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六成銀行股破淨,高管自掏腰包「保價」,對此你怎麼看?

財經小車


先來看看銀行高管跟股東增持的情況:

江蘇銀行

高管增持36.42萬股,佔流通股115億股的0.0032%;

第一大股東江蘇信託增持406.62萬股,佔流通股比0.0354%。

浦發銀行

高管合計增持34.85萬股,佔流通股294億股的0.0012%

交通銀行

董監高合計增持25萬股,佔流通股743億股的0.0003%

其他還有杭州銀行,招商銀行等等,但是比例也都差不多。

相對銀行股的體量,高管增持實際作用有限,唯一能達到的作用是向市場傳遞下信心

相比較銀行動不動幾百億的流通股,上千億的市值,高管的增持比例就像是向大海撒胡椒麵,撒完基本上就看不到效果了。基本上各家銀行股東里,國有大行的大股東基本都是證金、匯金財政部這種,比如工商銀行:

散戶本來也就不喜歡買銀行股,而銀行這種體量,這樣的股權結構決定了,對銀行股價有影響的肯定是各種各樣的機構資金,而專業機構是有自己的定價體系的,這樣就導致高管這種增持行為基本上不會影響機構的判斷跟定價。

因此,如果從提振股價角度,高管增持的作用基本上為0,唯一的作用就是表達下在職人員對自己公司的重視程度。

銀行股價被“低估”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這種長期的低估狀態有一種可能性它可能就值這個價格

如果單純看市淨率,市盈率這些指標,銀行相對其他股票來說肯定是被低估的,但是,這種低估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是近幾年一直都這樣,甚至15年牛市的時候也是這樣,只有在17年漂亮50行情的過程中有過一波大的上漲,從長的時間維度來看,現在重新“低估”的狀態更接近銀行近幾年的常態。

市場這幾年給銀行的估值低是因為銀行這幾年在遭遇重大的歷史挑戰

我們看一下銀行的3大主營業務:存款,貸款以及結算業務。這3塊也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這幾年的科技發展,讓銀行的這3塊業務一直在遭受重大沖擊:

隨著貨幣基金的不斷深入人心,現在都不存款而是買貨幣基金了,儘管貨幣基金最終也是在銀行存款,但是這樣捆綁銷售後銀行獲取存款的成本提高了。

而在貸款端,這幾年國家一直在去槓桿,而去槓桿的前提是把貸款利率降下來,不然槓桿是去不掉的。比如100萬的貸款,一年10萬的利息,借款人一年只能賺15萬,自己花掉5萬,每年利息10萬,100萬的本金永遠還不完,但是把利息降低到5萬,自己花掉5萬,5萬還利息,每年可以還5萬本金,這樣貸款才能慢慢還掉,槓桿才能去掉。

也就是說,存款成本上來,貸款利息下來後,銀行盈利的根本——息差越來越小了。

而中間業務這塊,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出行,已經有大量的pos機被二維碼取代,大量的轉賬費用取消,這幾年銀行的結算收入也是一降再降。

在收入下降的同時,現在銀行還要面對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壞賬率,一邊沒賺到錢,另外一邊還有貸款收不回來,這麼多挑戰的情況下,很難給銀行股太高的估值。

銀行的股價能不能挺住,主要還是看宏觀經濟能不能軟著陸

按照目前銀行的體量以及在中國經濟中的佔比,最終決定銀行股價走勢的是中國經濟,如果未來壞賬出清,經濟重新以非常高的速度增加,息差增大,那麼銀行股才會有真正騰飛的一天。



金融讀書筆記


銀行股六成破淨,高管入場買股,這裡面有三個看點:

第一,銀行股為什麼會破淨?

通常來說,淨資產是股價的鐵底,那麼跌破淨資產又意味著什麼呢?就是市場認為,個股很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資產質量差,賬上有這麼多,實際上不值這個錢,規範點叫不良資產比例高,我們的銀行有這個問題。二是即將出現虧損,虧錢了淨資產就會減少,所以股價提前反應,這個可能性暫時還不大。


第二,高管為什麼自掏腰包買入?

我想,其主要目的是增強市場信心,相當於做廣告,也相當於高管團隊的自我宣誓和利益捆綁。銀行高管收入不菲,不停從奶牛身上擠奶,普通韭菜割沒了,銀行鐵粉臥倒了,現在已經到了給奶牛喂點高級韭菜的時候,高管必須上。

第三,買入以後會怎樣?

我覺得,無非兩種可能,繼續震盪向下,或者穩住一段時間再漲點。哪種可能大呢?可以從高管買入數量來參考一下,高管個人買入金額不及其一年收入的,屬於耍流氓,相當於五年收入的可以關注,相當於其十年以上收入的,估計可以買點了。高管收入在f10裡都有。

一個名利場,滿盤辛酸淚,股票交易,請悠著點!


沉默的投資者


關於銀行股破淨問題,有的股價跌到了淨資產的七折。市盈率五倍到七倍。其實很便宜,這個問題至少回答過三次。今天不重複,總之,銀行股大幅度破淨,經營穩健的銀行,是可靠的,即使買了不知道何時漲,但是安全,總有漲的一天,但是要當心那些規模小的銀行,很小的銀行風險大。

就答這麼多了。


西格瑪的化學


個人認為,高管自掏腰包買入自己股票,不能單純的理解為保價。對於體量龐大的銀行股,高管買入,對於穩定股價,只是杯水車薪,根本起不到保價作用。高管買入股票,主要是基於對公司未來前景看好,認為當前股價偏低,買入至少不會“吃虧”。高管買入只是向市場傳遞了一個信息,當前股價已經進入投資區。尤其是破淨的銀行股,被市場的媒體左右,資金打壓,公司高管買入就是以行動表明一個態度。很有可能在高管的影響下,公司管理人員或者員工也會做出相應舉動,從而得到穩定的效果。能否穩定股價,不是取決於高管或者大股東買入,也不完全取決於市場,而是由公司內在價值決定的。即使國家隊買入,大股東增持,員工持股,基金重倉,脫離了價值,也難免套牢或者虧損。還是那句話,決定股價的最終是內在價值,而不是僅僅靠買入賣出,增持減持。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現象,有些公司大股東增持,高管卻在背後大比例減持套現。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居然“為了改善生活”套現,和高管自掏腰包買入確實反差太大了。


麻辣SC


掏腰包我是相信的,為了“保價”我是不信的。

無利不早起,幹銀行的天天和錢打交道,對股市的敏感度肯定高於常人,更不用說是其中的佼佼者銀行高管了。所以若是沒有任何利益,讓高管白白掏錢去維持股價,就算是我我也不願意。

那麼這些大佬為什麼會“白白”掏錢呢?原因在於銀行股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標的,現在經濟形勢不好,銀行承壓,自然股價下跌甚至破淨,不過經濟形勢一旦好轉,銀行業績也會瞬間一飛沖天。買股票獲利來源無非兩個,一個低買高賣,一個獲得紅利或者股息,前者才是賺大錢的重頭戲。所以銀行高管現在掏腰包完全沒“保價”半毛錢關係,人家是逢低吸籌呢!



最後,哪家銀行高管這麼有錢,自掏腰包,能掏多少?銀行的盤子這麼大,單憑几個高管就能力挽狂瀾,那我真是要舉報這些高管了,哪裡來的這麼多money?

歡迎關注,留言討論吐槽,我是司南立冬,後續更多銀行“秘聞”透露~


司南立冬


破淨潮下,高管自掏腰包“保價”銀行股,只能說是響應近期A股市場上的增持回購潮,有利於提振市場對銀行股的信心,進而刺激銀行股“挺住”,實際上由於銀行股的盤子大、市值大,這些高管們的增持基本都是毛毛雨式的增持,很難起到大的作用,更多隻是表明一種“姿態”。

比如浦發銀行高管們增持買入公司股票34.85萬股合計斥資約375萬元、交通銀行合計增持25萬股(含A股和H股)涉及資金約148萬元。

不過,我認為銀行股破淨並不能簡單地因此認為銀行股出現“罕見”的投資價值,只能說中長期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因素。從歷史上看,A股市場上銀行股雖然大多數業績不錯,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同比增長的發展格局,但很多時候銀行股並不被資金認可,銀行股破淨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銀行股破淨可以說是A股長期存在的一個跡象。不過今年以來此前相對強勢的銀行股作為藍籌股也陷入調整浪潮中,導致了銀行股破淨的數量大增,如今更是如題中所示的六成銀行股破淨。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許多人都是因為銀行股盤子大,波動小,短期賺不到快錢而對銀行股不感興趣。不想整天看著它織布而煎熬。所以買銀行股的一般都是大的資金,長期的戰略性的投資。靠的是長期的持有分紅,還有長週期的經濟波動進行賺錢。

現在高管們主動增持,說明這個長週期的波動已經來到了相對性的低點。達到了所謂的中國式的價值投資的買入標準。同時也是給自己家的股票我打打氣。吸引大家都來抬轎。


最喜歡看的是評論


銀行股今日之所以紛紛走弱,並破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影響:

第一、負債率過高。

目前有26家銀行上市,整體資產負債率平均為93%左右,低於92%的公司有7家,高於94%的有2家,其餘的個股均在92%-94%之間。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在92%以下是一個正常的水平,而我們上市公司的整體資產負債率超過92%,最高的為寧波銀行002142,高達94.32%。

因銀行負債過高,一旦因某種因素,導致貸款無法收回,造成流動性風險。比如:房地產因價格波動過大,會對銀行系統產生衝擊,比如:中小企業倒閉潮,或者公司債務違約高漲,會造成銀行壞賬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就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第二、政策面變化。

為了化解債務危機,防止系統性風險,國家最近兩年均以去槓桿為主,每個行業在去槓桿化的過程,都會帶來陣痛,對行業有所衝擊,但能防止潛力的風險。近期降準釋放流動性,主動化解企業債務危機,銀行、房地產是重點防範的行業,同時也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目前依然處於去槓桿的過程中。

第三、漲幅過大。

銀行板塊2017年,經過一年震盪上揚之後,部分個股漲幅翻倍,機構資金賺的盆滿缽滿,自然會有獲利瞭解的需求。所以在2018年初,機構資金出逃,銀行板塊階段性見頂,目前依然處於下跌趨勢中,上週五的反彈,還只能看作超跌反彈。

第四、破淨及低PE,會有一個價值迴歸的過程。

股票漲漲跌跌,是正常的波動,銀行板塊在A股中,因其市值過大,歷來是市盈率最低的板塊,大破淨大軍中,銀行板塊也是最多,其次還有資源板塊,個股破淨,只要公司沒有經營性的風險,後市會有一個價值迴歸的過程。

我是波段戰法,以上內容僅為個人觀點,希望對大家投資有參考價值,動動手指,為我點贊表示支持,多多益善!若有問題,可在評論區交流互動!感謝點贊和分享,傳遞價值!


波段戰法


銀行高管掏腰包保價?呵呵,可能嗎?

銀行是什麼單位,銀行的高管在一家銀行裡,小股東都算不上。隨便掏一家銀行的股東名單來看一看。

農行的大股東里,有著證金、匯金、社保還有財政部,憑什麼需要幾個高管掏腰包保價?

中國銀行,匯金佔了64%,還需要幾個高管出來保價?且不說那些高管有多少錢可以保價,就算10個高管湊出100億來,挺多了吧,對於一個小盤股絕對是護盤主力了,放在銀行股裡,呵呵,就是九牛一毛!

如果這些高管真敢拿出這些錢,估計馬上就要被約談了。

不知道哪裡看的消息,查了幾家銀行都沒有看到這種保價的新聞,只能當是假消息,以訛傳訛了。

雖然很多銀行破淨了,但是銀行並沒那麼慘,逐漸增持銀行股的人們拉長時間週期看也不會那麼淒涼。很多銀行股的股息率已經在5個點附近了,想想14年也不過7個點。

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帶槓桿怕爆倉,又有什麼不敢持有的呢?還需要幾個高管去保價?可笑!


瞌睡蟲的窩


謝邀,作為銀行從業者,首先我很懷疑這個情況的真實性和涉及面,也就是說第一是不是真的,第二到底有多少銀行的股東和高管增持了,增持了多少?

即便是真的,我認為也不足為奇。

首先,銀行股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尤其是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選擇銀行股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第一是大部分銀行都是優質股,這個優質是指生產經營都比較良性,一般不會像有些行業一個決定或者一個市場變化就可能瀕臨倒閉,第二是因為很多銀行股都破淨了,在第一條成立的情況下,銀行股還能跌倒哪去?銀行的資產除了貸款就是房子等固定資產,真要是到了清算的那一天,你能以50元的價格買到100元的債權,這些債權很多還是別人的房貸,你買不買?

其次,銀行的股息可能是所有行業最高的,有多少企業你持有100元的股票每年能夠分紅5元左右?作為穩妥投資,銀行股也是個不錯的長期投資。

最後,基於以上兩條,既然投資銀行股是個不錯的投資,而自家股東和高管的增持可以穩定股價,甚至是股價回升而盈利,當然願意增持了。

所以我認為,銀行股能挺得住,就是不想讓銀行“破產”的儲戶也能幫助銀行股挺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