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數量化師德,小心「假雷鋒」淘汰「真雷鋒」!

以分數量化師德,小心“假雷鋒”淘汰“真雷鋒”!

以分數量化師德,小心“假雷鋒”淘汰“真雷鋒”!

以分數量化師德,小心“假雷鋒”淘汰“真雷鋒”!

全文長 24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01

近日,合肥市中小學師德考核評議系統正式上線。

這個暑假裡,合肥的學生家長們,通過網上的《合肥市中小學教師師德家長測評表》,給老師的師德打分。

根據《師德考核辦法》,合肥市的師德考評實行教師個人測評、學生測評、家長測評、學校測評四方評價機制,考評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凡是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績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將定為不合格,並將有一系列具體處理措施。

02

乍一看,這個辦法真的相當不錯。

老師是什麼樣,和他們朝夕相處的學生最清楚,讓他們為教師的師德打分,似乎挺符合邏輯。

不過,這一規定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對教師身份的定位。

一般說來,被服務者可以給服務者打分,但被管理者不能給管理者打分,被執法者不能對執法者打分。

比如在服務行業,客戶的滿意度就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比如在政府的對外辦事服務窗口,群眾的評價也相當重要。

但違法擺攤的小販不能給城管打分,在押的犯人不能給獄警打分,因為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和矛盾衝突,打分難以客觀。

03

而教師這一職業,則是兼具服務者、管理者甚至“執法者”的角色。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確實是為學生和家長服務的。

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無疑還要承擔著重要的管理責任,他們要維護課堂的秩序,要對不守紀律或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懲戒。

打分評價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事情,具有極強的個人感情色彩,很難想象,一個剛剛被老師批評了的學生會給老師打高分,一個孩子因違紀而被要求回家反省的家長會給老師打高分。

如果他們真的有對老師的評價權甚至教師前途的決定權,那麼教師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很可能出現為了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一味討好他們而放鬆管理要求的情況。

我們當然相信老師的素質,但個人利益相關,誰也不敢保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

04

更重要的是,道德的評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很難用分數來量化。

古人說得好:“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若是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教師作為“百年樹人”的職業,一些作法很可能一時不為學生所理解。

比如在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老師,由於他對學生要求嚴格,態度嚴厲,學生在上學期間都“恨死他了”,但在學生們畢業之後才發現,原來老師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他們又覺得“愛死他了”。

如果半年一打分,這樣的老師很可能會得低分,甚至因此而失去教職,那麼也就不會再有後面學生的進步。

而且,自古有大德者都只在心裡,不會主動表現。

我的鄰居就是一位從教多年的老師,他一直在資助西部的一位貧困學生。

當我偶然得知想告訴學校領導時,卻被他阻止了。

他說,資助別人並不是為了取得榮譽,更不想因為宣揚自己而把受助的孩子公之於眾。

其實很多老師在工作中都可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付出,這是教師這一高尚職業的責任感使然,而不是出於任何功利性目的。

如果把師德用分數量化,很可能出現做善做表面文章的“假雷鋒”淘汰“真雷鋒”、“偽君子”淘汰“真君子”的現象。

05

為人師表德為先,這自然是沒錯的。

對於道德品質低下的教師,我們也理應將其清除出教師隊伍。

不過,師德不像教學工作量一樣能有一個量化的評價標準,讓任何人為別人的道德打分都是不客觀的。

判斷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應該以行為結果論,而不應該以打分論,更不應該以學生的主觀感受論。

靠學生和家長的打分給教師的師德分出三六九等,有人為製造矛盾的嫌疑。

只會讓老師在管理學生時更加畏首畏尾,最終不利於學生的教育。

作者:遺君明珠,教師,自媒體平臺作者,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文章影響了億萬學生和家長。微信公眾號: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歡迎關注。

以評分量化師德,引起了不少教師群體的熱議,對於此事你怎麼看呢?下面是智庫君截取的一些網友評論,看看你是否認同?也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想法。

@家有千金甜甜豆豆:我們學校前幾年,每到期末都會組織學生對教師的評議,就是讓學生給老師打分,而且這個分數還要計入教師業務檔案。每到這個時候,有些頑劣的孩子就會大喊:“機會來了!有仇的報仇有冤的抱冤!”老師們很無語,因為,結果往往是音樂美術老師得分最高,班主任和上課最多教學最認真負責的老師得分最低。甚至,有的老師竟然得分是負數!負數!幸虧,後來學校裡取消了這個學生給老師打分的舉措。

@梅:做為家長,我填的表格每位老師都是高分。憑心而論,老師們每天面對這麼多孩子,已是很辛苦,真的不忍單憑一份個人評價讓他們分心。即使讓孩子給自己的父母打分,也不一定是高分。道德,值得每個人用其一生來修煉。一個老師的師德,需要少不更事的孩子們用時間、用認知、用閱歷來沉澱,當他們在瞭解、理解了老師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時,這份答案才正確。

@早晨第一縷陽光:由學生及家長給教師的師德打分,遇到的是熊孩子及熊家長怎麼辦?自己的“德”都成問題,又如何去評判教師的師德?這種操作法明顯是教育管理者逃避與教師間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