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網際網路非常發達的深圳卻不再適合年輕人工作?

frank1997919


深圳的定位其實很明確。

高科技、金融、高端第三產業是未來城市產業構成的主要方面。

是不是這種規劃似曾相識?

對,很像香港。其實,作為全球金融服務最完善、最專業、最具效率的香港,只要能夠有效保證自身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即便其他的產業停滯不前(其實也不可能),他也已經有足夠的資本穩定其未來以及未來的發展了。

作為大灣區最接近香港的深圳,顯然也在金融服務這一個方面有著深度融合的意願和期待,事實上,中外資本的交流在今天也依然需要通過香港(加上未來的深圳)才能夠得以更具效率地實現其最關鍵的“資本的流通性”以及“資本流通效率”,未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國際化步伐,國內貨幣開放的力度增強,深圳香港“內外分明而又內外兼修”的資本市場對接機制將成為大灣區經濟圈以及由此而言向內輻射的“金融流通核心節點”。

相應的,與金融服務有關的,政府架構和體制的保障,法律服務,金融服務衍生的行業也將蓬勃發展。

當然,不佔有太多土地資源、不給社會帶來太多環境保護和其他負面影響之類負擔的高科技產業也會是深圳未來發展的重要方面。

而以往那種加工型的,人力密集型的,規模集聚型的企業將會逐漸向大灣區內部轉移,但是大灣區固有的金融服務,對外交流,基礎設施的便利也使得這類企業只會適當轉移(依然逃不出大灣區)而並非完全流失,通過合理的整合,整個灣區形成合理有序的產業結構這同樣也是大灣區整體佈局的規劃和方向。

因此未來的深圳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就昭然若揭了。

事實上,深圳不是不再適合於年輕人,深圳的人才吸納機制以及相應舉措依然有著國內其他地方所難以比擬的力度和深度,但是人才的側重和要求可能已經與以往不同。

正如,在大灣區的整體而言,華為向後移不過只是未來深圳的定位和東莞的定位催生的結果,對於大灣區未來的產業佈局而言,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自然地,相應的人才的流向也會隨之反映出來。

深圳不是不適合年輕人了,而是深圳需要更多適應深圳未來的發展及其定位的年輕人。而在整個大灣區的層面,任何的人才都是需要的,問題是你得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城市定位之間的契合點。


用戶51817793979


如果深圳都不適合年輕人工作了,那堂堂中國也沒城市適合年輕人奮鬥拼搏了。說房價高,難道北京、上海、廣州的房價不高嗎?深圳只是近幾年房價上漲快,深圳全市房價均價為58902元/平方米。

而且說深圳房價高的,根本沒有考慮過深圳的人口密度有多大。深圳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5398人,房價不高點,勢必更多人湧入。我這不是為深圳房地產背書,我也是在深圳工作的年輕人,我也希望房子便宜,各種生活物品便宜點。

所以,提問之前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如果是墮落消極不上進的人,到哪都是一樣。如果是由於本身沒文化,沒能力,又耐不了寂寞吃不了苦,所以在深圳受了挫折打擊,就認為深圳不適合年輕人,那真的無FUCK可說。

題主說擠地鐵去上班,讓人身心俱疲。拜託,你去上海、廣州、北京上班,難道不也是擠地鐵嗎?北京的地鐵是你肯定沒見過,深圳的還是輕的了。深圳地鐵都受不了,北京地鐵會讓你哭出來。

題主說,關內高房價租不起,只能租關外,拜託,如果關內房價低,都誰不願意住關外啊,我立馬退房搬到關內,深圳人口密度這麼高,關內有那麼多房子給你租?那關外都不要人發展了是不是?那關外的消費誰去帶動?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是看新聞太少了吧?那些在北京上班的才慘,在中關村上班,住四環五環之外,甚至住到天津唐山去,然後每天五點鐘起床,坐高鐵轉地鐵去上班,每天四五個小時花費在上班路上,不是更慘嗎?

還有,現在上海也是超級都市了,很多人住在嘉善,去上海市區上班,每個月都要花5000元。深圳還沒有這樣的事情吧?

住龍崗,去羅湖一個小時之內,去福田上班一個半小時之內;住寶安,去南山上班,也是一個小時內。

所以,在交通成本和交通擁堵上,深圳並不是最高和最嚴重的城市。但的確在生活成本上,是很高的城市,但生活成本高,和適不適合年輕人工作,真的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中國前十的城市,生活成本都高。


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深圳仍然是中國內地最適合年輕人工作的城市之一。

我們就拿一個最基本的數字來看,比如人口淨流入數據,人口淨流入是判斷一個城市是否吸引年輕人就業的重要依據。

一、人口淨流入

深圳2015年人口淨流入是59.98萬人,2016年人口淨流入同樣也有50萬+。基本保持每年穩步增長,也就是講,深圳對於全國年輕人而言,仍是就業最佳選擇城市,同時深圳的人口密度會進一步加大。


二、每平方公里經濟產出值

深圳每平方的經濟產出位列內地城市第一寶座,每平方公里的GDP產值達到9.76億元,處於全國領先位置。

這說明了深圳經濟質量和活力都很高。


三、平均工資高

我們可以看2016年,全國各地城市平均工資的數據,然後比較一下。

深圳排在第四位,已經被後起之秀杭州超越,但差距不大。我們可以看到,第一陣營是北京和上海,比第三、第四的深杭高出一千多。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醒一句,如果真的厭倦了深圳的高生活成本,可以考慮其他等城市,建設內地去。

而且,深圳的工資的確已經跟不上物價和房價的上漲,這才是制約深圳發展的一個問題。以深圳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產出值,按理來說,平均工資,應該與上海在同一陣營的。而至於什麼擠地鐵,根本不足為道。

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雖然深圳的工資漲得慢,但深圳的發展前景還是巨大的。且不說深圳有著全國最好的創業氛圍和孵化器,也是全國科技行業的中心。又正逢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提出,深圳在未來5~10年,仍有一個爆發期。所以仍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應屆畢業生和年輕人,尤其適合理工科的就業。



說點題外話:

至於想來深圳從事廉價勞動力的人,我想對你們說,煩請你們也告知你們的朋友親戚,還是別來了。今非昔比,深圳不適合進廠打工了。深圳在進行經濟轉型,事實上,包括整個珠三角,都是進行產業升級,真的別來了。

我不是歧視,我只是衷心的勸告。比如深圳富士康,都有機器人取代了5~6萬工人了,現在你也很少聽到富士康有人跳樓自殺的新聞了。

去內地那些需要廉價勞動力的城市吧。

不要怪深圳,也別怪政府,怪自己,不好好多學點知識,不學技能,不多讀書。在歷史上的每一個時代,都有被時代拋棄的人。有些年輕人,別想著進廠工作,了此殘生,趁年輕,趕緊多學點。否則,會後悔的。也請你們,對你們的子女,嚴格一點,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條件。一定要讓他們好好學習。因為中國的階級即將固化,你們翻不了身,你的子女也很難翻身。


楚雲卿


深圳確實不適合大多數年輕人工作了,這話真的沒錯。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是985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經人推薦去了深圳華為做研發,住在離公司很遠很遠的地方——因為房租什麼的實在是太貴了。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就有兩三個小時吧,過得十分苦惱。另外,據他說,連深圳的明星企業、超級有錢的華為都要離開深圳跑到東莞去了——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吃喝住行,都逐漸耗光了一個人、一個公司的大部分收入。

另外一個朋友,是從南京大學畢業的,電子工程方面的。雖然學的是硬件,但是卻是到TP-Link做的軟件開發,熟悉的知道,做的是運維,主要是在Linux上做服務器開發的。他畢業幾年之後,工資達到稅後兩萬五左右,在當地也算是中等收入的程序員了,最近聊起天,整個人也是比較沮喪的,準備去杭州了。

深圳這個地方,留不住人了!

連程序員,有這樣收入的人都是這樣,那些普通的運營人員、底層的開發人員,剛工作沒幾年的後端、前端開發,還有什麼可說的?

其實吧,武漢、成都、重慶、杭州,這些一線城市的吸引力也不小,而且房價、交通、吃喝的成本也沒有那麼高,為啥非要待在深圳呢?每天累死累活也看不到什麼時候才能在這裡定居下來,打個工,就好像在給別人幹活一樣,你說是什麼體會?

超一線城市,真的是除了工作機會上的吸引,真的沒有別的東西了,特別是深圳,這麼一個很新的,沒什麼人文底蘊的城市,總是給人一種陌生的感覺,留不住人心啊。


二進制赫克斯


為什麼說互聯網非常發達的深圳卻不再適合年輕人工作?

深圳本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充滿希望與活力。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我常常去深圳,走在大街上,一股年輕的氣息撲面而來,無論是大街小巷匆匆而過的人群,還是公司、企業裡面幹活的員工,以及公園廣場席地而座的情侶、家庭,都是一種相當的年輕氣息。

那個時候我常常感嘆,難怪深圳發展這麼快?如此多的年輕人匯聚在一個城市,恐怕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充滿希望與活力。

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是奮鬥,年輕就是開放。這樣的一些特徵,註定會給城市的競爭與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當年的深圳為何能夠吸引如此之多的年輕人,當然靠的是寬鬆的創業環境,靠的是你追我趕的創新精神,靠的是奮鬥而來的夢想成真。可是如今不得不說,深圳也開始“老”了。

“老”的主要標誌有三點:一是城市也開始變得臃腫了,記得當年我到深圳時,坐車在深圳的馬路上,感覺是既寬敞又通暢,如今只怕是也患上了大城市的擁堵症。照理說,一個年輕的城市應該是早有預防的。

二是房價成為了巨大的包袱,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財富,其實不然,因為這樣的財富,其實是阻礙創新與發展,畢竟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個拖累。

三是開放開明的精神恐怕也有了限制,隨著城市的做大,自然而然就有了一些限制,當年開放的精神恐怕就會有所退步,比如對於普通群眾出行、就業的一些限制,理由可能就是要追求高端,卻可能忽視了,沒有了“低”,哪來的“高”。

尤其是互聯網發達之後,時間、空間已經不太重要,不少互聯網公司開始在不同城市進行資源整合,以期降低成本或增加機會,或許就是一個信號。

如今,一些城市紛紛展開搶人大戰,雖然人是搶到了,但是如何給這些人以優質的創新創業環境,是不是真正的想好了?


碧翰烽



誰說不適合?如果不適合年輕人工作,難道只適合中老年人?很多在深圳的中老年人,不也是從年輕時奮鬥過來的?提問中說是深圳消費水平高、房價高,工資漲幅遠遠跟不上房價的漲幅,年輕人買不起房,難以立足,所以不適合在深圳工作,很多年輕人離開了深圳。這,是事實。但還有更多年輕人湧入深圳,這也是事實!

\n一,讓年輕人離開深圳的因素

1,生活壓力因素

消費水平高,房價太高,讓很多年輕人想在深圳安家,融入這座城市,倍感壓力山大,不堪負壓之下選擇離開深圳,這可能是主要因素。

2,產業轉型因素

過去,深圳的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佔比很重,隨著深圳經濟、社會、環境等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產業已不能適應深圳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因而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導致不少相關企業關閉或遷移,大量工人不得必離開。

3,本身技能因素

深圳淘汰落後產能,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及未來產業,這對各方面從業人員在知識及業務技能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雖然,一座城市並不是全都是高端產業,都會有低端、中端到高端的完整產業鏈,但畢竟低端產業佔比少了,普工的工作機會就會減少,不適應、不勝任別的工作,就只能離開了。


二,深圳仍是對有理想有才華的年輕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1,深圳是創新之都。深圳的創業環境,創業機會在全國是最好的。前幾天發佈的《深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報告》中顯示,深圳“雙創”綜合指數位列全國首位,“雙創”環境支撐指數和“雙創”績效價值指數均高居全國第一。大量年輕人才對深圳仍趨之若鶩。

2,深圳極具包容性

深圳是移民城市,絕大部份都是外來人口,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各種文化和諧交融,極具包容性,生活在深圳,沒有歧視。

3,深圳的"減壓"政策

深圳積極實施吸引人才戰略,並採取有力措施為人才解決住房問題。在未來幾年,將陸逐投入970多億元投建40多萬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安居房。並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壓制房價的非理性增長。

4,深圳是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深圳是一座國際化、現代化的大都市,充滿著活力,並且在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中,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有理想,有闖勁的年輕人才,怎麼錯失這樣的機遇呢?


深圳不適合年輕人工作,是不適合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奮鬥精神的年輕人工作。庸才,在深圳的確很難立足。那就提醒年輕人,要發奮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有用之才,才能讓自己有更大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沒知識,沒才能,那不僅是深圳,慢慢的,其他城市也都不適合你工作。


影子伴你


我姑且把提問中的深圳拓展至一線城市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所有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幾乎都有同樣的“毛病”,消費水平高,房價高,地鐵人滿為患,普通上班族大多居住在離辦公地點很遠的關外,每天起早貪黑趕地鐵,擠公交,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大概這就是普通上班族在一線城市的感受,缺點都羅列的七七八八了,所以有人說深圳不再適合年輕人工作,也有人提出“逃離北上廣深”的口號,理由大多雷同。

但是有沒有想過,既然一線城市如此“不堪”,為什麼仍有大把人擠破腦袋往裡鑽?

放嘴炮又不用上稅

還記得那次搞得轟轟烈烈的“逃離北上廣”活動嗎,很多小白領響應了號召,轉移到家鄉二三線城市甚至更小,但結果呆了一段時間傻眼了,熬了沒多久就受不了,還是被逼回了一線城市,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數。為什麼呢?小城市房價低,生活節奏慢,工作壓力慢,但工資低個幾檔卻是實打實的,物價水平遠沒有想象中的低,有的工種甚至在小城市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而且在小城市有個好爹比什麼都重要,不在乎能力高低,不在乎985還是211。

作為城市,時刻有新血液流入同時有其自主的過濾系統,人會用腳投票,適宜大城市生存的人自然就會留下來,不適合留下來的攔著也沒用,不必過度解讀人口的流入流出。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人口都是不斷向大城市聚集,形成一個個超級城市群,就目前來看,深圳對年輕人,尤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年輕人更加具有吸引力,這才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徐戈marketing


市場經濟才不管你是不是年輕人。也不會管你是不是讀過幾年書。因為這樣的人,太多啦!


親兄弟


【作者:劉老大,更新於2017年7月14日】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由於一線城市高企的房價,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認真審視當前就業環境,也逐漸意識到現實社會的殘酷。到底選擇在一線城市打拼,還是漫無目的隨波逐流,絕大部分畢業生心裡是沒有底的,所以我寫下了以下經歷和建議,希望能給你們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

對於95後的畢業生,我仍然建議在在北上廣深闖一闖,這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對個人的工作及生活技能也會有極大提升。

但對於安家定居,我的建議是如果覺得在一線買房無能為力,千萬不要拖著扛著,認為自己還年輕,時不待我失不再來。到了一定年齡,房子的事情是肯定要考慮的,如果一線買房無望,那麼請首先考慮自己省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有能力的話儘量10年之內還清房貸,沒有太大壓力之後,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創業/工作都可,男人需要搏一把。待到小孩上學的年紀,根據各自情況可以選擇舉家回省會定居。對於大多數95後來講,你們已經錯過了一線城市安家的機會,不能再錯過省會城市的崛起!

外地人在北上廣深久居不易,除了房價高上天,難以落戶、孩子上學、不能照顧父母、退休沒有保障等等,這些都是畢業後將面臨的現實問題,落戶生根成為許多北漂、海漂的夢想。

落戶生根最現實、最實際的問題,首先要解決住房問題,隨著2015-2016年房價的暴漲,直接擊碎了絕大多數年輕人安家一線城市的夢,動輒500萬+的房子不是隨隨便便都買得起的。即便榨乾父母勉強買上一套,也要揹負沉重的債務,待到畢業十年左右小孩上學+各種培訓+贍養父母+重大疾病等問題爆發的時候,很可能將面臨無能為力的狀況。亦或者,買個老破小,或者買個遠郊房,這將失去很多生活的意義,每天上班疲於奔命,沒有一丁點生活質量的生活只能叫生存!

對於畢業生來說,判斷一個城市是否適宜定居生活,首先要考慮的是薪資與房價比,這是最好也最直接的判斷方式,在一線你需要花費6-10月工資換來一平米的房子,而在二線省會城市,基本3-5個月就夠了,而拿一線城市的薪資買二線城市的房子,基本上1-2個月薪資買一平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有能力的可以買核心核心核心地段,你會發現房價原來也不過如此嘛。

房子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無從談起。基於目前國情,95後落戶各自省會城市,極可能是絕大部分在外遊子落戶生根的最優選擇。

雖然有很多無奈,但這也是現狀下的實情。你絕對想不到10年後你家鄉的省會城市會發展成什麼樣,將來大城市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小,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選定一個城市,以最快的速度紮根、落戶、結婚、生子、幹事業、贍養父母,這條路應該適用於絕大多數人。如果真的看進去了,你們將來會感謝我的,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值得95後用心思考!深思深思深思!

筆者對上海比較熟悉,拿外地年輕人在上海買房舉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場景設定:

(1)95後年輕人,單身,男,已拿到上海戶口,首套房,無貸款記錄,時間2017年7月份。

(2)2005年以後建的二手房(如果能接受80/90年代的老破小,地段可以稍微好一點點);

(3)近郊房(除非是工作地點在遠郊,否則在奉賢、金山等地買房完全住不了,每天上下班4個多小時在路上大部分人也不會接受);

(4)80平米小兩房(太小實在是不好接受,小於60平可自行腦補鴿子籠,60平以下單價基本5萬+,戶型小的單價高);

(5)掛牌價350萬以內,單價4.3萬+/平(這個價格已經非常非常低了,再低基本跟出上海沒多大區別了);

(6)稅費+中介費用基本在20萬以上,這部分費用基本都是買家承擔,加起來總價約370萬。(目前上海普通住房的認定標準: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44倍以下,內環線以內的低於450萬元/套,內環線與外環線之間的低於310萬元/套,外環線以外的低於230萬元/套。我們設定的這套房位於外環以外,但價格高於230萬,屬於非普通住宅,稅費較高,沒辦法,低於230萬的基本沒有,即便有也看不上。)

下面計算一下(考慮到月供能力,這裡按做低貸款總價方式來算,即假設網籤230萬核價通過):

貸款(230萬的6.5%):約150萬,

首付(含稅費+中介費):約220萬,

公積金+商貸(60+90萬)組合貸款30年,等額本息每月月供約7100元。

(另外一種方式是按總價350萬作為基準進行貸款,首付會低一些,但是稅費和月供會更高,月供約1.1萬+,具體可綜合評估,這裡只是大概估算。)

這個配置基本算是按非常低的標準來核算的,即使是這樣,能一次性拿出220萬+付首付的家庭有多少?預計90%的人都望而卻步!

而且這還僅僅是非常低配的標準,已經是比較偏僻的地段了,地段再稍微好一點,300/500萬+的首付比比皆是,請自行腦補。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370萬,在二線省會城市,可能已經夠買兩套中心城區的兩房了,一套自住、一套給父母或者出租,何樂而不為呢?


用戶3574126775


不光是深圳,還包括北上廣


房價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高,房租婆就夠折騰你的了,還有更多的城市壓力問題,


漂著在大城市,最大的好處回到家鄉吹吹牛皮,


然後呢,年後又回到了蒼蠅居或是蝸居,天天吸著PH2.5,堵車堵到心痛,各種成本高


所以,孫洪鶴這貨認為:如果你想創業,最好的就是打包回到家母身邊,回到家鄉,在當地選擇優秀的大農業特色產品,利用移動互聯網,一部手機,開始你的創業,


孫洪鶴這貨在老家有一套獨立的小院,院裡內種了葡萄和花植,環境特別好,在鄉下開車,真是享受呀,一不堵車,二不會惹氣,下地裡採農村的土特產,純綠色環境,沒有PH2.5,如果我兒子不要北京上學,我絕對地選擇回家鄉。


年青人多好呀,沒有家庭負擔,又沒有像我們這樣託家帶小的,回當地創業,保持良好的心態,別太心急,也別太把目標定的特別高,放棄一年千萬的慾望,你一年賺個幾十萬還是可以實現的。


很多人說打工,工作好找,但事實證明:80%的漂著的年青人只是漂著,“根本不會游泳”,更談不上創業,流水線的工作,磨滅了人的鬥志。


孫洪鶴這貨還是一句話:如果漂了幾年仍在大城市混不到房子和沒有穩定的平臺,那就馬上果斷地回家鄉創業吧,那裡是最大的機會,回去,回到越土的越偏的地方,機會可能就越多。


當地有絕對的產地優勢,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和當地的資源,帶領家鄉人互聯網創業,比你在大城市漂著,要麼給人當孫子,要麼當騙子強多了。


孫洪鶴這貨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也歡迎關注我這貨。


孫洪鶴


誰說深圳不適合工作?深圳是適合工作,但是不適合大多數年輕人安家!我去深圳的同學朋友,基本都是打算在深圳賺錢,然後在省城買房,後面再調工作回省城。畢竟,深圳的工資,拿來買省城的房子,比較輕鬆!但是深圳的工資,拿來買深圳的房子,呵呵……除非是精英中的精英,或者運氣好,或者家裡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