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怎么办?

只为寻找那瞬间的快乐


陈洪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

咨询主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咨询取向:认知行为、接纳承诺疗法结合投射测验中的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瑞士新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既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前者叫内向,后者叫外向。


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占优势,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

性格内向和外向是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的,只是二种不同的类别而已,不同的性格都有着各自的利弊。内向型的人格特点是,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特点之外,性格内向的人也有一些其它的优势。例如:一般内向的人比较理性,比起外向的人而言更倾向于思考和倾听。内向的人让人感觉不太容易冲动,也不容易得罪人。内向的人虽让人感觉城府比较深,但也绝对不等于心理封闭,一旦有合适的朋友他们也是愿意跟人推心置腹相处的。

性格的稳定性也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塑的。它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性格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形成后,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据说中外历史上有很多性格内向的名人,他们性格内敛、思维缜密、处事周全,高瞻远瞩,他们分别是:拿破仑、爱因斯坦、梵高、毕加索、卓别林、黑格尔、比尔盖茨、科比、陈景润、鲁迅、李清照、梁朝伟、周杰伦、周星驰、俞敏洪、姚明、郭晶晶、易建联等等。

所以家长朋友们不要过分担心自己性格内向的孩子,只要我们多鼓励多陪伴,多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集体活动等,根据孩子的特点加以培养、引导,不必担心孩子将来长大后会没有出息。


最后衷心祝愿蓝天下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个多彩的童年,快乐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提起“内向”,很多人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这样的字眼:害羞、敏感、孤僻、安静、朋友少、社交障碍

…很多父母都不想孩子成为内向的人。

在大多数人眼中,活泼开朗、喜欢表达、善于沟通与社交的外向型性格才是他们的“理想型”,这样的人更招人喜欢,更容易达到成功。

在如今社交和外向性格备受推崇的文化中,内向的人可能会很难,甚至是可耻的。因为对于内向,人们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并且对于这种偏见选择视而不见。


只不过这种内向被很多人自我否定了。为了获得社会与大众的肯定,原本内向的人积极地与其他人沟通,踊跃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很努力把自己活成一个外向的人。

很多人容易将"内向"与"害羞"混为一谈,但其实内向与害羞是有所不同的。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内向更多的是你怎样对于刺激作出回应,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



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独处是他们赖以呼吸生存的空气,他们能在独处中放飞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在社群共处中为了迎合其他人的看法而处处侵蚀自己的想法,做出身不由己的行动。


历史上很多杰出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富兰克林•罗斯福、甘地、比尔盖茨等,他们都把自己描述成内向的、说话温柔的人,但他们依然站在聚光灯下,是真正的掌舵者。

事实上,那些擅长变换思维的人、提出想法的人,有着极为显著的偏内向痕迹,而独处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所以,如果你们家的孩子是内向性格的,不要因此感到焦虑,也不要因此逼着孩子去变得外向。给他一个独处的空间,让他感觉到舒服,让他能独立思考,他会给你展示出他特有而擅长的一面。
1

不要将孩子的“安静”看轻、贬低

最糟糕的就是父母因为孩子的内向性格而贬低孩子。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真的经常这样做,“别这么安静了!”“你就上去和别人聊聊天!”而这样做非但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孩子更加想退缩。

2

不要强迫他和别人讨论

你想让孩子多多社交,想让孩子和人多说话。然而,强迫他去和别人交谈不会有任何效果。一个内向的孩子,感到舒服的时候才会打开话匣子。如果他们被逼得太紧,反而会有反作用,让他们完全放弃。

3

切勿擅自组织交友互动

可能你在游乐场里看到另一个安静的孩子,你认为这是你帮孩子交朋友的大好机会。你把那个孩子叫过来,把自己的孩子介绍给他,并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做开场白。帮孩子建立这种社交活动并没有什么错,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知道何时停止干涉以让对话自然发展,否则两个孩子最终也是聊不下去的。

4

不要在他人面前取笑孩子

唯一一件比取笑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更糟糕的事,就是在别人面前取笑他。内向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又很害羞,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却会让孩子非常难堪。

5

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孩子忘记做家务了?没有和别人说谢谢或者说得太小声?可是,在别人面前训斥孩子,只会让他们有钻进地缝、想死的感觉,借此他们也无从学到任何教训。如果你想让他们能纠正自己的行为,等人散了再和孩子说吧。

6

不要要求他在别人面前表演

可能你的女儿有最美丽的歌喉,或者你的孩子会讲最有趣的笑话。但是,内向性格的人并不喜欢站在舞台上的感觉,也不希望成为全场焦点。尽量别让孩子为别人表演。你可能觉得,这非常有趣又可爱,但孩子可不是这样想的。

7

不要给他安排过紧的日程

很多孩子都有很多行程、活动,但有些孩子对此无法接受。一般,一个内向的孩子需要更多安静的时间。太多刺激让他们无法忍受,他们需要回家休息、补充能量。

8

不要因为孩子没和熟人打招呼就说他没礼貌

一个内向的小孩可能很难和熟人打招呼。可能人走过去,孩子就直接忽视掉,而这并不是孩子粗鲁或没礼貌的表现。

对于内向型人来说,向别人示好、打招呼是困难的事。不要批评孩子,而是应该告诉他,点个头,微笑一下,是有礼貌的表现。


吃货小笔记


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外向是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主要指向外部客体;内向是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自身,指向内部。没有纯粹外向或内向型的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外向或内向,其中占优势的特征决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而且最关键的是,内向和外向各有其优缺点。这里我们从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五个层次来探讨关于“内向”的问题。


一、 孩子在环境层次表现比较退缩。比如孩子只是在陌生环境,或者跟陌生人表现比较退缩。父母催着叫“叔叔”、“爷爷”,孩子畏畏缩缩不肯叫。尤其是一些父母跟祖辈分离,半年一年回家一次,对父母来说,眼前这个人是自己儿时最亲的父母兄弟,但对孩子来说,这些“陌生人”表现很奇怪,明明没见过面,却一上来又搂又抱。这时孩子的畏缩怕人其实是正常的保护自己的本能在发挥作用,要尊重孩子。如果的确很希望孩子跟自己的亲人更亲热,可以在平时多给孩子看亲人照片,讲亲人的故事,让孩子产生熟悉感,也允许见面后慢慢熟起来。千万不要逼迫孩子违反天性,要求他对不怎么见面的血缘至亲表现非常亲热,电视上那种因为血缘关系一见如故的相逢场面,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二、 孩子行为上表现比较内向,比如社交上过于退缩,见到人躲躲闪闪。父母希望改变这个行为。父母可以设定希望孩子改变的具体行为,带孩子先角色扮演,然后让孩子实地操作。也需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感受到人际交往很重要,所以爸妈希望你掌握最基本的礼仪;但无论你有没有做到,爸妈都一如既往地爱你、欣赏你。在孩子情绪比较好的时候带孩子进行演练,或者拿着孩子的洋娃娃之类的表演,让孩子知道父母具体的期待是什么,并且为孩子建好台阶,扶他走上去。


三、 孩子的社交能力上有欠缺。比如孩子不懂得察言观色,对别人的情绪识别有困难,或者自己语言能力的问题,限制了自己。这在一些孩子身上会出现,例如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或者有生理缺陷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需要一些特别的帮助,尤其是一些专业的指导。


四、 孩子的一些信念让他保持很“内向”,比如孩子比较自卑,觉得别人可能不喜欢自己,或者孩子觉得别人可能会欺负自己。这些孩子也许是过往一些挫折,让他丧失信心。家长可以创造一些环境,让孩子多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先挑选一些跟他性格相近或特别容易相处的孩子,也教孩子一些技巧,帮助孩子经过多次成功经验的重复,逐步增强自信。


五、 孩子的身份层次上是“内向”。孩子就是一个喜欢独处,跟自己玩的人。就像爱因斯坦一样,他觉得一个人琢磨身边各种事物的前因后果很有趣,比跟人相处好玩多了。那我们不如尊重他的天性,只要他的爱好够健康,就允许他发展兴趣。


最后,最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本来样子,只要孩子觉得没问题,家长不要去逼迫他,改变他。因为“内向”本来不成问题,家长的“不满意”才是造成很多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青音约”的头条号,向我们提问,写下你的困惑,我们帮你解忧


青音约


内向和外向是人们经常使用却不太精准的标签,是对心理诧异过分简单化的分类。

内向和外向型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人十分内向或十分外向,是比较典型的内向或外向型人格。有的人则一半一半,内外向兼有,其实这无所谓好坏。



外向的人,会比较健谈,多变,喜欢和人交往,但容易冲动,容易相信别人。

内向的人,则比较有深度,喜欢思考,喜欢独处,克制,谨慎。

内向和外向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获得能量和快乐的渠道。没有人说,一定要很多朋友高谈阔论才算快乐,自己安静的思考难道就不能快乐吗?

两种性格的人,各有利弊。如果孩子是内向型的宝宝,说明他是比较爱思考,比较谨慎的孩子。家长无需刻意让孩子改变。

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帮他克服内向可能会带来的弊端,比如,内向的人,会想的太多,行动得太少。

家长可以从这方面引导孩子,鼓励孩子,思考之后提高实践能力。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多去参加一些冒险活动,参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但不能强迫,必要时大人要以身作则,也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等等。让孩子逐渐体会到参与社交活动的乐趣。

家长要谨记,内向不是问题,只是人和人的不同性格特征而已,没必要觉得内向的孩子就一定怎样怎样。内向外向,都是正常人的不同表现而已。


静座听语


内向与外向一样,只是区分人的一个类型。不管孩子是那种类型,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潜质。我们要做的,不是为他们的某些不足而过多担忧,而是因材施教,发现和理解他们,从而更好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自己作为成年人的经验和引导。

之前曾经写过一篇书评,能简单回答题主的问题,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网络热播,带火了新一波酷爸萌娃。其中,陈小春和应采儿的儿子小小春(Jasper)可谓圈粉无数。他是粉丝们眼中的“小甜椒”,软萌可爱,与“朝天椒”一样火爆的爸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是爸爸们眼中“很好带”的小孩,节目中听话、懂事、高情商的表现非常地可圈可点:

脾气暴躁的爸爸陈小春会因为Jasper动作慢、没有及时回应他这样的事情被“激怒”,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大声训斥。画面中的两个人像极了咆哮的狮子王和一个被吓懵的小兽。

面对爸爸有点凶、有点吓人的样子,小小春没有被吓哭,更没有像熊孩子一样发脾气、不配合,而是一声不吭,乖乖听话,并且会在陈小春冷静下来后,向他描述他当时生气的样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小大人般的样子,让爸爸陈小春感到十分惊讶:“我没想过他会跟我有这样的交流。”



其实,小小春之所以被骂被催,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例如,对一台喇叭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玩到爱不释手,甚至忽略了爸爸的声音。小小春Jasper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在节目的先导片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当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来到陈小春家,小小春在开门迎接他们的过程中一人分饰自己和巴斯光年两个角色,在工作人员和爸爸妈妈面前上演了一出自导自演的“迎接活动”,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自娱自乐的满足,有时连妈妈应采儿都一脸迷茫和宠爱地表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虽然小小春十分享受自己的小世界,但他也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对外在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能与他人展开令人惊喜的沟通。尽管在节目中,小小春并没有太多地与其他小朋友主动交流,但少有的几次却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当爸爸们出海打渔,嗯哼因为想爸爸委屈地哭起来。本身也非常舍不得爸爸的小小春为了安慰嗯哼,主动陪他玩石头剪刀布,还拿出了实力派的“演技”故意输掉逗他开心,暖化了观众们的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小春之所以如此贴心可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内向型的孩子,并且有效地发挥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里的“内向”并不等同于害羞、不善表达,而是一种气质类型。内向者需要从内心吸取能量,并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例如,拥有内向气质的小小春乐于独处,可以用一个喇叭自娱自乐,可以和喜欢的巴斯光年一起构建想象的世界,并且获得属于自己的乐趣。

在小小春身上,我们看到:内向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意味着迟钝或太过自我,反而蕴含着独特的优势与潜能。而内向者的潜能一旦被挖掘,就能够如小小春那样,显现出乖巧、贴心、高情商等优点。

那么具体而言,内向者都拥有哪些值得挖掘的潜在优势呢?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中,作者马蒂•奥尔森•兰妮博士给出了答案: 1、内向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2、内向的人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

3、内向的人热爱学习;

4、内向的人善于创造性思维;

5、内向的人擅长艺术创作;

6、内向的人情商很高;

7、内向的人精通谈话艺术;

8、内向的人乐于自处;

9、内向的人拥有可喜的谦虚态度;

10、内向的人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11、内向的人是好公民;

12、内向的人是良友

(摘自《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第3章)

兰妮博士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养育以小小春为代表的内向孩子的一部指南。作者将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具体的实例结合在一起,充分阐明了内在气质的定义、成因,并且以可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方法,给出了养育内向孩子、帮助内向孩子发挥自身潜在优势的实用建议。



例如在书中很多章节的开篇,作者都会以讲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一个案例、一个发生在普通家庭的情景。通过实际可感、司空见惯的情节引出将要探讨的问题,并给出科学的解释与说明,让读者对现象背后的根源形成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紧接着,作者会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明确指出积极的应对和解决办法。从而帮助读者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转化、运用科学知识。整个过程摒弃了冷冰冰的说教,而借助一气呵成式的内在逻辑、结合更多生动的语言表现形式,让比较生僻、专业性较强的科学知识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此外,文章在内容安排上也有一些小亮点。例如在正文以外增加了相关的补充性内容,实现了对主要内容的延伸与扩充。它们有的是对科学理论的严谨说明,有的是对一些生僻名词的生动解释,有的是帮助读者进行实践的其他参考书籍。这些内容的增加,不仅仅让本书的“含金量”更高,同时也成为辅助读者理解、运用书中知识的又一“拐杖”,足见作者的用心。

当你真正地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它不仅是“小小春”养成指南,更是帮助你应对、处理孩子们世界里各种小问题的“独家秘笈”。例如当外向型的嗯哼和内向型的小泡芙因为玩具闹起矛盾,爸爸们应该怎么办?如果读过这本书,相信爸爸们将会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这个情况。


书中,作者讲述过一个哥哥与妹妹抢皮球的案例,并且分析了孩子们表现背后的生理因素,更重要的是,为面对这种情况的家长提供了让孩子们“听话”的实用建议。所以,如果你是父母或者相对于孩子的“大人”,这本书将帮助你摆脱对“熊孩子”的无能为力,让你从不怕孩子制造的各种“麻烦”、善于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开始,找到相较于抓狂、咆哮、暴怒而言,更可取的态度与方法。

而如果你正是一个内向型气质的人,或者拥有内向型的家人、朋友,这本书将很好地帮助你认识、了解内向人群,对你的自我成长、家庭关系的优化、朋友感情的维护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际上,书中很多的观点与建议,已经不仅仅限于内向的孩子。在介绍内向者特点的同时,作者必不可少地以对照的方式带出了对外向型气质的解析,对我们理解和帮助外向孩子的成长、认识外向型的个体,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也许对很多非教育专业的读者而言,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比网络小说以及十分通俗化的社科书籍更让人费力。然而,就像注水的猪肉,那些被淡化、稀释到已经不太能看出本来面貌的知识,它们对我们头脑与心灵的营养意义,实在禁不起考量。

虽然,阅读这本内容上富有深度的书籍、吸取其中没有被太多修饰与通俗化调剂冲淡的精华,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通过这样的阅读,也许你将更好地与作者对话、与知识对话,向作者学习,向知识本身学习。

读书应趁早。趁误解与矛盾还没发生,趁你的孩子还小、趁我们还充满力量,去爱去给予。



Allison秋千


所有的性格都有两面性,内性性格的孩子内敛,控制力很好,观察力很好。外向的孩子很容易沟通,可外向的孩子也可能风风火火,以自我为中心,聆听能力不够强。

我想告诉大家,最好的性格是平衡的性格。最好的性格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高情商的性格。高情商的性格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弱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内向的孩子,他的内心其实不内向,他有很多话,甚至多到比外向的孩子还要多,只是没有从小养成一个习惯,让他脑子想象的东西用具象的语言给讲出来。天生的孩子如果内向,父母亲可能给了他一些这样的遗传。但是要知道,后天的培养非常非常重要。

当你有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的时候,3岁开始,你就可以和他做很多角色扮演的游戏,引导他把自己内心的话讲出来。比如我们每个周末可以做场景的游戏,妈妈做营业员,孩子来买东西,来买东西他总得说话吧。或者倒过来让孩子做营业员,妈妈来买东西,妈妈问营业员,这个糖多少钱一斤?你的孩子一定要回答你。所以,我们做角色扮演,等到一定程度了,我们可以走出家庭,让孩子熟悉的朋友来和他做很多的游戏。再到最后,把他带到某一个游乐场,或者某一个早教中心,或者某一个不熟悉的小朋友的家里,让他跟新的小朋友,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游戏。

所以,内向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为他造就一个环境,让他用嘴巴说话。有些孩子一开始就能和别的孩子玩在一起;有些孩子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进入角色,妈妈要经常带他玩,不要责备他不和小朋友们玩,妈妈把他留在那里,他自己慢慢会介入。妈妈越说他,他越躲;妈妈越来越不"关注"他,他就越容易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一群陌生的孩子里面,你要邀请一到两个和你孩子熟悉的孩子,以熟悉的带陌生的,孩子就会慢慢地融入进去。

妈妈要有智慧,妈妈要有选择,妈妈要有弹性,妈妈要更懂得科学的一个概念。所以说,性格没有好坏,情商却有高低。情商如何高,如何低,就看爸爸妈妈在6岁以内和他做些什么,和他玩些什么。如果6岁之前,纯粹地强迫他学习知识,那么孩子的情商不会高,能力不会好,性格弱的更弱,性格强的更强,不会成为一个平衡性格的孩子。


妈咪Jane黄静洁


其实对于孩子内向,以我现在的经验,是不是家族遗传会多一些,因为有些家庭从爷爷辈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了,不太和人交流还有就是害怕人多,认生,这些。

有时候遗传真的很强大,孩子从出生的某一个动作某一个行为,某一个说话和手势有可能就和爷爷爸爸特别像,那就要从家庭里找出一些根本的问题所在,因为从孩子出生你肯定先是融入到这个家庭来的,家庭了解清楚后才会有孩子出生的。

对于孩子的性格其实完全可以预测的,看看爸爸看看爷爷就知道 了,遗传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但不管如何孩子从出生起从一张白纸由爸爸妈妈们在上面一笔一画的引导去成长,所以遗传是一方面,后天的影响也会占很多的。

第一,多和小朋友接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多生一个孩子来陪伴。


第二,多结交朋友,最好能和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的孩子经常接触,一起成长,这样欢乐多些,玩伴多些会很好的性格影响。


第三,家庭里尽量爸爸妈妈达成一至的育儿理念,怎么陪孩子玩乐,都要有一至的统一的育儿理念,不要一个人往这边使劲,一个人无动于衷。


第四,多出去走走,去旅游,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见得多了,也会外向些。



燕霞的趣生活


要想知道如何改善孩子内向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什么是内向?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内向?孩子内向有哪些表现?只有了解了这几个方面,才能更好的去改善孩子内向的问题。

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所谓内向,就是指孩子喜欢安静、爱思考、不合群、常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别人接触。这种类型的孩子比较保守,做事情有计划性,但是也会瞻前顾后,一般都比较悲观,容易焦虑,发怒,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抑郁的情况。

那么什么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呢?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占不少数的,但是导致孩子性格内向的因素却是不同的。所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这样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导致孩子内向的原因,我归纳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遗传因素。看过一些书籍,发现如果有父母或者近亲是内向的性格,那么孩子有极大的几率是内向的人。

第二,环境因素。当然这个环境因素既包括家庭中的环境也包括社会上的环境。其中,家庭因素占的比重还是较大的。如果家庭成员有性格内向的人,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比较内向。

第三,独生子女。如今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都选择生二胎,但之前计划生育的实行导致很多独生子女的出现,这让孩子的成长少了很多同龄人的陪伴,性格因此会变得比较内向。

第四,父母保护过度。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事情往往是大包大揽,这会导致孩子失去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时间久了就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内向。

第五,受过心灵创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心灵上的刺激和创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很好的关怀和疏导,孩子因此就会有心理阴影,其性格也会偏内向一些。

内向的孩子往往不喜欢交流,个人外表看显得比较冷漠,除了一些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他们是不愿和别人接触,不善与人交往,在人多的地方会变得非常拘谨。

那么,现在大家了解了什么是内向,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内向,内向孩子有哪些表现。最后我们就说说改善孩子内向这个问题的举措:

1、多与同龄人交往。相对于父母,孩子可能更喜欢和同龄人谈话,所以多为孩子创造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机会,比如把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让自己孩子做一回主人,他们会很乐意招待自己的同伴,这样做可以逐渐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2、主动与孩子交流。内向孩子很少主动开口说话,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交流,这样才能走进孩子内心深处,从而可以引导孩子打开心扉,慢慢地孩子也愿意与小朋友交流和玩耍。

3、让孩子锻炼独立。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向邻居借东西等,这些都可以给予孩子机会,让其变得更加独立,也敢于接触自己喜欢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一些参考,又不好之处,欢迎大家多多指点,谢谢!


果果的大时代


内向外向各有各的优势,比如内向的孩子耐心较强,外向的孩子好奇心较强,总之,不要刻意改变他的天性。对于这类孩子,要善于取得他的信任,在建立好的关系之后,再去引导他,不要太着急,他身上的闪光点恰恰是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可遇不可求的。记住,没有完美的孩子,世界也不需要完美的孩子。内向并不代表了不成功,我想恰恰是一个优势,关键家长用什么角度去看待,用什么方式去引导。


妈咪宝贝传媒


多鼓励你的孩子,不要总和别的孩子比,还有孩子说的话作为家长不管认可不认可,一定要积极的给予回应,爱他一定要告诉他 。不要问我怎么总结出来的,因为我也是那个内向的孩子!现在已经是两个姑娘的爹了,我希望她们能够不在内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