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的工作才是你貧困的根源?

又一年返城路,很多同學都跟海鉅君一樣回到了工作的地方,臨走前父母的擔心一年又一年的伴隨著我們,很多人放棄了父母眼中的所謂“鐵飯碗”,毅然決然的來到北上廣,去追尋心中的夢,同時也有很多人回到家鄉,開始走父母認為的那條應該走的路。不言哪種對錯,畢竟人生的路有很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

“鐵飯碗”的工作才是你貧困的根源?

父母眼中的“鐵飯碗”

相信很多80後、90後出生的孩子,對待工作的看法跟自己的父母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也不難理解,畢竟他們工作是在70年代,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旱澇保收是最幸福的標準。什麼工作離吃“公糧”最近,就最有安全感,所以“好工作”的定義多半就這麼演變而來。

大概“鐵飯碗”可以分為幾個等級:公務員、老師和醫生類以及國有企業員工。

隨著時代的進步,體制內的工作雖然受歡迎,但就成長性來說,工作的價值,工作的成就感都不算高,所以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都願意進入企業,甚至自己去創業,因為這樣對於個人的成長更快,更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

用老一輩的觀念簡單點說,你就是個沒有任何保障的合同工、臨時工,和老師、醫生、公務員等體面工作根本沒得比,所以自然成了混日子的了。

“鐵飯碗”的工作才是你貧困的根源?

“鐵飯碗”怎麼就成了貧困的根源?

不能否認的是,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鐵飯碗”都可以讓你旱澇保收,有明確的福利保障,有固定的工資收入。然而這裡要說的是“貧困”而不是“貧窮”,關鍵點在於一個“困”字上面。

過年與幾個初中同學聚會,從北上廣回來的,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眼界也更為廣闊,端著老家“鐵飯碗”的同學,總是搖搖頭,看不到任何的生機,當大家驚訝於一個很簡單的機房換設備為什麼可以一年也完成不了,同學露出蜜汁尷尬的微笑,事情就這麼多,做太快後面就沒事兒了。

畢竟穩定的工作,核心在於一個“穩”字,這也就失去了開拓或者發展的意識,慢慢的陷入一個慵懶的境地,這種“舒適區”一旦習慣了,就會丟失掉改變的慾望,更加不會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別談有什麼“危機感”。

“鐵飯碗”的工作才是你貧困的根源?

老一輩人教導我們要“居安思危”,越是安全感十足的地方,越容易被顛覆。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越是在“穩定”的工作狀態中越是需要小心,因為穩定將會成為你“貧困”的根源,一旦你的能力跟不上社會的需要,今天越是穩定,明天就越有可能被社會所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