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车和日系车钢板的强度都是多少啊?

做人要厚道要低调


复制的哈,重点看第五条吧

很多朋友第一次买车往往有这些观念:日系车安全性不好、车越重越安全、SUV比轿车好等等。来看看这些选车误区,你们是不是有中过招?

1.车皮厚更安全

很多人选车的时候会抓各种安全方面的小细节,甚至连车皮的厚度也要纠结很久,觉得车皮薄的车就不安全。小告诉你们这完全是一种认知错觉,或者说是人的潜意识在作祟,其实车皮的厚度跟汽车安全基本不搭边。

厚一点的车皮在小碰撞的时候损伤确实会小一点,但是对于保护乘客安全来说最重要的是钢架强度。武侠小说里所谓的内伤大概就是这样了,车皮好好的,里面的车身结构都坏了,你还觉得更安全吗?

2.车越重越安全

如果轿车和卡车发生碰撞事故,一定是轿车损伤比较严重,为什么?因为卡车比轿车重。的确,如果是对撞,重的车受伤会轻一点,但是这只能说明车越重杀伤力越大,而不是越重越安全。

你们看过卡车撞翻轿车,一定也看过卡车莫名其妙自己翻车吧?这说明并不是单纯的车重了开起来就稳了,车重增加以后会降低操控性和制动性能,反而更不安全。

话说回来,真要是越重越安全,在车里放一堆砖头是不是就能提高安全性了?

3.SUV比轿车更安全

很多车友可能会认为SUV的安全性比轿车的要好,SUV车重大,车身高,发生碰撞的确是有优势。但是SUV最大的劣势就是中高速行驶的时候重心高,操控性比较差,反应肯定没有轿车灵活,如果是紧急躲避或者快速过弯的话比轿车更容易失控侧翻。

4.车越贵越安全

这种观点是最可笑的了,豪车就质量好吗?虽然说一分钱一分货,但是这跟安全性完全没关系,许多豪车售价高,是因为大多是小批量的手工制品,质量和品控上不见得就能超越大工厂的机器流水线作业。

并且,价格贵一般都代表马力大,加速快,经常是一个误操作就有可能车毁人亡,真的不知道安全在哪里。

5.美系、德系比日系更安全

日系车很烂这个概念在很多车友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不过,用大数据来说,最安全的平价车,恰恰是本田和斯巴鲁,日系车碰撞测试的结果甚至比奔驰、宝马都要好。而在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统计中,美国驾驶员死亡率较低的车型排名里,前十名里就有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的车型。

有车友会说,马路上经常看到日系车稍微撞一下就是一个坑,这么容易变形怎么就安全了?其实安全性好不好,主要看车上的吸能部件(包括保险杠、防撞杠等)通过形变和位移能够吸收多少碰撞能量,最终目的是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不得不承认,日系车在这方面确实是做的比较好的。

6.底盘越高越好

底盘高无非是提高汽车的通过性,这在越野车上比较常见。然而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是去参加越野大赛还是准备西藏自驾游?底盘高就代表着重心高,稳定性差,为了弥补这一点,那就必须牺牲油耗来提升抓地力。相比之下,汽车底盘低带来的是更小的风阻,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油耗。

7.手动挡比自动挡省油

要是以前我绝对赞成这个说法。但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以为手动挡省油吗?现在自动挡的车基本上是6速自动变速箱,相比手动挡的5速来说,转速更低,换挡速度也更快,更何况现在还有7挡双离合、8挡、甚至9挡变速箱,省油效果一点也不比手动挡差。

可能有的车友就不服了,别人开自动挡就是比我油耗低啊!那可能就是你的脚法问题了,如果是一脚油门踩到60码这种玩法,神也帮不了你。


草民社社長


  关于车身的安全性,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版本,越来越多的汽车行业俨然已经进入了钢板强度的“军备”竞赛中,虽然日系车型钢板强度标号看起来是很高,但是真的就和厂家说的一样吗?让小编带你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很多车型都申明自己拥有特有的车身安全技术,比如说标致508,就申明自己了一款非常注重安全的中型轿车,厂家也一再表明其车身重要位置的钢板最高强度可达到1600MPa,这个强度简直达到了潜艇级钢板强度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市面上主流品牌的钢板吧。小编做了一个排行。

  ▼

  特、丰田等“美、欧、日”最具代表性且销量名列前茅的汽车品牌居然都在车身钢板强度上“位居末席”,而奔驰、宝马等老牌豪华汽车品牌甚至少有公布“最高强度钢板”这一指标的习惯。

  其实这样的结果与这些车辆的真实碰撞防护能力是大相径庭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答案是:钢板强度标准的问题。

  小编说这个并不是说汽车厂家“虚报”自家的钢板强度,而是说钢板的强度具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两种不同的标准,不少厂家利用钢板强度的不同标准,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标准进行了混淆,所以才会导致如上情况的出现。

  什么是屈服强度呢?简单来说,屈服强度就是“用多大的力能把金属弄至变形”。

  什么是抗拉强度呢?简而言之,抗拉强度就是“用多大的力把金属弄断”。

  当然了,我们也针对此做了个小实验来说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将一块塑料板假设成钢板,我们用很小的力量就能够使其变形,所以这块钢板的屈服强度很小,而如果我们想拉断同样一块钢板要用非常大的力量才能实现,说明这块板的抗拉强度非常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样一块材料,它的抗拉强度要远大于屈服强度。

  假设有A和B两辆车,A车关键位置钢板的抗拉强度为900MPa,B车关键位置钢板的屈服强度同为900MPa,根据上面的实验我们可知道,B车的钢板抗拉强度一定会远高于900MPa。那么当这两块钢板都受到900MPa的冲击力时,A车钢板将会发生断裂,而此时B车钢板仅会发生变形,并不会造成断裂。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屈服强度还是抗拉强度,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单位“MPa(兆帕)”,这就使得厂家在宣传过程中着重突出“MPa”的数值大小而几乎没有厂家提及是“抗拉强度”还是“屈服强度”的原因。

  现在知道了吗?汽车钢板的“屈服强度”显然才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指标。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超过1000MPa的钢板标号都是采用“抗拉强度”而非更有意义的“屈服强度”。简单地说,“不变形”或者“变形少”才是最关键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些数据:

  下表中的TRIP钢,使用“屈服强度”作为标准时强度为830MPa,但换用“抗拉强度”后却高达了1600MPa。

  我们发现,当车身钢板标号使用“屈服强度”作为指标时,我们看到的数值便不会很高,而采用抗拉强度作为指标时,其强度数值自然会高的惊人。

  在这张汽车追尾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白色车车身钢板强度很高,在车头吸能区后的A柱基本没有发生变形,但是黑色车辆被追尾后,由于车身钢板强度较低,车辆尾部已经发生了严重变形,大幅度溃缩,严重威胁了车内后排乘客的生命安全。

  如果只强调抗拉强度意味着车身钢板严重扭曲变形但并未断裂,然而后排乘客的生存空间已然堪忧;相同的MPa数值,你会选择抗拉强度还是屈服强度呢?

  我们在这张事故照片中,可以看到黑色轿车被巨大的工程车辆压在底部,但是黑色轿车关键位置的钢板屈服强度很高,所以可以看到,它的车身变形并不明显。所以屈服强度更高的车身才能有效减少严重撞击中驾驶室的变形程度从而为驾乘人员留出至关重要的生存空间。

  如果需要一个更“体面”的数值,那么只能使用“抗拉强度”作为指标。但对于车辆实际的防护能力而言,屈服强度才是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指标。

  我们从目前公布的资料整理来看,上面提到的11个汽车品牌中,福特、大众、奥迪使用“屈服强度”作为标注,而其它品牌均为数值更高但实际意义不大的“抗拉强度”。


宝安大兴奔驰


汽车是个系统工程,所以安全性能也不能简单的用某个独立的指标(如钢材强度)来衡量。单从车身强度来讲,车身结构,钢材强度和厚度综合起来评价才最有意义。在其它指标相同时再比较某个单一指标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比如车身结构和钢材强度相同时,那么用料越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钢材越厚)相对安全性更高些,但车身也重又影响了油耗和操控。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两辆车同样都是5星碰撞级别。那在现实情况下两车是否一定具备同样的安全性能呢?答案是不一定。假设AB两同级别车的车身结构相同同,车重也相同(可以理解为钢材厚度相同),A车溃缩吸能区钢材强度为400,乘员仓框架钢材强度为800,B车的两个指标为600和1000,那么在现有的碰撞测试方法下两车都可能获得5星评级,但哪个车更安全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现有碰撞测试方法的局限性问题。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中国的学生和美国的学生在某些考试中成绩差不多,而中国的往往更好些,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能力体现的结果可能正好相反,所以考试成绩好这也只能说明你更会"应试"。

回到刚才的话题,AB两车都是5星,这只能证明在现实中发生与测试环境相似的碰撞,两车具备相似的安全性,但实际情况却远比这复杂的多,比如两车都被侧翻的大货车压住,A车可能已经压扁了,B车则可能为车内乘员保留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如果货车再重些呢?结果则可能一样了。所以说世界上没有最安全的车,我们只能尽量去伪存真,选择相对更安全的车,自己努力做更安全的驾驶员才更重要。推己及人,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提高素质,更注意安全,才是我们最大的目标。


008141933947


不用用那么深奥的文字忽悠人,看看神车网对撞测试,大众郎逸对撞日产轩逸,日产轩逸完胜大众郎逸,大众郎逸对撞后四个车门全部不能打开,日产轩逸四个车门正常开启,这要是真发生事故着火了,大众郎逸烧死在自己的车里了


速度君子


知道这个根本没意义,车身钢板压根就不是碰撞的受力部位,不管抗屈服数值是多少,它都只有1毫米厚!有很多部位还不到1毫米,把自己的命交个1毫米的钢板,你愿意?答案是没人愿意!汽车碰撞受力的是车架!承载式车身整个车身都是一个整体,非承载式车身有两根纵向的大梁。这才是受力的部位。侧面的碰撞一直都是比较危险的,因为侧面是汽车结构的弱点。所以一般为了补强侧面强度,都会在车门里增加防撞梁,拆掉门内饰板就能看到。

所以再别关心钢板的厚度了,那都是山炮们操心的事


xXx22


仅仅知道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没任何意义!要同时知道强度设计值和设计安全系数才有意义。另外,材料强度不等于结构刚度,也不等于车架结构的容许变形。例如,此车的材料强度虽然不及彼车,但设计安全系数较高、弹塑性变形指标更完美,那么安全性能是此车好还是彼车好?答案显而易见的是:材料强度跟安全性没直接关系。这里面有材料力学原理。


随弦音鸣


不能只看钢板厚度!

主要看车架的刚度如何!德系高档车在车架主要部分都是选用高强度钢,虽然车身部分大量采用了铝,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车辆总体的强度!

去找些材料看看吧!别只是盯着钢板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