(2)關節鏡下雙枚帶袢鈦板固定
PCL脛骨止點骨折
(1)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可視為特殊類型的PCL損傷。
(2)骨折所累及的範圍不同,向側方可累及脛骨平臺關節面,向前方可累及整個髁間隆突,以僅累及PCL附著部骨質最為常見。
(3)由於PCL脛骨附著部後方有關節囊附著,當發生撕脫骨折後,因為有關節囊的牽帶,自行復位的機會較大,癒合的機會也較大。
輔助檢查
術前X 線:
(1)通常可確診,但是容易遺漏。CT和CT重建能確定診斷,並清楚地顯示骨折移位狀況。
(2)MRI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除顯示骨折之外,有助於瞭解PCL的完整性,骨折塊與關節囊之間的關係,是否合併半月板、軟骨和其他韌帶損傷。
(3)由於後關節囊和後方縱隔對PCL脛骨止點的遮擋,常規關節鏡檢查很難發現撕脫骨塊,因此關節鏡檢查的診斷意義不大。
分型
文獻中尚無專用的分型標準,通常借用Meyers-McKeever前交叉撕脫骨折的分類系統。
(1)由於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屬於準關節外骨折,骨折塊接受後方縱隔和後方關節囊的血液供應,為骨折癒合和粘連提供良好的環境。
(2)新鮮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的預後相對較為樂觀,即使需要手術治療,只要能夠早期使骨折復位和固定,通常可以全面恢復PCL功能和膝關節穩定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1)對於無移位的骨折可嘗試外固定治療,完全伸膝位石膏或支具固定,要求向前支撐脛骨近端,減少PCL的張力。
(2)對於存在移位的新鮮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尤其是移位超過1cm以上者,需要手術治療。
(3)許多學者認為急性期修復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4)Torius報道PCL脛骨止點骨折早期修復的臨床療效優於延期手術治療。
(5)傳統採用切開手術方法,復位並內固定。
(6)Trickey認為雖然後側入路無法全面評估膝關節內的情況,但是可以充分暴露PLC的脛骨止點
(7)如果骨塊足夠大,需要使用螺釘固定,假如骨折塊較小,可考慮採用其它方法固定。
(8)雖然直視下手術便於分離保護血管神經,較為安全,但是創傷大,深部顯露和操作困難。
開放手術
(1)Little John等(1995年)與Choi等(1997年)分別報道關節鏡監視下骨折復位和內固定技術,採用螺釘固定。Deehan和Pinczewski報道使用3根克氏針經脛骨從PCL脛骨止點處穿出,將撕脫的骨折復位,將克氏針穿透骨塊,然後將克氏針的末端彎曲,保證骨塊不發生移位。
(2)Seitz等比較克氏針固定技術和切開復位螺釘固定技術的臨床療效,26例患者平均隨訪10.5年,未發現存在臨床差異。
(3)2001年Kim等首先報告關節鏡下采用縫線固定方法治療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經後內側和後外側入口進行操作,固定方法是縫線橫穿PCL後從骨洞中拉出。
(4)國內趙金鐘等通過雙後內側入口進行關節鏡下復位,採用縫線固定,並經Y形骨隧道和鈕釦固定技術進行復位固定。但是由於在後方間室內操作,具有較長的學習曲線,而且手術風險也較大。
手術技術
(1)採用關節鏡下探查,沖洗血腫,處理關節內合併損傷和病變。建立後內側入路,清理後方關節囊,暴露骨折部位。避免完全分離骨折,用探針評估骨折塊的範圍。使用PCL或者ACL脛骨定位器,選擇定位點,通常位於PCL纖維的兩側,必要時可以脛骨PCL纖維。
(2)鑽入2枚導針,評估位置。4.5mm空心鑽擴大骨道,經骨道放入雙股鋼絲。將鋼絲經後內側入路引出。
(3)選擇雙枚微型帶袢鈦板,在纖維環處繫上雙股愛惜幫縫線,並經鋼絲引出於脛骨前方。
(4)探針或者刮匙幫助骨折復位,在前抽屜狀態下,在脛骨前方繫緊愛惜幫縫線。評估復位及固定情況。必要時透視。
術後處理
(1)用支具將膝關節固定於伸直位。術後2天去除引流管及加壓棉墊,加強股四頭肌及膕繩肌力量訓練。
(2)術後4周開始保護下屈膝鍛鍊,術後6周爭取屈膝達到90°,3個月應恢復膝關節的全面活動度。持拐部分負重,足尖觸地行走,8周後完全負重。
(3)術後支具固定保護3月。術後6個月後,根據骨折癒合情況,可逐步恢復參加體育運動。
典型病例
會診病例
病例圖片
總結
關節鏡下采用雙枚微型帶袢鈦板固定PCL脛骨止點撕脫骨折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針對性強等優點;
關節鏡下可探查和處理關節內其他病變;
(1)操作相對簡單;
(2)復位固定牢固;
(3)獲得滿意的療效。
閱讀更多 輕盈醫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