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諾千金……

故事:一諾千金……

李重山千里迢迢,來到桃源坳,聽到的卻是孫母早已病逝的悲訊。

他是個小客商,兩個月前,南方某縣,偶遇老鄉孫旬。

孫旬常年披甲服役,兩腳潰爛,為上司不喜,尋個理由,將他打發出去,這倒正合孫旬之意。孫旬離鄉已有五載,甚是掛念家裡孤母,遇此大赦,狠不得脅生兩翅,回去拜見母親。

可惜,天不遂人願,孫旬急火攻心,病倒了。

幸得一同住店的李重山照顧,饒是如此,孫旬也只能臥榻休息,郎中再三叮囑,切莫勞累,如再舟車勞頓,必會性命不保。

孫旬聞言,潸然淚下,兩手緊握李重山,泣不成聲:“五年前,我從縣城賣面返家,萬不該,千不該,不該去城東買梨。老母久咳不止,本想捎些回去給她吃,結果碰到抓壯丁的,將我逮了充軍,連家也沒能回去,就和老母分開,晃眼,這麼多年了,兵荒馬亂的,我家又在山坳之中,信書難寄,也不知道她老人家如今怎麼樣了……”

李重山心裡悲切,口中勸道:“賢弟,你莫慌怕,愚兄可以先行返回監郡,給令堂捎個口信,然後再回來接你歸鄉。”

孫旬掙扎起身,衝他作揖,從衣裳裡掏出半把散銀,交給李重山,“說來慚愧,披甲五年,就攢了這麼點錢,請兄長代我交給母親大人。”

李重山點頭,含淚收下。

孫旬上過幾年鄉塾,又提筆歪歪扭扭寫了幾行字,裝入信封,鄭重地遞給李重山。

李重山拍胸保證,定然會將此信送達。又安慰了一番孫旬,讓他好生養病,然後上路。

四十日後,跋山涉水,抵達監郡地界,先不回自己家,而是去清水鎮東邊的桃源坳,這裡便是孫旬舊居。

桃源坳有十幾戶人家,李重山打聽孫旬老母近況。然而,一個老漢告訴他,孫母早在三年前,因為思子成疾,已經病逝了,還是老漢召集村民,造薄棺收殮下葬的。

李重山聽罷,捶胸頓足,讓老漢指路,要去孫旬家瞧瞧。

老漢神色古怪道:“客人,眼下疾風不止,你到了孫旬家,若是傳來什麼聲音,萬不可驚慌。”

李重山疑竇叢生,“老伯,此話怎講?”

老漢解釋道,也不知怎麼回事,靠近孫旬家的那口井,每逢颳風天,裡面就會傳來哭聲。村裡膽大的,附耳細聽,然後說這是孫母的哭聲,反反覆覆就那麼一句話,“我可憐的孩子,何日才能盼到你回來。”因為之前地動,這老井斷了水脈,村民又擇他處,新挖一井,舊井棄之不用,有人提議要把它填上,大家都反對,現在妖孽遍地,若因此得罪了哪路鬼神,降罪村子,那就不好了,是以無人搭理,就這麼一直荒了下來。

李重山皺眉不語,少頃,衝老漢施了一禮,朝孫旬家走去。

因為久不住人,房屋已塌,荒草悽悽。

李重山悲從中來,抹了一把淚。

這時,西北風颳來,隱隱約約,從旁邊那眼廢井傳出一陣哭聲。

“果真如此?”李重山瞧著老井,失口道。

李重山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此等微事,不足以懾到他,他在孫家破院轉了兩週,將書信拿出,掏出火鐮,吹出火燃了,心裡說道:“也算是將信送到了吧。”

烈風更甚,那哭聲也大了許多。

李重山心忖道:“莫不是孫母惦記兒子,魂魄不散?而今孫兄弟尚在南方,我還是及早將他接回來的好。”

於是匆匆回到家,宿了一夜,次日一早,又趕往南方,去接重病纏身的孫旬。

哪料,到了客棧,店掌櫃搖頭道:“晚了,晚了,那爛腳漢子,已死了。”

原來,李重山離開沒多久,孫旬半夜忽然咯血不止,沒捱到破曉,就兩腿一抻死了。

幸好存在店裡的還有些錢,掌櫃也是好心,將孫旬屍首燒成骨灰,盛入甕中。

故事:一諾千金……

李重山聞言大慟,把骨灰甕抱入懷中,再次返回監郡清水鎮桃源坳。

在孫母墳冢旁,新掘一穴,葬下孫旬骨灰,路上所花盤纏,殮葬費用,正好等於孫旬交給自己的錢。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葬畢,風起,杵在孫家廢院跟前的李重山,又聽到了井裡的哭聲。

李重山自語道:“不能啊,我已將孫旬骨灰運回來,葬於老母墳旁,母子團聚,孫母理應魂安才是,為何仍是哭聲嚶嚶?”心裡不解,徘徊井前良久,心一橫,決定下井探個究竟。

有膽大的村民,借了井繩給李重山,縛在腰間,拔他下去,餘者村民皆竊竊私語,不敢近前。

李重山挽好衣襟,小心翼翼,一點點下到井底。

井底無水,李重山站穩,那哭聲卻聽不到了。

他又讓上面的村民往上拔,一點點升高,直到能聽到哭聲,如此反覆上下,最後發現,這哭聲在井沿處,聽起來最大,越遠離越是聲小,漸不可聞。

李重山年輕時學木工多載,手藝精湛,此時此刻,忽憶起早年間,授業師父曾講過一事,昔日有高才同行,耗盡心血,造了一個蓄聲匣,抽屜大小,裡面機關重重,門扇道道,朝它講一句話,便會被匣子存起來。若想聽到這話音,依著順序,打開機關,那聲音便會傳出,跟原話人聲音一模一樣,一旦聲音跑了出來,下次就聽不到了,只能重新蓄聲。並且,蓄聲時,也要依著順序打開機關,有一個順序亂了,聲音就存不進去。

故事:一諾千金……

這天才木匠死後,眾人無論如何也仿造不出蓄聲匣。

“該井因為地動,井壁空腔甚多,難不成造化奇工,竟然誤打誤撞,將孫母思兒哭聲儲入井內?一旦風起,透入井壁,便會讓人再次聽到孫母聲音?”想到這裡,李重山心裡一駭。

出井後,李重山覓來紙筆,再次下井,將井中構造繪在紙上,連凸凹處都標得細細緻致。還不罷休,仔細詢問村民詳情,原來也並非每次颳風都會有哭聲,須是西北風,李重山依著方位發現,這西北風颳起時,正好通過不平的井沿,灌入井壁,多次跌撞井壁,最後又生出氣旋,折返井沿。

有了這草圖作依據,李重山耗時兩載,終於讓蓄聲木匣重現人間,甚至比那位前輩還厲害,李重山的這個匣子,不僅蓄聲時間長,並且還能多次放聲,見者無不稱奇。

而後,李重山造了幾十個匣子,以此掙得一大筆錢,富足一生。

為感此恩,每年李重山都要去桃源坳兩次,祭奠孫氏母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